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PCOS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及超声检查正常的健康女性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IL-18、IL-10、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H、T、INS、Homa-IR、IL-1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INS、Homa-IR显著正相关;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BMI、WHR、INS、Homa-IR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炎症可能参与PCOS发病,且与胰岛素抵抗及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组(结合治疗组,30例),一组单独氯米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30例),单独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独氯米芬治疗,结合治疗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排卵、妊娠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FINS均显著降低(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和单独治疗组相比,结合治疗组患者的BMI、FINS均显著降低(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LH、FSH、LH/FSH、T、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结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LH、LH/FSH、T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 05)。和治疗前相比,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H、LH/FSH、T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但治疗前后的血清FS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H、FSH、LH/FSH、T、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66. 7%、23. 3%)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26. 7%、6. 7%(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 7%)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10. 0%(P0. 05)。结论二甲双胍结合氯米芬治疗PCOS合并不孕疗效较单独氯米芬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疗法(MNT)结合二甲双胍干预对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PCOS伴IR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PCOS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MNT结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性激素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MI、WHR、血清T、LH、LH/FSH、FINS、HOMA-IR、TC、TG、LDL-C、CRP、TNF-α、IL-6、IL-17、Visfatin、Chem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医学营养疗法结合二甲双胍等药物干预可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的BMI及WHR,减轻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状态,改善内分泌代谢及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酪酪肽(PYY)、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之间的关系,拟为PCO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就诊的30例PCOS患者设为PCOS组,30例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采用酶放大免疫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PYY、IL-1ra,分析两组患者各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PCOS组患者的LH、T、TNF-α、IL-1r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SH、PY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组患者的TNF-α、IL-1ra水平与LH/FSH及T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均r0,P0.05),但PYY和LH/FSH及T水平呈负相关性(r=-0.396,P0.05),PCOS组患者的TNF-α、IL-1ra与PYY水平之间呈负相关性(均r0,P0.05),但TNF-α和IL-1ra水平呈正相关性(r=0.502,P0.05);对照组的TNF-α、IL-1ra、PYY与LH/FSH及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PCOS的发生可能和亚临床慢性炎症有关,同时也可能和胃肠系统的分泌素PYY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合超声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高强度聚合超声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及对照组(高强度聚合超声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E2、LH、FSH、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E2、LH、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合超声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患者血清雌激素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R影响,为改善患者血清雌激素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1例、中药组29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2例,西药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中药组给予自制中药汤剂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自制中药汤剂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观察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IL-1、TNF-α含量及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西药组及中药组治疗后IL-1及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另外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中西医结合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及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治疗后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激素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娱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46-1347
目的:观察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就诊PCOS患者120例,口服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测定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和睾酮(T),测量腰臀比值(WHR)、测量体重指数(BMI),并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LH、LH/FSH、T、WHR、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月经均来潮且规则,痤疮、多毛症状也减轻。结论: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内分泌科就医的96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自然流产组(30例)、足月妊娠组(66例),并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IL-3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分析IL-33与妊娠结局及各指标相关性。结果:PCOS患者BMI、血清IL-33、TNF-■、IL-6、IL-8、FSH、LH、T水平、HOMA-IR指数分别为(25.5±4.6)kg/m~2、(6.52±1.73)mIU/m、(29.51±8.63)pg/ml、(20.56±9.04)pg/ml、(60.43±27.03)pg/ml、(10.52±3.61)mIU/ml、(0.65±0.24)ng/ml、(11.23±3.54)ng/L、(2.52±1.73),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流产组患者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FSH、LH、T水平与足月妊娠组无差异(P0.05),但IL-33低于足月妊娠组,TNF-■、IL-6、IL-8高于对照组(均P0.05)。IL-33与BMI、T均呈正相关(r=0.356、0.402,P0.05),与TNF-■呈负相关(r=-0.302,P0.05),与HOMA-IR、FSH、LH、IL-6、IL-8均无关(r=0.209、0.130、0.175、-0.101、-0.162,P0.05)。结论:IL-33与PCOS发病有关,对PCOS患者妊娠结局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 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2、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 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肥胖指标和性激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就诊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初诊的PCOS患者60例设为阳性组,并招募月经正常的健康女性30例设为阴性组。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收集血清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Orexin A及Nesfatin-1,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BMI和WH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FSH、T、LDL-C、TG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组LH/FSH3。