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和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影像表现。结果二维超声瘤体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团块,其中以囊性结构为主5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3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4例检出血流信号,其中仅1例血流信号较丰富。CT平扫病灶呈类圆形低密度团块影;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和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11例均接受超声检查,8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超声显示6例呈囊实性,含纤维包膜,与周围正常胰腺分解清楚; 5例呈实性,无包膜; 4例显示钙化;多普勒超声显示4例有少量至中量血流。同时行CT检查的患者,CT平扫显示5例为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3例为实性,2例显示钙化,动脉期实性部分呈现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实性部分、壁结节及包膜进一步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这些影像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超声与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行对照研究,对卵巢甲状腺肿的超声和CT诊断的准确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卵巢甲状腺肿病例中:1)发生于左侧卵巢者4例,发生于右侧卵巢者7例;2)单发囊性病灶1例,囊实性病灶10例;3)6例形态不规则,5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超声显示单发囊性病灶回声均匀,囊实性病灶呈混杂回声,其中10例囊实性病灶均呈中高回声的不规则间隔及实性结节,7例呈多房、且各房回声不等,3例囊壁及间隔见强回声钙化,1例见高回声脂肪,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实性成分及分隔的血流信号;5)CT显示单发囊性病灶密度高于水,10例囊实性病灶中7例呈多房、密度不等,7例囊壁及间隔见钙化,2例见脂肪密度,增强扫描9例实性成分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5例伴盆腔积液,1例伴胸腔积液。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的超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对减少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壁神经鞘瘤的CT、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间的关系,提高对胸壁神经鞘瘤影像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神经鞘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超声表现和病理表现之间的对照关系.结果 10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均为单发.CT和超声显示病灶位于胸神经走行分布区.良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呈中低密度或回声区.恶性病变边缘不规整,累及周围组织.肿瘤密度或回声是否均匀取决于瘤内Antoni B型组织的分布以及囊变、骨化或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变化.肿瘤强化表现多样,强化幅度一般为20~35 HU,主要由肿瘤内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组织比例决定;无强化或低强化取决于肿瘤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和Antoni B型组织分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瘤多无显著血流信号.结论 了解胸壁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与CT和超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高韻  胡晓云  李国良  方向明  陈宏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42-1245
目的:探讨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卵巢勃勒纳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勃勒纳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钙化及强化程度等CT表现以及对其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勃勒纳瘤均行根治切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时间为术后3年。结果:6例肿瘤均位于单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其中5例为良性,1例为交界性。良性者CT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内见分隔;其中4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呈轻度强化表现,囊性成分无强化;3例合并卵巢囊腺瘤。1例交界性病灶呈实性改变,增强后呈中等度强化。全部病例中肿瘤实性部分均可见钙化。术后3年内CT随访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广泛多形性钙化及常合并卵巢囊性瘤为卵巢勃勒纳瘤的CT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卵巢Brenner瘤CT表现及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表现,7例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卵巢Brenner瘤均为单发病灶。5例为单纯良性卵巢Brenner瘤,1例为单纯交界性卵巢Brenner瘤,1例为混合性卵巢Brenner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伴Brenner瘤)。5例单纯性良性卵巢Brenner瘤CT平扫均表现为类圆形实性肿块影,边界清晰,瘤体内均见不定形钙化,增强后轻度强化;1例单纯交界性卵巢Brenner瘤CT平扫为囊实性,实性成分可见斑点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1例混合性卵巢Brenner瘤CT检查除可见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的影像特点外,右侧附件区见一圆形实性肿块影,边界清晰,瘤体内见多发点状钙化,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与病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有助于诊断卵巢Brenner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13~52(34.6±2.0)岁。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胰头部4例,胰颈2例,胰体尾部6例。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约(6.5±1.6)c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CT影像呈外生性生长的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匀,6例见钙化,2例见出血。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实性成分强化逐步增强,呈渐进性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成分无强化,并见较明显均匀强化的纤维包膜。12例均未见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囊实性病灶,伴钙化、出血,增强呈渐进性强化,包膜明显强化的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SPTP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2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25例CT影像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4月~10岁,平均3.2岁。其中3例只作CT平扫,22例作平扫加增强。结果:发生于左肾者14例,右肾9例,先后发生于双肾者1例,发生于肾外者1例。绝大部分病例未受累的残存肾脏实质受压呈新月形,残存肾盂肾盏均出现不同程度扩张积水。所有病灶在增强扫描时均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25例共26个病灶边界基本清楚者24个,边界大部分不清楚者2个。出现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2例,输尿管瘤栓1例,出现肝和/或肺等远处转移3例。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在CT检查中有特征性表现,CT平扫加增强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67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结果:67例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男女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多小于5岁(86.6%),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部肿块(37.3%)、血尿(25.4%)及腹痛(19.4%)。67例患儿均为单侧发病,肿瘤直径多大于5cm(95.5%)。病灶以实性为主者58例,以囊性为主9例,其中4例诊断为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肿块内部可见钙化。瘤肾一般呈抱球征表现,肿块一般较大,可见包膜,可跨中线生长,但不包绕大血管。肿瘤可侵犯肾外大血管,并且出现癌栓(11.9%)。肾母细胞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少见(出现概率分别为7.5%为24.0%),常见转移部位有肺、肝脏等。所有病例骨质未见明显破坏。结论:CT对诊断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可评估血管及淋巴结侵犯,并且对其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脏IMT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均行CT扫描,2例行MR检查.