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阳虚枢机不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咸玉  周泉  朱章志 《中医杂志》2006,47(12):886-887
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认为阳气虚损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阳气易虚,阳虚致消枢机不利,阳气失用。提出阳虚枢机不利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病机,并贯穿于糖尿病之始终。临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陈规,当以温补脾肾之阳(气)、和畅枢机为基本大法,视病情或单用或合用,灵活变通,有的放矢。在治疗过程中要以顾护患者的阳气为要,方能达到“治病必求于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认为先后天之本——脾肾虚损(阳气不足)、枢机不利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病机,并贯穿于糖尿病之始终。临床治疗糖尿病不能拘泥于养阴清热之陈规,当以温补脾肾之阳(气)、和畅枢机为基本大法,视病情或单用或合用,灵活变通,有的放矢。在治疗过程中要以注意顾护患者先后天之"两本",方达到"治病必求于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 ,历代医家多从阴虚燥热立论 ,分上、中、下三消论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传统的阴虚燥热论及三消分治已不切合现在的临床实际。糖尿病多以阴阳气血虚损、瘀血阻滞为基本病机 ,治疗应根据病理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 ,分初、中、末三期辨证论治 ,同时重视肝、脾、肾三脏在糖尿病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 ,具有积极意义。1 阴阳气血虚损、瘀血阻滞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综观糖尿病全过程 ,其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阴阳气血虚损 ,演变过程可分为阴虚燥热期 (初 )、气阴两虚期 (中 )、阴阳两虚期 …  相似文献   

4.
贺林玉  彭贵军 《新中医》2021,53(5):10-13
以五脏为纲、五脏虚证为立足点,对近代各医家关于糖尿病肾病病机认识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出五脏虚损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五脏虚损兼实邪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五脏虚证是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病机核心。以期从病机认识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其临床疗效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脏病作为糖尿病独立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中危害生命最严重的一种。大多数医家多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阴阳不足、痰凝血瘀以及肝肾阴虚等密切相关。岳仁宋教授提出糖尿病心脏病主要病机可高度概括为"阳微阴弦"四字,强调阳气不足乃该病发病之根本,并设立了扶阳与益阴并举、通阳与活络兼调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仝小林提出的"郁热虚损"理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虚、损"阶段,络病范畴,其中最为顽固难治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涉及寒入骨髓,表现为阳虚寒凝血瘀.辨治过程中首控血糖,糖络并治,扶正补虚,助阳透寒.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糖络并治"贯全程,扶正补虚要求"衡".多选用...  相似文献   

7.
阳虚类型的失眠临床不易被重视,导师孙玉信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阳气虚损运行失常是导致失眠的基本病机,临床上运用扶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明  施淼 《新中医》2022,54(11):231-234
郑钦安是以擅用姜附之热药为人所熟知的清代著名医家,重视坎中一阳,总体上认为痰饮的根本病机为阳气虚损,津液转输失职导致水湿停聚而生痰饮,并指出痰饮致病范围较广且临床变化多端,治疗上总以扶助阳气为先,祛痰为末,阳气健运,则痰饮自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糖代谢异常引起肾微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中医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但多认为血瘀内阻为其病机关键,肾脏阴精阳气虚损为其发病之基础,因此该文就肾虚血瘀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进行探讨,并对近年来从补肾活血法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作出归纳和分析,以阐述补肾活血法在防治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属中医"虚劳"范畴, 其发生以肿瘤引起机体"内虚"为基础, 病性虚实夹杂;病机为中气不运、肾元亏损导致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劳者温之"出自《黄帝内经》, 指出温法为治疗虚损性疾病的基本大法。现从中医学对CRF病因病机的认识出发, 梳理"劳者温之"的理论渊源, 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探讨温法治疗CRF的临床运用, 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可补中益气、升举阳气,多用于治疗喘证、眼睑下垂、肛门重坠等证属脾胃虚损、中阳下陷者。