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椎动脉内径及多普勒血流量(Q)的参考值范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B-flow超声观测124例正常成人左右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舒张末流速(ED)、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EAN)及Q;比较左右侧椎动脉内径、PS、ED、TAMEAN、RI及Q与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成人左侧椎动脉内径(2.99±0.46)mm,PS(52.98±13.93)cm/s,ED(16.37±5.89)cm/s,TAMEAN(19.59±5.21)cm/s,RI 0.69±0.08,Q(85.59±36.18)ml/min;右侧椎动脉内径(2.72±0.35)mm,PS(51.45±11.43)cm/s,ED(15.08±4.84)cm/s,TAMEAN(18.69±4.84)cm/s,RI 0.71±0.76,Q(67.05±26.28)ml/min。左侧椎动脉内径及Q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内径及Q与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均无相关性。结论正常成人左侧椎动脉内径参考值范围为(2.99±0.46)mm,Q值参考值范围为(85.59±36.18)ml/min;右侧椎动脉内径参考值范围为(2.72±0.35)mm,Q值参考值范围为(67.05±26.28)ml/min。椎动脉内径和Q与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高血压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升主动脉纵向力学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高血压合并AAD患者40例为D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匹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依据升主动脉直径分为A组(直径35 mm, 40例)、B组(35 mm≤直径45 mm, 40例)及C组(直径≥45 mm, 40例),40例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直径35 mm);常规超声测量Valsalva窦(ValS)、窦管交界(STJ)及升主动脉直径(AAd),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及心率;2D-STE分析获得升主动脉前、后壁纵向应变(AW-LS、PW-LS),二者均值记为平均LS(Mean 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A组、B组、C组及D组)的AW-LS、PW-LS明显减低(均P0.05),且随管径扩张程度增加,LS逐步减低,高血压合并AAD患者的LS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an LS与脉压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的独立相关因素。Mean LS联合脉压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12(灵敏度92.5%、特异度82.5%)。升主动脉LS与AAd、收缩压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2D-STE可初步评价高血压并发AAD患者的升主动脉力学功能改变,升主动脉LS可能是与高血压患者发生AAD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肺气肿患者的升主动脉根部变化 ,及其与主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技术研究了 5 8例严重肺气肿患者 ,测量其升主动脉的瓣环、瓦氏窦、窦与升主动脉连接处及升主动脉的近端的直径。测量结果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肺气肿及正常人员的正常值进行比较 ,并分析升主动脉根部和心源性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 )的关系。结果 :显示肺气肿患者升主动脉根部内径测量值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0 1)以及无肺气肿患者组 (P<0 .0 5~ 0 .0 0 0 1) ,肺气肿患者的瓦氏窦扩张发生百分率 4 3% ,升主动脉扩张发生百分率 5 9%。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肺气肿是升主动脉根部扩张四个测量点的主要决定因素。高血压与升主动脉瓦氏窦、窦与升主动脉连接处、近端升主动脉的进一步扩张有关。结论 :肺气肿患者升主动脉根部显著扩张大于无肺气肿患者 ,高血压与近端升主动脉 ,窦与升主动脉联接处及瓦氏窦进一步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建立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M型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应用的Z值计算回归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1~13岁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原始数据,应用超声心动图M型测量MAPSE。分析体表面积(BSA)、年龄与MAPSE的相关性,选择相关性更高的BSA为自变量建立Z值回归方程,并对Z值进行标准正态分布检验,探讨MAPSE Z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MAPSE值与BSA(r=0.872,P0.001)、年龄(r=0.868,P0.001)分别呈正相关。MAPSE Z值与LVEF存在正相关性(r=0.205,P0.001)。结论儿童MPASE与BSA、年龄存在正相关性。应用BSA回归方程计算标准化的MPASE Z值,可为临床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组织显像对脑梗死患者腹主动脉壁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评价多普勒组织显像(DTI)对脑梗死患者腹主动脉(AAo)前壁运动速度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脑梗死患者的AAo前壁进行PW-DTI检查,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对PW-DTI频谱进行观察,分别测量E、S1、S2、D峰值;测量S1峰起始至S1峰顶点的上升斜率(AC)及S1峰顶点至S1峰结束的下降斜率(DC);同时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左室射血前期(PEP)、脉搏波传递时间(PWT,PWT=EMT-PEP),并分别与健康组比较加以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AAo前壁的PW-DTI频谱E、S1、S2、D峰值均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AC及DC减低,PWT间期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AAo前壁DTI技术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腹主动脉壁弹性和顺应性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螺旋CT三维影像,建立成人眼眶骨性间距三维测量正常参考值.方法:(1) 9例正常人干颅眼眶经16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共进行8条线距测量,并与干颅眼眶直接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对90例成人眼眶CT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眼眶的内眶距、外眶距、眶宽、眶高等眶距.用统计软件求出各测量指标均值.结果:(1) CT眼眶三维测量与直接测量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男性眼眶的内眶距、外眶距、眶高、眶宽值分别为:(21.56±1.56)mm、(98.0±3.25)mm、(36.75±2.59)mm、(42.91±1.66)mm;女性为:(19.44±0.61)mm、(93.49±3.27)mm、(35.22±1.17)mm、(39.61±1.44)mm(正常眶距性别间存在着差异.)结论:眼眶CT三维测量准确、可靠,初步建立成人骨性眶距三维测量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性别对健康成人和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另选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0例,用Sysmex CS5100检测入选人群的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年龄区间内,健康对照组女性D-二聚体浓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7,P0.05);主动脉夹层组男性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同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1,P0.05);主动脉夹层组D-二聚体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7,P0.05)。