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新生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目标导向性容量治疗。研究组依照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依照平均动脉压(MA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死亡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补液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接受液体复苏时可依据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控制容量,其在降低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均行早期体液复苏,其中40例患儿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心电监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可及时、准确地发现患儿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促进病情归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中的监护治疗学问题.方法 通过总结研究临床实践中实施的监护措施,比较有助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成功复苏的监护治疗技术,并为液体复苏过程中的液体选择方法、温度等实施策略提供依据.结果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过程中通过对全身及局部的灌注状况严密监测及其临床意义的了解,可以指导临床有效地实施液体复苏.结论 监测结果对治疗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中的监护治疗学问题。方法通过总结研究临床实践中实施的监护措施,比较有助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成功复苏的监护治疗技术,并为液体复苏过程中的液体选择方法、温度等实施策略提供依据。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过程中通过对全身及局部的灌注状况严密监测及其临床意义的了解,可以指导临床有效地实施液体复苏。结论监测结果对治疗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指导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97例,根据患者早期目标治疗(EGDT)6 h后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ICU时及治疗后6和24 h的各个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24 h入液量、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等情况,并对P(cv-a)CO_2水平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清除率(LCR)、24 h液体入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达标组患者共58例,未达标组患者共39例,未达标组患者的ScvO_2水平在治疗后6和24 h时均显著低于达标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在治疗后6 h也显著低于达标组,未达标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和24 h时的P(cv-a)CO_2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达标组患者的24 h液体入量、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未达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24 h内的P(cv-a)CO_2水平与ScvO_2水平、LCR水平呈负线性相关,与患者的24 h液体入量呈正线性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v-a)CO_2能够有效评估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恢复状态,反映组织的氧代谢和机体灌注情况,同时P(cv-a)CO_2水平与ScvO_2水平、液体入量及LRC水平均具有一定相关性,P(cv-a)CO_2越高,需要复苏液体的量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的分布特性以及血氧常用监测部位灌注指数的差异性,通过观察新生儿外周局部组织血流的实时变化,及时识别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的新生儿.方法:索引医院患者监护期监护信息历史数据库,选取医院产科的72例新生儿,采用监护仪记录新生儿处于静止状态下3 min血氧数据,测量新生儿血氧监测常用部位(左...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4):605-607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灌注指标的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月于我院ICU接受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应用P(cv-a)CO_2检测与否,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维持ScvO_2≥70%、平均动脉压65~90 mmHg、中心静脉压8~12 mmHg以及尿量≥0.5 ml/(kg·h)治疗6小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P(cv-a)CO_2<6 mmHg治疗6小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h的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剂量、多巴酚丁胺使用剂量、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并发率、28天死亡率、住ICU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0h各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6h,APACHEⅡ评分、Lac含量显著降低,CVP、ScvO_2、Lac清除率、CI以及EVLWI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观察组CVP、ScvO_2、Lac清除率以及C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用量少,液体平衡量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肺水肿并发率和28d死亡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cv-a)CO_2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指标,可有效评价患者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状态,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氧灌注指数对新生儿休克患儿脏器功能损害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休克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氧灌注指数水平,分析血氧灌注指数在新生儿休克脏器功能损害患儿中的表达及对脏器功能损害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40例新生儿出生后1~7 d血氧灌注指数水平分别为1.89±0.23、1.95±0.25、2.06±0.37、2.26±0.38、2.35±0.40、2.56±0.45、2.78±0.52,观察组50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为0.75±0.15、0.80±0.22、0.92±0.25、0.93±0.26、0.98±0.31、1.01±0.32、1.21±0.36,观察组50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40例新生儿(t=28.330、23.190、17.390、19.220、18.310、19.070、16.890,均P<0.05)。观察组20例轻度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为1.12±0.33,19例中度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为0.90±0.28,11例重度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为0.65±0.12,与轻度休克患儿相比,中度、重度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4.532,P<0.05);与中度休克患儿相比,重度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较低(t=2.800,P<0.05)。与1个脏器功能损害休克患儿相比,2-3、>3个脏器功能损害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较低(1.00±0.31 vs.0.94±0.27 vs.0.68±0.11,P<0.05);与2~3个脏器功能损害休克患儿相比,>3个脏器功能损害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较低(0.94±0.27 vs.0.68±0.11,P<0.05)。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脑功能衰竭、肺出血、胃肠道功能衰竭及肾功能衰竭休克患儿血氧灌注指数水平比较(P>0.05)。血氧灌注指数与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氧灌注指数水平降低是脏器功能损害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氧灌注指数在新生儿休克脏器功能损害患儿中水平较低,且血氧灌注指数随着休克严重程度的加重、脏器功能损害个数的增加而下降,对新生儿休克患儿脏器功能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无创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指数评估大动脉僵硬度的方法,深入研究动脉硬化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可为临床采取相应治疗祛除引起动脉硬化进展的可逆性因素、缓解其发展速度从检测和治疗上寻找新方法。