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决定从一九八二年元月一日起使用既保证国际必要统一,又满足国内需要的我国地面天气报电码。为了有助于学习规定,方便使用,着重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去天气统一编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茆金祥 《气象》2003,29(6):1-2
从对应角度出发,分析了《GD-0lⅢ电码》有关天气现象各项原则规定的内在规律,在定义了对应码和非对应码的概念后,形成其完整体系,得到一种简单实用的编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宗铭 《气象》1980,6(10):39-39
看了《气象》第8期蔡恒荣同志的文章后,深有同感。在日常观测工作中,遇到天气复杂时就会有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GD-01的规定有些不够完善之处,使一些本可反映出来的现象反映不出来。蔡文中的例1和例4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江涛  刘文祥 《气象》1980,6(9):20-21
读了《气象》第8期蔡恒荣同志的“关于几种特殊情况下过去天气的编报”一文,我们认为对编报中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的配合问题开展讨论是很必要的。 蔡文中列举了四个例子和他的看法。对其中例2、例4,我们同意蔡恒荣同志的看法。对于例1和例3,我们提出以下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5.
张深毅  赵翠兰 《气象》1980,6(9):20-20
读了上期蔡恒荣同志的文章,深感在现行的GD—01电码中,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现就蔡文所提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 在例1中,14时的ww编报70,W报6而不报7,我们是同意的。除蔡文所述理由外,我们还认为过去天气现象表、中把雨夹雪归为电码7而不归为电码6是不妥当的;这是和现在天气电码表把雨夹雪归为60  相似文献   

6.
加密报 3.5条规定 :0 8时的“过去天气”W1W2 ,编报前 1日 2 0时后至当日 0 8时共 1 2 h内的天气现象 ,期间出现的所有天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报。如果只有 1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 1 h之前的整个时段时 ,按未占满处理 ,W1编报该现象 ,W2编报×。夜间不守班的站 W1W2 报××。该如何理解上面的条款呢 ?许多夜间不守班站 0 8时的报文 ,W1W2 有的报实际现象 ,有的每次都报×× ,说明对上面的条款理解不同。一种理解是夜间栏记有什么现象报什么码 ,不明时报× ;另一种理解是 W1W2 固定报××。第一种理解比…  相似文献   

7.
在地面天气报中最难编报的是7wwW1W2组,尤其是雷暴和降水现象的配合编报(此组仍需人工编码)。为此,笔者根据有关技术规定,把雷暴和降水现象配合编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供台站业务学习和在工作中参考。1雷暴期间的定义雷暴期间是:过去1h之前有雷暴的时段和...  相似文献   

8.
蔡恒荣 《气象》1980,6(8):24-24
关于天气现象的编码,目前有一些不同的见解。现发表本文,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9.
韩扬  胡银芬 《气象》1980,6(7):22-23
什么情况下记0或0.0? 一、正常的情况 (一)能见度不足0.1仟米时记0.0。 (二)降水量不足0.05毫米时记0.0。 (三)静风时,定时风速记0,自记记录为0.0。 (四)无云或云量小于0.5/10时,云量记0。 (五)全天无日照时,日照日合计记0.0。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期,在欧洲已有一百多年的观测资料,有人就想用调和分析的办法作长期预报。这是比较早的,后来有的气象学家提出了用相关系数的办法,回归方程的办法,做印度的季风雨预报。到十九世纪未期,象英国的阿布科隆贝,法国的特斯拉得贝尔等人就发现了大气活动中心,用天气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81,7(2):22-23
一、过去天气电码应着重反映天气演变 编码的任务应当是:第一、把已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或云况)尽可能都反映出来;第二、尽可能比较完整地把这些天气现象(或云况)的演变表达清楚。 要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首先需要在时间概念上,区分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和特殊天气,同时这三个方面所反映的天气内容又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点,有机联系,密切结合。因此,现在天气电码应该是尽可能反映近期主要的天气现象(或云况),而过去天气电  相似文献   

12.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的配合 《气象》第8期蔡恒荣文中的例1、例2、例4,我也认为其过去天气应当分别报6、9和3。至于例3的过去天气,我认为应当报0。这是因为一个有经验的观测员完全可以判定是否在这五分钟内会从无云变化到六成以上的。在我们这里,这样快的变化速度超出了规律。当然,如果时间长一些,报×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4.
《气象》1980,6(12):20-20
应当尽可能完善地描述天气 天气现象的编码,不时遇到一些疑难之处,主要是如何才能对规定时段内的天气现象描述得尽可能完善。实际工作说明,在不少情况下;无论想什么办法,都不能全部反映出该时段内的天气变化,因此只能“尽可能完善地描述”。 例如,≡5~(30)—6~(30),7~(10)—7~(30)·7~(35)—8~(10)(间歇性小  相似文献   

15.
韩扬  胡银芬 《气象》1980,6(6):25-26
在出现某种天气现象时需要怎样记录和编报,常常是在规范和电码中分几处规定的。本文按天气现象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和查考。特摘录刊登,供地面观测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臭氧的研究发展迅速,以新的见解表明了这种痕量气体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开始之际,回顾一下臭氧研究的早期工作,并且分析一下最近的发展情况,将有助于安排近期工作和长远计划。一、臭氧研究简史大约一百年前,Hanley发现臭氧能强烈地吸收紫外线,提出了这种气体具有能吸收阳光光谱中短于300毫微米部份的特性。Fafy和Buisson证实了这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测量高层大气中臭氧总含量的可行方法,开始了大气臭氧的研究,迄今已有六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18.
19.
Dunn  LB  仲爱红 《气象科技》1992,(2):10-17
本文考查了数值模式网格产品对垂直运动业务预报的潜在影响,回顾了历史上的业务垂直运动估算技术。试图将以前的方法和现行业务技术联系起来,并与业务上能应用的使用网格模式产品的技术比较。本文强调,目前业务上大多数的垂直运动估算,以及数值模式产品一般释用的基础是 NWP 时期以前,最初手工制作地面和高空大气预报的技术方法,已不再适合或不再是最佳的。遗憾的是现在业务预报员可使用的工具,仍是这一时期遗留下的。数值模式网格资料有可能极大地改进业务垂直运动估算方法和数值模式的释用。  相似文献   

20.
陈翔 《气象》2004,30(6):47-47
笔者在某站验收百班时,发现2 0 0 3年8月2日1 7时雷暴“现在天气现象”编报95。根据过去1小时天气演变,温、压、湿、风等要素的变化,对照雷暴编报有关规定,笔者认为现在天气现象应编报97,而不是95。由气簿记载和自记记录分析看出:1 6时0 5分测站闻雷,雷暴位于测站西北方,此时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