结论 D-二聚体浓度在健康成人和主动脉夹层患者之间有性别差异,且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升主动脉纵向应变(LS)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以TEVAR作为一线治疗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根据术前升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AoS)≥35 mm或<35 mm分为A组(n=37)及B组(n=45),以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测量A、B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AoS和舒张末期内径(AoD),计算升主动脉应变(Aortic Strain)及动脉硬化指数β。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获取升主动脉前、后壁LS(LS-AW/PW),将其均值记为平均LS(LSmean)。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A组收缩压(SBP)、脉压(P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B组PP高于对照组(P<0.05);A组PP及吸烟史比例均高于B组(P均<0.05)。3组间AoD、AoS、Aortic Strain及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及B组LS-AW、LSmean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A组LS-PW较对照组降低(P&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测量双侧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可行性,为膈肌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人118例为研究对象,由同一检查者应用解剖M型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双侧膈肌移动度和吸气时间两次,计算膈肌收缩速度;以第10和第90百分位对应数值确定膈肌运动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检查者自身超声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分析膈肌运动与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结果膈肌运动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膈肌移动度9~23 mm,吸气时间972~1482 ms,收缩速度0.82~1.87 cm/s,双侧膈肌运动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剖M型超声两次测量膈肌移动度和吸气时间的ICC均>0.9;膈肌运动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及BMI均无明显相关。结论解剖M型超声可以准确测量双侧膈肌移动度,且重复性较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人正常胫骨近端面积参数测量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所选假体的形状、尺寸是否与膝关节相匹配,将明显影响手术及术后长期效果.由于缺少对中国人群体质参数的研究,中国关节外科领域缺少膝关节特性数据和国产化膝关节假体.目的:获取中国人群正常胫骨近端不同截面面积参数正常参考值.方法:纳入82例中国成人正常膝关节135膝,男85膝,女50膝,年龄47.2(19~82)岁;按照性别、年龄和侧别进行分组,利用原始CT扫描图像资料重建膝关节,并在工作平台上对胫骨进行旋转、切割,测量计算不同截面的总面积.结果与结论:测得各膝关节胫骨近端截面的总面积为(3 232.33±405.19)mm2,并分析得出男性截面面积平均值明显大于女性(p<0.01);而不同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截骨高度及不同的截骨后倾角之间截面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设计中国人膝关节假体时应该注意到性别差异.实验初步获得了胫骨近端不同截面各面积参数正常参考值,从而为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全膝关节置换临床操作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正常成人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测量750例健康成人的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平均值,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分组,分析年龄、性别对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男、女间甲状腺左、右叶杨氏模量分别为(17.12±4.58)kPa、(15.86±4.10)kPa和(20.04±6.28)kPa、(18.42±4.04)kPa,男、女间甲状腺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分组,青年、中年、老年组间杨氏模量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正常成人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值的确立,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常成人主肺动脉的超声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过正常成人主肺动脉的超声测量诊断肺动脉高压与否的可能性。方法 连续测量14 9例正常成人主肺动脉直径 (内径 )并测量膈处降主动脉直径 (内径 )的比值 ,另外采用相同方法测量 17例 6 0~ 78岁一组经彩色 Doppler证实的慢性肺阻塞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主肺动脉直径及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值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正常成人不同年龄主肺动脉直径不同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 (P<0 .0 5 ) ,其比值与年龄有关 (P<0 .0 5 ) ,且其比值与 COPD患者的比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的比值可作为判断肺动脉高压与否的简单、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部直径与房间隔活动度(atrial septal mobility,ASM)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检查患者103例,评估ASM和房间隔前后长度、主动脉根部直径及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和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 ASA)的发生率。从患者的电子病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报告中获取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既往卒中、心房颤动病史、TEE指征、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前后直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情况。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SM与主动脉根部直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03例患者中,测得ASM平均值为4.3 mm; ASA 10例,患病率为9.7%; PFO 46例,患病率为44.7%。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和左心房前后直径调整后,主动脉根部直径每增加10 mm, ASM增加6.3mm(B=0.63;P<0.01)。主动脉根部直径与房间隔前后径无关(P=0.083)。结论 房间隔活动度的增加与主动脉扩张有关。