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评价观察芦山县氯硝柳胺灭螺的效果。方法在该县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和喷洒灭螺,灭螺后考核评价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08年芦山县反复累计药物灭螺5 490万m2,泥敷灭螺占14.50%,喷洒灭螺占85.50%,钉螺面积从620万m2降到14.9万m2,钉螺面积减少97.60%。泥敷灭螺后钉螺平均死亡率96.23%,钉螺平均密度从2.21只/框(每框=0.11m2)下降到0.15只/框,钉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3.21%。结论氯硝柳药物灭螺能有效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泥敷灭螺效果好,建议在现场灭螺中根据环境特点选择灭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NEG)在云南高原山区的现场杀螺效果。方法在云南省鹤庆县金墩乡孝廉行政村北登自然村选取钉螺孳生草地开展现场灭螺试验。试验分7组,即30、40 g/m2和50 g/m2NEG组,40 g/m2NEG+清障组,6 g/m2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WPN)组,6 g/m2WPN+清障组和清水对照组,灭螺7、15、30 d后,比较不同组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变化。结果施药7、15、30 d后,30、40 g/m2和50 g/m2NEG组钉螺死亡率为72.75%~95.83%,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72.26%~95.54%;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钉螺死亡率逐渐上升,活螺平均密度逐渐下降。施药7、15、30 d后,40 g/m2NEG组钉螺死亡率为81.69%~87.19%,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81.42%~87.91%;40 g/m2NEG+除障组钉螺死亡率为84.89%~88.24%,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85.63%~88.22%;6 g/m2WPN组钉螺死亡率为85.23%~86.17%,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85.76%~86.05%;6 g/m2WPN+除障组钉螺死亡率为88.89%~92.10%,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86.71%~92.20%。灭螺前进行割草等环境清障后的灭螺效果相对较好。结论 NEG在云南山区现场杀螺效果较好,是一种适合高原山区现场应用的新型杀螺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泥敷灭螺在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西甸行政村和高原平坝型孝廉行政村选取钉螺分布较广、钉螺密度较高的自然村的重点自然片,分别于2008和2009年开展泥敷灭螺应用试验和灭螺效果观察,同时对氯硝柳胺药泥浸出液进行了现场和室内杀螺试验。结果 2008年泥敷灭螺区钉螺面积下降了98.26%,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8.25%,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8.28%;2009年泥敷灭螺区钉螺面积下降了91.77%,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4.62%,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6.63%;2009年泥敷区灭螺后30 d钉螺死亡率达到90.04%,60 d钉螺死亡率达到97.50%,90 d以后钉螺死亡率为100.00%;现场沟渠浸出液和室内药土浸出液杀螺试验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钉螺的死亡率降低。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在钉螺分布为片状、钉螺密度高的重点自然片和地段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 (TDS) 在湖沼地区现场灭螺效果, 为大规模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江西省星子县和湖南省华容县各选择1个环境采用5 g/m2 TDS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并与2 g/m2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进行对比观察, 统计分析不同地区、 不同药物、 不同时间现场杀螺效果。结果 结果 星子和华容2个现场灭螺后 1、 3、 7、 15 d, 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总体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灭螺后15 d, 星子现场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6.53% 和83.04%, 华容现场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8.28%和93.69%; 星子和华容现场TDS组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 88.86%和87.99%, WPN组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5.29%和93.53%。结论 结论 TDS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杀螺效果较好, 具备了开展现场推广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 (TDS) 在山丘地区现场灭螺效果, 为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在南京市江 宁区湖山村选择钉螺密度相对较高的环境, 采用5 g/m2 TDS和2 g/m2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 (WPN) 进行喷洒灭螺试验, 比 较不同时间不同药物的现场灭螺效果。结果 结果 灭螺后1、 3、 7、 15 d TDS组钉螺死亡率为56.47%、 57.32%和90.58%、 93.41%, WPN组钉螺死亡率为49.22%、 53.37%、 95.92%和97.26%, 灭螺后1、 7 d和15 d两组钉螺死亡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均<0.05); 灭螺后15 d, TDS组和WPN组活螺密度分别由20.30±16.20只/0.1 m2 和23.67±21.22只/0.1 m2 下降至 2.28±2.17只/0.1 m2 和1.27±0.76只/0.1 m2 , 钉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77%和94.63%。结论 结论 TDS可作为山丘地区的备选灭 螺药物之一,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灭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的灭螺效果。方法选择5个丘陵山区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反复喷粉灭螺,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灭螺效果观察。结果近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中,有2个经1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即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复现钉螺1次,经再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反复5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呈逐步提高,当年分别达到99.35%和99.25%。远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经反复喷粉灭螺6次,连续3年均未查获活钉螺。结论喷粉灭螺效果好、便于操作、不依赖水源,适合丘陵山区灭螺;丘陵山区一般有螺环境采用喷粉法1~2次即可消除钉螺,复杂环境反复多次喷粉灭螺也可有效消除钉螺孳生。  相似文献   

7.
