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68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Dixon术)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分为2组:A组(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组)31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B组(对照组)37例行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热蒸馏水灌洗。观察2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腹腔及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术后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7天检测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细胞活性。结果: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痛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与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值、术后骶前引流管拔除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乙状结肠癌TME术中保留雷替曲塞腹腔化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53-56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内6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基础上联合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相关毒性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血尿素(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26%和3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采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相对安全可靠,并没有增加患者的相关毒性指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进展期胃癌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术中腹腔灌注化疗药物雷替曲塞,术后予以奥沙利铂联合口服替吉奥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术后予以奥沙利铂联合口服替吉奥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远期复发情况、生存率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33±0.95)d与(5.15±0.9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数(NE)、血小板(P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b)、肌酐(Cr)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36、60个月复发比例分别为4.44%、13.33%、40.0%与15.56%、31.11%、71.11%,观察组术后36、60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4.
吕杨波  邱丹  宋瑞  陈震宏 《浙江医学》2020,42(7):737-739
目的探讨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不同原发灶分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33例,比较术中有无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患者术后腹膜转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对原发灶进行TNM病理分期:pT1、pT2期13例,pT3期198例,pT4期22例。pT1、pT2期患者术后未发生腹膜转移;pT3期患者术后2年发生腹膜转移12例,行腹腔灌注化疗者术后2年腹膜转移率明显低于未行腹腔灌注化疗者(P<0.05);pT4期患者术后2年发生腹膜转移12例,行腹腔灌注化疗者腹膜转移发生时间较未行腹腔灌注化疗者明显延缓(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年腹膜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3分期及以上的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予以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可预防或延缓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术后单纯静脉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6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联合化疗组(n=25)和静脉化疗组(n=21),联合化疗组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行单纯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ALT)、肾功能(Cr)、血细胞(RBC、WBC、PLC)、腹腔引流时间及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转移率、3年生存率。结果:术前1 d和术后3、7 d,两组的ALT、Cr、RBC、P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和术后7 d,两组的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联合化疗组的WBC低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引流时间及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腹腔广泛转移率均低于静脉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271、4.654,P=0.042、0.037);两组的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高于静脉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行联合化疗安全可靠,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替吉奥与雷替曲塞分别联合伊立替康术前化疗对手术后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48例接受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替吉奥组),42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雷替曲塞组),两组均在化疗2个周期后复测肿瘤大小,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与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108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组,将预热至45℃的药液(5-氟脲嘧啶1000mg/m^2、顺铂40mg/m^2稀释于1500ml林格液中)经术中留置的腹腔化疗泵30min内快速注入腹腔内;B组50例为对照组,行静脉化疗(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静滴,第1-6d;5-氟脲嘧啶500mg/m^2静滴,第1-6d;顺铂40mg/m^2静滴,第1d)。结果毒副作用A组明显低于B组,3年和5年生存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0.01)。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既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能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选择性直肠上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将17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灌注化疗组(83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灌注化疗组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基础上于术中经直肠上动脉灌注雷替曲塞。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各系统的毒性反应、并发症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尿素氮(BUN)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坍)的变化情况。结果灌注化疗组术后的各系统的毒性反应、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WBC、RBC、PIJrr、BUN及ALT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作为水溶性胸苷酸合成酶(TS)的特异性抑制剂,能通过还原型叶酸甲氨蝶呤细胞膜载体被细胞主动摄取,在细胞内代谢成多种聚合谷氨酸而长时间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证明直肠癌根治术中经直肠上动脉灌注雷替曲塞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脏肿瘤肝动脉栓塞联合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化疗有效率、生存率以及血生化指标AFP。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0.00%,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3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AF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肿瘤肝动脉栓塞联合动脉灌注雷替曲塞化疗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对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根治性切除手术+腹腔灌注化疗)和对照组(根治性切除手术+腹腔灌注生理盐水),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1年复发转移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出血等情况(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发热、呕吐、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ALT、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过选择的病例,结直肠癌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安全可靠,可以降低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消瘤汤组30例,采用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3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变化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者生存期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中VEGF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李泽锋 《当代医学》2010,16(20):86-87
目的观察腹腔温热灌注(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IPHP)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62例手术后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IPHP联合全身化疗76例(联合组)和全身化疗86例(单纯化疗组),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联合组27例Ⅳ期患者中CR6例,PR9例,有效率为55.56%;单纯化疗组34例Ⅳ期患者中CR3例,PR6例,有效率为26.47%(P〈0.05)。远期疗效:3年生存率联合组为77.63%,单纯化疗组为63.95%(P〉0.05);5年生存率联合组为68.42%,单纯化疗组为37.21%(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温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全身化疗,不良反应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肾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行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B组行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C组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对3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0.01)。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亦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67%;3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和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相对于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手术耗时更短,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62-64+6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其中35例腹腔镜手术者为腹腔镜组,35例开放手术者为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合并脏器损伤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合并脏器损伤方面与开放组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1例,2.86%)明显低于开放组(7例,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肠梗阻、腹腔积液(感染)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疗效好,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魏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34-35,3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二者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病理活检确诊的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但与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术中需要输血患者少且术后应用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肠鸣音恢复快、排气时间快、进食时间快、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对胃肠的干扰较开腹手术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对两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显示,腹腔镜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2个月的随访显示,腹腔镜组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开腹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2例,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78例行腹腔镜TME,开腹手术组76例行开腹TME;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 a无瘤生存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但切口长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3 a无瘤生存率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宋剑成  宋云杰 《中外医疗》2012,31(15):8+10-8,10
目的对比开腹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开腹组30例,实施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30例,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结果开腹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35±20)mL,腹腔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45±19)mL,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平均2.5d,腹腔组胃肠功能恢复平均1.5d,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平均(165±32)min,腹腔组手术时间平均(150±45)min,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住院平均7d;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开腹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根治彻底性、术后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方面作用无差异,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PTBS,PTBS组)或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的86例晚期E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等。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月、3月及6月血清中ALT、AST及TBI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 < 0.05),且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下降趋势比PTBS组更为显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术后血清ALB水平增加更为明显。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3%;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7.5%。log-rank检验提示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接受PTBS+腔内灌注化疗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HR=0.46,95%CI:0.23~0.92,P < 0.05)。结论与单纯PTBS相比,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老年人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胃肠外科收住的90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经皮穴位电刺激上巨虚、足三里两穴,每穴每次10 min,每天2次。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 h开始监听两组患者的肠鸣音,并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消化道症状等。术后1周评估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和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刺激法可以促进老年人胃肠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