临床上只要切中病机,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就可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后抑郁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以脆性糖尿病患者尤甚,属中医"郁证"范畴,但与一般"郁证"不同,其发病是建立在"消渴"的基础之上。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单从"郁证"角度出发,以"肝气郁结"为核心病机,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进行治疗,易忽略"消渴病"作为基础疾病对其发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基于"消渴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阳气不足为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发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并以温阳、通阳、补阳为治法,在该病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哮喘以痰瘀为夙根,与肺脾肾三脏不足密切相关。而痰瘀为有形阴邪,必因阳不化气、水停血滞而成,认为儿童哮喘应有脏腑阳气虚损的病理基础;加之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处于以阳气为主导的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外邪、饮食因素影响,造成阳气亏耗;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生而阳气本虚。肺是哮喘的直接核心病位,阳气虚者在于肺也,认为肺阳虚是儿童哮喘发病的基本病机,也是痰瘀形成的重要原因。随着病程延长,病理产物逐渐产生、积聚,终致痰瘀胶结,形成"肺阳亏虚-气血津液失常-痰瘀伏肺"的动态病机演变过程,三者互为因果贯穿于儿童哮喘始终,是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军  陈镜合 《中医杂志》2002,43(4):248-249,274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并发或伴发心悸、胸痹、真心痛、喘证、水肿、脱证、厥证等范围。从阴虚燥热、心脾两虚、心血瘀阻、痰瘀郁互结等4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血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痰瘀郁互结是相关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归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治疗多以滋阴泻火、生津润燥为主。赵继福教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现代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即病机并不以滋阴泻火、生津润燥为主,而是多见虚损。针对现代消渴病病机常见特点,赵继福教授在临床中以升阳益胃汤加减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认为神颓志衰可以概括抑郁症"三低"症状,进而提出抑郁症的病机为阳气不振;病位首先在心,日久心肾同病,损伤脑髓,病机日趋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提出振奋阳气、怡神强志是治疗抑郁症的基本原则。临证需要区分邪正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从2型糖尿病的诊疗谈"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不论是肥胖或消瘦,亦不论是初期或末期,病机本质总不离"火"."壮火食气,气食少火"揭示了阳气、壮火以及元阳少火之间的关系,即阳气亢盛,则积而生壮火,火热鸱张则耗散元阳少火.阳气、壮火、少火三者之间的病理关系既反映于2型糖尿病的病机,又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程发展阶段.本文即以"壮火食气,气食少火"理论阐释2型糖尿病的病机及病程发展,并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病机是决定病情变化的关键,针对糖尿病的中医核心病机,专家或强调虚,或强调瘀,或认为糖尿病可划分为郁热虚损不同阶段,更有提出糖尿病贯穿"壮火食气"热伤气阴病机者。针对糖尿病基本治法,专家或强调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或强调活血化瘀;或强调分"脾瘅"和"消瘅",分别给予消中满、清内热与清胃健脾治法。更有认为应以清热为基本治法,并针对胃肠结热、肝经郁热、脾胃湿热以及痰火、瘀热等,具体选用清泄、清解、清化以及清补治法者。其实,糖尿病不同阶段,证候表现与病机特点有所不同,临床上应该紧抓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机,选用针对性的治法,如此才能反映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以脾肾阳虚,枢机不利为总病机,常见病机有:脾肾阳虚,寒湿格阳;痰生郁热,热伤气津;肝虚致郁,枢机不利。温阳法为该病的基本治法,同时需融合酸收之药,以收敛体内虚浮阳气、汇聚方中温阳之力;或生津、固精、缩尿、消积,可针对改善消渴临床症状;或柔养肝体,以助肝用,调畅枢机。在主导温阳同时,妙用酸收,能聚敛阳气,生津固精,养肝调枢,契合病机特点,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仝小林院士将2型糖尿病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病至"虚损"阶段,则变证百出,此阶段以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兼有血瘀为核心病机,治疗注重扶助正气,调补阴阳,辅之以活血化瘀,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随证治之.肉桂、山萸肉、生晒参是仝小林临床常用的益气扶正、阴阳双补的小方,三味药合称"温脺饮",对于2型糖尿病晚期但见阴阳两虚者,皆可配伍使用.方中肉桂常用剂量为3~30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60g,生晒参常用剂量为6~3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