丹棱县板桥村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试验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且易于泥敷的环境,采用氯硝柳胺0g/m^2(作为对照)、4g/m^2、6g/m^2、8g/m^2、10g/m^2共计5个药物剂量组进行现场泥敷灭螺,在灭螺前及灭螺后7d、15d、30d、90d和180d观察钉螺密度和活螺密度。结果各浓度组均有大量钉螺死亡,死亡率在60%~100%之间;活螺密度下降率90%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幅度大,维持时间较长。建议现场使用6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的环境,使用氯硝柳胺4 g/m^2、6 g/m^2、8 g/m^2、10 g/m^2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现场泥敷灭螺,灭螺后7 d、15 d、30 d、90 d和180 d观察钉螺变化情况。结果钉螺死亡率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死亡率为800%;钉螺密度下降率95%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具有效果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大,建议现场使用6 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9.
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的试验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且易于泥敷的环境,采用氯硝柳胺0g/m^2(设为对照)、4g/m^2、6g/m^2、8g/m^2、10g/m^25个药物剂量组进行现场泥敷灭螺,在灭螺前及灭螺后7d、15d、30d、90d和180d分别调查钉螺密度和活螺密度。结果各浓度组均有大量钉螺死亡,死亡率在60%100%之间;活螺密度下降率96%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幅度大,维持时间较长。建议现场使用6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10.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χ^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观察不同剂型灭螺药在湖沼地区水位不稳定沟渠的现场灭螺效果,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 方 法 法 选择荆州市江陵县一条有螺排水渠作为试验现场, 分为6段; 除一段为空白对照组, 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外, 其余 5段作为观察组, 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 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 26 %四聚· 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 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前后均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 观察灭螺药物近期和远期 效果, 并比较水位线上坡面与水位线下沿边水体钉螺死亡率。 结果 结果 各观察组水位线上坡面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 79.52%~97.87%, 施药后15 d为90.43%~96.30%, 与灭螺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各观察组水位线 下水体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17.11%~50.00%, 均低于各组水位线上坡面钉螺死亡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施药后15 d, 钉螺死亡率为9.43%~95.24%, 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 26% 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 50% 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组钉螺死亡率低于水位线上坡面,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与灭前比较, 灭螺后6 个月各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70.21%~78.98%。结论 结论 粉剂与颗粒剂适用于无水或有水环境灭螺, 悬浮剂与可 湿性粉剂适用于有水环境灭螺。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单纯喷洒法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在2块相邻有螺江滩上分别采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灭螺药为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与单纯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喷洒法灭螺,在灭螺前后分别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灭后活螺密度。结果 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19%和100.00%,单纯喷洒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93%和18.15%。结论 有螺江滩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喷洒法灭螺,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持续开展2年以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比较江滩地区纳潮引水药浸法与单纯喷洒法现场灭螺效果。方法 在2块相邻有螺江滩上分别采用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灭螺药为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与单纯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喷洒法灭螺,在灭螺前后分别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灭后活螺密度。