在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及剪切波频散成像(shear wave dispersion,SWD)技术检测健康成人肝脏黏弹性的最优测量方法及医学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行肝脏SWE及SWD检测,分析不同肝脏检测部位、不同取样面积及年龄、性别对测值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健康人群的肝脏黏弹性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肝右叶S5/S6段切面检测的成功率高于肝左叶最大切面(100%vs 76%),结合肝右叶测值内部一致性和离散程度均优于肝左叶测值,肝右前叶为测量的最佳位置;不同取样面积(直径10 mm及20 mm)的肝脏SWE及SWD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间肝脏SWE及SWD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剪切波黏弹性技术检测肝脏黏弹性成功率高,稳定性好,肝右前叶为最佳测量部位,不同取样面积、性别及年龄对测值无明显影响。推算肝脏SWE参考值范围为3.93~8.75 kPa;肝脏SWD参考值范围为8.80~14.99 m/(s·MHz)。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某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以及白/球蛋白比值(A/G)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Dimension 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某地区3 413例健康成人血清TP、ALB,根据公式计算A/G,统计各自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某地区健康成人TP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18~≤20岁年龄段的TP、ALB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男性ALB于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TP、ALB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某地区健康成人总体参考值范围分别为:TP 66.82~81.76 g/L,ALB 39.69~49.81 g/L,A/G 1.16~1.98.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一些新的检验仪器以及新的检验方法的应用,实验室不应沿用旧的血清TP、ALB及A/G参考值范围,应建立某地区甚至本方法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健康成年人血清尿酸(UA)是否存在性别、年龄及地区差异;建立本地区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3841例健康成人的血清UA进行测定,然后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的UA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且女性组随年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将检测数据与文献报道数据比较,证实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血清UA需要按性别、年龄分别制定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评估主动脉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双源CT分析升主动脉的弹性特点,探讨其在大动脉弹性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56名健康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A组<40岁;B组:40~50岁;C组:>50岁)。每间隔5% RR间期进行数据重建并测量兴趣层面的平均直径及截面积,分析健康人群升主动脉的搏动规律及弹性特点。结果 随心脏搏动,升主动脉达到最大及最小直径的RR时相分别为(24.02±4.99)%及(93.50±4.04)%,与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A、B、C组直径变化分别为(2.58±0.54)mm、(1.90±0.37)mm及(1.44±0.48)mm。动脉弹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各组间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升主动脉随心脏搏动产生规律性舒缩,其弹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双源CT在动脉弹性变化的无创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组织显像对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壁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多普勒组织显像(DTI)对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AAo)前壁运动速度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Acuson Sequoia 512 彩超仪,探头频率2.0~3.5 MHz,具有DTI-PW功能,对93例高血压患者的AAo前壁进行DTI-PW检查,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对DTI-PW频谱各个波进行观察测量,并同时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左室射血前期(PEP)、脉搏波传递时间(PWT,PWT=EMT-PEP),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加以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AAo前壁的DTI-PW的频谱波形特点为:E、S1、S2、D峰值均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有时可出现E峰消失、S1与S2峰融合、波峰后移,PWT间期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运用DTI技术对高血压患者AAo前壁运动速度和PWT的测量,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壁弹性和顺应性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维吾尔族成人颈椎管矢状面直径及颈椎体矢状面直径X线正常值.方法:取44例不同年龄段维吾尔族正常成人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管矢状直径(a)、颈椎体矢状直径(b),计算椎管率(a/b),分性别进行统计计算、分析.结果:男女之间颈椎管率在C2、C4、C7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颈椎体矢状径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颈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结果可为维吾尔族正常颈椎的临床X线的解剖学和临床放射学诊断提供依据,对于颈椎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T-3D-TTE)观察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瓣环几何构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瓣病变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45例为病变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术前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和RT-3D-TTE测量主动脉瓣环径,术中应用外科测瓣器测量瓣环径。结果病变组2D-TTE、RT-3D-TTE矢状面、冠状面及手术中直径分别为(24.92±5.52)mm、(25.32±4.54)mm、(26.72±4.54)mm和(27.02±3.43)mm,2D-TTE直径小于RT-3D-TTE直径及手术中直径(P0.05)。2D-TTE、RT-3D-TTE直径与手术中直径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T-3D-TTE冠状面直径相关性最佳(r为0.842)。两组冠状面直径大于矢状面直径(P0.05),病变组RT-3D-TTE冠状面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瓣环近似椭圆形,冠状面直径较大。RT-3D-TTE测量的主动脉冠状面直径与手术中直径相关性最佳,对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大小的选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