两组各胰岛素抵抗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血清OXA及Nesfatin-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肥胖亚组OXA及Nesfatin-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应的非肥胖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组空腹血清OXA水平与HOMA-IR、LH、LH/FSH、FBG和P2h BG关联性最为密切。此外,Nesfatin-1水平与HOMA-IR、FINS和FBG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PCOS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性激素和肥胖指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对判断和纠正PCOS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分析血清TNF-α和AMH水平与PCOS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血清TNF-α和AMH水平对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体质量指数正常的PCOS患者36例(PCOS组)和正常育龄妇女32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PCOS组采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5天检测PCOS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性激素、TNF-α、AMH水平,并分析TNF-α和AMH水平与PCOS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33例患者完成3个月的治疗,其中恢复规律月经21例(63.36%),有排卵18例(54.55%),妊娠6例(18.18%)。PCOS组治疗前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雄烯二酮(AS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治疗后血清LH、T、AS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COS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治疗后血清LH、T、A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治疗前血清TNF-α和AM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AMH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COS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AM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与AM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P0.05);PCOS组治疗后和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与AMH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血清TNF-α和AMH高表达。血清TNF-α和AMH水平与PCOS高度相关,分别可以作为预测PCOS风险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HIF-1α、VEGF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IR水平,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IF1α、VEGF水平及其与IR关系。结果:PCOS组血清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以及HIF1α、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COS组肥胖者(BMI≥25 kg/m~2)血清HIF1α、VEGF水平及HOMA-IR均高于PCOS组非肥胖者(BMI23 kg/m~2);PCOS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BMI、WHR、LH/FSH、T、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HIF1α、VEGF表达上调,可能作为预测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对卵巢癌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郑州市某医院诊治为卵巢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FSH,E2及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SH,E2及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抑制卵巢癌术后的炎症反应,调节患者机体FSH,E2及LH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5月—2015年6月济南市历城区妇幼保健所妇产科门诊收治的84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连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体重指数(BIM)、腰臀比(WHR)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LH/FSH比值、稳态胰岛素评估指数(HOMA-IR)和睾酮(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联合组患者LH/FSH、LH、HOMA-IR和T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排卵率较低,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黄连素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肥胖体征,降低患者激素水平,提升患者排卵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对卵巢早衰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相关激素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卵巢早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坤泰胶囊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82.2%)(P0.05),两组血清白介素-21(IL-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白介素-1β(IL-1β)、抗苗勒氏管激素(AM H)、雌二醇(E_2)、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IL-21、TNF-α、LDL-C水平较治疗组低,AM H、E_2、HDL-C水平较治疗组高(P0.05), IL-1β、FSH和E_2水平两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对患者炎症因子、相关激素和血脂水平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雌激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86例为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32例、稳定期54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的围绝经期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雌激素[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女性E_2水平高于观察组,FSH、LH、TNF-α及IL-6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E_2水平高于急性期,FSH、LH、TNF-α及IL-6水平低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_2与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FSH、LH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雌激素是围绝经期女性的保护性因素,其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围绝经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30例,均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妊娠18例,占60%,故有效率为60。相较治疗前,T值、卵巢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症不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妊娠率,确保,T值、卵巢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改善,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卵巢早衰后患者的卵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绍兴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组(中医治疗组40例)和常规西医雌激素替代治疗组(西医治疗组4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雌激素(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E_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_2、FSH、LH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的E_2水平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卵巢早衰后患者的卵巢功能恢复情况较常规西医雌激素替代治疗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单纯中医治疗、单纯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三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FSH、LH、E2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1),血清FSH、LH、E2水平改善状况也明显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卵巢功能早衰方面具有有效率高、恢复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校大学生中原发性痛经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干预组(68例)与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及镇痛药物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另设健康组51例。采用总痛经评分(TDS)评价药物疗效,同时测定患者血清IL-10、TNF-α、IFN-γ水平。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T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不同程度减少(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TDS评分更低(P0.05)。治疗前,干预组、对照组血清IL-10、TNF-α、IFN-γ水平与健康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血清IL-10、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清IL-10、TNF-α、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