并为疾病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数据帮助。因此无创评估大动脉僵硬度方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应用脉搏传导速度指数对大血管的僵硬进行评估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对它的研究和使用具有广泛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循环出现障碍,且组织灌注不足,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增加患者的心输出量和心脏前负荷,改善机体组织灌注,增加机体氧供.监测血流动力学有助于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评估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及预测预后.脉搏指示连续性心排量监测仪是一项综合经肺温度热稀释与动脉脉搏轮廓分析的新技术,该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iPAP呼吸机在呼吸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文献中应用BiPAP呼吸机抢救10例呼吸骤停病人。结果文献10例呼吸骤停病例均抢救成功。结论经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不失为临床紧急心肺复苏时建立人工呼吸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郑宝华  刘念稚  郑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90-5090
目的:探讨5葡萄糖+5碳酸氢钠直肠灌注对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将产后窒息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8例采用5葡萄糖+5碳酸氢钠(按新生儿体重1~2ml/kg)直肠灌注;对照组112例采用脐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ml。结果:两组新生儿在用药后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抢救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5葡萄糖+5碳酸氢钠直肠灌注,方法简单,能迅速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新生儿窒息,恢复自主呼吸,减少新生儿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管理,试验组依据PiCCO监测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水平、住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3d,试验组MAP、CVP均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肺损伤患者采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管理效果较好,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速度(ba PWV)和踝臂指数(ABI)评估高血压人群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应用日本科林公司生产的VP-2000/1000型动脉硬化检测仪,对高血压(伴或不伴其相关疾病)患者组(5 112例)和无高血压对照组(606例)进行检测。患者组分为5组,即单纯高血压组(3 748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组(51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47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4例)和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组(338例)。结果 606例无高血压对照组成员中505例的ba PWV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轻度异常203例(34%),中度异常165例(28%),重度异常137例(23%);3例(0.5%)ABI〈0.90。5 112例高血压伴或不伴其相关疾病患者中,ba PWV轻度异常994例(20%),中度异常1 300例(26%),重度异常2 214例(44%);89例(1.7%)ABI〈0.90。ba PWV中、重度异常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检出率为68.7%,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对照组(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0.90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组中最高(10.9%),在无高血压对照组中为0.5%。结论 ba PWV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人群的动脉血管病变,并评价动脉硬化程度,ABI测量是筛查周围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朱江  钟秀丹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32-4333
整理近年来有关治疗脑复苏的部分文献,对亚低温在脑复苏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禁忌症,临床应用原则以及并发症等展开阐述。结果表明亚低温在脑复苏中脑保护作用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各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常规组。常规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等基础心肺复苏术及高级生命支持。纳洛酮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同时给予盐酸纳洛酮2.0mg静脉注射,对比观察两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心肺复苏与脑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能提高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院前120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抢救时间<15min与>15min抢救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开始抢救时间<15min与>15min抢救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可加快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及脑复苏的成功,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抢救成功率,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很好药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动态动脉硬度指数(AASI)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探讨AASI对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价值,并分析AASI的影响因素.方法 人选患者100例,进行臂-踝PWV测量,并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判定AASI与PWV的相关性.并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判定AASI的影响因素.结果 AASI与PWV和年龄显著正相关(PWV:r=0.516,P<0.01;年龄:r=0.417,P<0.01).AASI与身高呈负相关r=-0.223,P<0.05).多因素逐步分析结果表明,PWV是与AASI关系最密切的参数.结论 AASI与PWV相关性良好,是一个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世居于海拔在2 260米高原地区健康人群的影响因素.高原地区健康老年人长期有氧运动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各30例经常参加有氧运动的高原地区(海拔≥2 260 m)健康老年人,分为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应用动脉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肱动脉-踝动脉(baPWV)和踝臂指数(ABI),分析运动前后的踝臂指数变化与PWV和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长期坚持运动可使高原地区健康老年人运动组的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均低于缺乏运动组(P〈0.05),反映动脉硬化指数的baPWV 和 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身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原地区参加有氧运动的健康人群较未参加有氧运动患者的PWV明显减低.因此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原地区老年人血管僵硬度,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自动充气式复苏囊人工通气,观察组进行T组合复苏器人工通气,对比两组患儿的Apgar评分、血气指标,肺气漏发生率以及救治成功率.结果:两组患儿在出生后1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