结果12例单发病灶均位于肝右叶.6例肿块为实性,4例肿块为囊实混合性,2例表现为门静脉周围浸润性病灶.CT图像上呈实性或囊实性低密度影,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重度强化,囊实混合性病灶周边及灶内实性间隔呈蜂窝样强化.结论CT及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肝脏IMT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睾丸、附睾肿瘤和炎性肉芽肿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全部13例行超声检查。CT平扫10例,其中增强6例。回顾性分析13例儿童睾丸、附睾肿瘤和炎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超声检查:13例均有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8例肿瘤内血流信号丰富,3例少血流信号,2例无血流信号,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CT平扫呈混杂密度4例,3例有钙化,软组织密度或绝大部分软组织密度6例。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1例。手术证实成熟性畸胎瘤3例,未成熟畸胎瘤1例,卵黄囊瘤4例,附睾急、慢性炎症3例,淋巴管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结论小儿睾丸肿瘤的超声及CT具有各自特点,2种方法结合能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巧克力囊肿14例。全部患者均做了CT检查。结果14例中共18个病灶,其中囊性征象14个,囊实性征象4个。14个囊性影中,单房13个,多房1个;4个囊实性影中以囊性为主要表现。单侧病变10例,双侧病变4例。病灶长径平均6cm。囊腔内CT值在14-45HU之间。所有病灶均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结论CT能清晰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组织情况,且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为盆腔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术前病变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肾嫌色细胞癌:动态增强CT及MR表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6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扫描,注射流率3 ml/s;3例经MRI SE 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动态增强成像.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嫌色细胞癌中肿瘤呈球形14例,椭圆形2例,边缘光整.所有肿瘤平扫软组织密度均匀,3例可见钙化,1例瘢痕伴钙化.肿瘤直径3.5~13.0cm,平均7.6cm.实质性肿瘤15例,1例实质期增强可见小囊变.肿瘤平扫CT值22.7~34.2 HU,平均27.1 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CT值30.4~71.8 HU,平均43.3 HU;实质期CT值32.9~82.4 HU,平均51.7 HU.4例可见轮辐状强化.3例行MRI检查,MR 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1例可见中心轮辐状瘢痕,皮髄交界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相仿.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多位于髓质,瘤体呈球形,坏死囊变很少见,瘤肾分界截然;皮髄交界期强化低于、等于或高于肾髓质,但明显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强化多低于或等于皮髄交界期,少数高于皮髄交界期;轮辐状强化或轮辐状中心瘢痕超过1/3.  相似文献   

14.
肾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其病理基础(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分析21例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病理联系。结果:20例(95.2%)单侧发病,12例(57.1%)瘤体呈圆形或类圆形,直经平均约10cm,平扫CT值18~45HU,内可见斑状更低密度区,病理基础为出血、坏死及瘤性脂肪;12例(57.1%)边缘较清,为肿瘤压迫周围正常肾组织所致,增强尤著:16例(76.1%)瘤体占据肾实质大部;5例(23.8%)可见斑点状或孤形钙化。结论:幼儿单侧或双侧肾实质较大低密度肿块内含更低密度区或钙化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淋巴管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疏松的间隙组(25例,颈部、腋窝、纵隔、腹腔)、内脏组(1例)和体表软组织组(6例,包括胸壁3例、四肢2例和臀部1例).最常见的CT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内有分隔,囊壁菲薄,壁与分隔可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依赖于其生长部位及内容物的成分.CT对大多数病例定位定性诊断均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结合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其B超、CT和MRI特征。结果 眼眶横纹肌肉瘤主要临床特点为发展迅速的进行性眼球突出,眼眶内上象限为其好发部位。B超检查显示肿瘤为低或无回声区。16例CT平扫,14例与眼外肌呈均匀的等密度,边缘清楚。10例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4例,中等强化5例。骨质破坏5例。9例行MRI检查,T1WI肿瘤与眼外肌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4例中等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和增强T2WI上呈高信号。结论 超声、CT和MRI,尤其CT和MRI能较准确的显示横纹肌肉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构临床特征,能较准确作出定性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鉴别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有明确肾脏侵犯13例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的CT征象,并与同期经手术证实的15例肾母细胞瘤进行对照。结果13例成神经细胞瘤中12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11例边界不清,10例包含钙化,9例腹膜后血管受侵犯,12例有腹膜后和膈脚后淋巴结转移;15例肾母细胞瘤中,12例呈圆形肿块,2例边界不清,2例有钙化,2例腹膜后血管受侵犯,3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无膈脚后淋巴结转移表现。其中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分叶征、钙化、腹膜后和膈脚后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包埋均较肾母细胞瘤常见。其中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对于诊断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价值。结论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是成神经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附5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58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分析腹部立位片和空气灌肠的X线改变及CT、超声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手术 58例肠套叠中回结型,回盲型 33例,回回结型,回盲结型,回结结型 25例。病理及手术证实肠套叠合并肠坏死 23例。(2)主要影像学表现:小肠结肠气体减少 12例,肠胀气和不全性肠梗阻 18例,小肠梗阻 17例,腹部立位无明显异常 8例。空气灌肠显示套头呈杯口状,分叶状包块影 28例。超声显示靶环征 3例,CT显示分层状同心圆形肿块 1例。结论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影像学表现典型,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AIM: To illustr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urs complicating undescended teste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zing this condition and providing a correct diagnosis to facilitat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ultrasonography (U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eatures of eight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urs of undescended test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CT performed in seven patients showed well-circumscribed soft-tissue masses with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all cases. US in four patients showed circumscribed masses with inhomogeneous echogenicity.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here were two cases of embryonal carcinoma and six cases of seminoma. All tumours showed necrosis that correlated to inhomogeneous areas on imaging. CONCLUSION: The radiologist has an important role as he may be the first physician to suggest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