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全球的各国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域面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探索海洋渔业碳汇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利用贝藻类生物的特点,吸收转化海洋中多余的碳,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的压力.首先阐述了"蓝碳计划"的战略作用,并且分析了目前渔业碳汇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提高单位面积养殖量、创新养殖模式、发展"蓝色粮仓"以及合理规划养殖密度等,最终通过合理规划海水养殖,真正发挥"蓝碳计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服务业及海洋渔业相关产业,属于我国大农业中的渔业范畴。2003年我国海产品产量已达2685.62万t,为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4402亿元,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5.9%;增加值2011亿元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或潜力,根据辽宁省近年来贝藻类养殖产量(2015、2016、2017年分别为271.28万t、284.46万t、281.50万t),参考贝藻类干组织中碳含量和干组织占总质量比例,从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两方面对2015—2017年辽宁省贝藻类养殖的碳汇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5、2016、2017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通过收获可以从海水中分别移除碳约27.95万t、27.51万t和27.86万t,平均每年移除碳约27.77万t,相当于101.82万t二氧化碳(CO_2),减排这些CO_2所需费用约1.60亿元。研究表明,辽宁省基于贝藻类养殖的碳汇渔业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发展以现代海水养殖和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是开发利用海洋、拓展海洋农业空间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渔业设施与工程装备是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1.海洋牧场:目前,海洋水产仍以捕捞为主。但到21世纪,海水增殖养殖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人们将开发“海洋牧场”,实现海洋水产农牧化,建立大量的育苗厂养殖场、增殖站,进行人工育苗、养殖和增殖,使海洋成为生产鱼、虾、贝、藻等的农牧场。2. 蓝色革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设定和践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渔业以水产养殖与捕捞业为主要产业形式,具有碳源碳汇双重属性。基于已有碳排放和碳汇核算方法,探索中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双碳”目标及实现路径,分析发现:①2011—2020年,受产业规模扩大和“减船转产”政策双重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碳排放量先增后降,当前饲料投喂碳排放为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首要碳源;②受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总碳汇波动上升,养殖碳汇超过捕捞碳汇;③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更偏碳源属性,超3 000万t碳未实现中和。综合中长期水产品需求压力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势,设定了符合水产养殖与捕捞行业特色的 “双碳”目标,并提出重点环节减排、扩大渔业增汇的技术路径以及探索渔业碳汇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的社会管理路径。期望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绿色产业转型,从而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民众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浙江省水产品总量的海洋捕捞产量、海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淡水养殖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浙江省水产品总量影响最大的是海洋捕捞产量,其次是海水养殖产量、淡水养殖产量、淡水捕捞产量和远洋渔业产量。为保障浙江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冬冬  王鲁民 《湖南农业科学》2012,(15):120-122,130
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量最大的品种,目前年产量已超过1 000万t,同时海水贝类养殖还具有碳汇功能。为了科学核算其碳汇量,在介绍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及渔业碳汇定义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该体系包括直接碳汇和间接碳汇,其中直接碳汇核算相对简单,只需要获取转换系数、质量比重及碳含量3个参数,而间接碳汇以食物链机制为基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核算过程较为复杂,应该作为下一步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海水贝类养殖是形成渔业碳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核算原理为基础,通过对2010年全国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进行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2010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总量约97×104t,其中,按省区排序,山东省位居第一,而按品种排序,牡蛎则是主要来源;(2)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量不具有优势,仅占总量的11.58%。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碳汇渔业发展地位,以相应海区养殖容量为基础,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借助地区内外两种资源,提高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二是在现有养殖产量基础上,通过优化海水贝类养殖结构,提高贻贝养殖比重以实现增汇,据估算,养殖结构调整可使江苏、浙江两省碳汇量分别提高到18 703.87 t和9 048.56 t。  相似文献   

13.
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生物碳汇扩增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淡水捕捞是水生生物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对浙江省平湖市、富阳区、吴兴区的30艘淡水捕捞船进行了生产统计调查,并借助营养级方法评估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船捕捞总产量为117 557 kg,其中鱼类、虾类和螺的产量占比分别为92.87%、0.89%和6.23%,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总的碳汇量评估结果为909.82 t,鱼类、虾类和螺的碳汇量分别为874.40 t(96.11%)、4.07 t(0.45%)和31.35 t(3.45%);与碳含量评估方法相比,营养级方法的评估结果增加了893.68 t,不同方法的评估结论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开展淡水捕捞碳汇量评估方法研究和碳平衡分析等建议,以期为科学评估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分析与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渔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决策对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渔业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供给功能扩展到五项功能特征;而根据产值统计分析发现,渔业在“大农业”与“海洋经济”中的地位不仅偏低,且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但渔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争取海洋权益等方面仍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唯有发挥战略引导作用才是改变渔业处境的重要途径。在对海洋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平台、取得成果分析基础上,类比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发现目前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专职研究人员少、研究成果质量偏低以及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了提升渔业发展战略研究水平,认为应从不同的渔业分类方式入手,结合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生态渔业发展战略、低碳渔业与碳汇渔业发展战略、渔业响应气候变化发展战略等四大迫切性战略问题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以提高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最终起到为现代渔业发展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带养殖结构变动与海藻养殖碳汇量核算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藻养殖碳汇是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海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变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海藻养殖碳汇核算原理出发,分别设计3种海藻养殖情景模式:基准情景、海带积极型情景和海带消极型情景。分析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海带积极型情景下,海带养殖形成碳汇量较多;相反,海带消极型情景则会减少海藻养殖碳汇。根据海带积极型情景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海藻养殖碳汇总量可达到118.9万t,较基准情景增加了碳汇量152.75t,由此认为提高海带养殖比重有助于我国提高海藻养殖碳汇总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国际渔业出口数据,分析了特征年份国际渔业出口的特点。海洋鱼类在出口中占绝对优势,其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甲壳类、洄游鱼类和贝类等中国海洋鱼类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今后提升远洋捕捞能力,加强近海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建立和发展甲壳类、贝类和洄游鱼产品基地,走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道路,对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从菲律宾蛤仔中提取的氨基多糖、糖胺聚糖、糖蛋白、活性多肽等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综述这些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为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洋捕捞业贡献了我国水产品产量的约五分之一,但渔业资源衰退与捕捞强度过大的矛盾亟需破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首先对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的总产量变化趋势、省份结构、品种结构、海区结构、作业方式结构等特征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我国海洋捕捞业供给侧的突出问题是海洋捕捞产量远超资源可捕量和渔获物中鱼类所占比重仍呈增长趋势。最后,以海洋捕捞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阐述了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捕捞产值修正与渔获平均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捕捞产量与产值数据是反映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状况的客观依据,对于分析产业现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渔业统计部门已对1997—2006年间海洋捕捞产量指标进行了修正,但同期产值数据却未作调整。通过对1997—2006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调整前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借助未调整的海洋捕捞产值数据,在提出3点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产值回溯的修正原理和基于平均价格回溯的修正原理,并对1997—2006年海洋捕捞产值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2种不同原理对海洋捕捞产值的修正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并最终以2种不同原理修正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结论;从修正后结果看,海洋捕捞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3.59%。还分析了1997—2011年海洋捕捞产品平均价格增长趋势特征。1997—2006年海洋捕捞产值修正结论将为有关政府部门、研究者进行海洋捕捞渔业产值经济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全国海洋渔业重点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典型,运用经济模型对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与海洋捕捞渔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中的个体独资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和股份制公司存在的制度缺陷,对经济模型分析的结论进行了现实层面的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