结果 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19%和100.00%,单纯喷洒法灭螺后1年和2年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5.93%和18.15%。结论 有螺江滩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喷洒法灭螺,纳潮引水药浸法灭螺持续开展2年以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有螺沟渠硬化后钉螺复现的影响因素, 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沟渠硬化工程的灭螺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收集荆门市13个血吸虫病流行区乡 (镇) 实施沟渠硬化灭螺工程和螺情资料, 统计沟渠硬化工程的灭螺效果, 分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果 结果 共调查151条硬化沟渠, 71条沟渠钉螺复现, 复现沟渠条数占 47.02%。钉螺面积灭光率为78.79%。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为上游螺区扩散、 硬化沟渠破损、 工程前未药物灭螺和施工带入钉螺等。结论 结论 单纯硬化有螺沟渠并不能彻底消灭钉螺; 科学规划沟渠硬化工程、 工程前药物灭螺和加强工程后期维护是提高灭螺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浦口区朱家山河、七里河和高旺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回顾和现场调查方法,评估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结合药物灭螺控制钉螺效果。结果通江河道实施水位控制、砼护坡水利血防工程及药物灭螺后,工程段钉螺即消除,内陆灌区未发生钉螺扩散,河口外江滩虽然仍保持有钉螺孳生,但钉螺密度大幅下降至1.0只/0.1 m~2以下。结论通江河道水位控制、砼护坡结合药物灭螺综合措施可稳定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钉螺孳生,阻止钉螺向内陆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流动渔船民粪便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记录对策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每年对渔船民集散地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渔船民进行病情调查,比较对策实施前后集散地螺情指标和渔船民病情指标变化趋势以及扬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6~2008年在扬州市53个渔船民集散地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公厕103座,对22处集散地实施了安全用水,发放粪便收集容器1907只,发放防蚴霜8159支,开展集散地药物灭螺2316.74hm^2,渔船民查病9698人次,2006年淘汰处理耕牛91头。2005~2008年共捕获解剖钉螺40434只,发现感染性钉螺36只,各年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55.11、9.00、9.00hm^2和2.00hm^2,钉螺感染率为0.133%、0.132%、0.052%和0.035%,4年共开展渔船民查病11680人次,查出粪检阳性15例,各年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36%、0.08%、0.14%和0。对策实施3年后,集散地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6.37%、73.77%和100%。全市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和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由110.03hm^2、0.111%和0.13%下降到4.00hm^2、0.012%和0.03%,分别下降了96.36%、89.19%和76.92%。结论在全面实施“以机代牛”的沿江地区,实施渔船民粪便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逐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评价其现场应用效果,为大环境江滩提供灭螺新技术。方法利用机械化、自动化原理与技术,研制适合江滩复杂环境使用的清障与喷撒灭螺药的一体机,在江滩进行现场应用试验,观察一体机清障旋耕效果及旋耕后不同深度土层活螺分布情况,综合比较单纯旋耕组和旋耕后施药组的灭螺效果。结果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实现了同步完成植被压倒粉碎、旋耕灭茬和撒药灭螺等工作程序。旋耕作业后0~5、6~10、11~15 cm和16~20 cm土层内活螺构成比分别为36.31%、25.60%、22.62%和15.48%,其中0~10 cm表层土内活螺占61.91%。现场试验7 d和15 d后,单纯旋耕2遍组土表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8%和8.29%,旋耕2遍+施药1次组土表钉螺死亡率分别为63.04%和80.70%,旋耕2遍+施药组钉螺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旋耕2遍组(χ_(7d)~2=42.74,χ_(15d)~2=155.56,P均0.01);现场试验30 d后,单纯旋耕2遍组和旋耕2遍+施药组土表钉螺密度分别为3.02只/0.1 m~2和0.53只/0.1 m~2,分别比试验前下降了64.92%和93.60%,旋耕2遍+施药组环境钉螺密度下降率比单纯旋耕2遍组高30%左右。结论机械化清障自动投药灭螺一体机实现了江滩复杂环境清障与喷撒灭螺药一体化,为我国开展大环境现场灭螺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了解四聚杀螺胺的现场灭螺效果和应用成本,评价其推广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湖北省洪湖市黄家口镇大岭村中洲东荆河河滩和滨湖办事处洪湖湖滩为试验现场,进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灭螺,观察15d杀螺效果和计算用药成本和使用成本。 结果 东荆河滩喷洒MNSC灭螺15d,钉螺密度由5.23只/0.11m2降为0.40只/0.11m2,下降率为92.35%,钉螺死亡率为89.40%;喷洒WPN灭螺,钉螺密度由5.40只/0.11m2降为0.45只/0.11m2,下降率为91.67%,钉螺死亡率为88.08%;洪湖湖滩喷洒MNSC灭螺,钉螺密度由5.53只/0.11m2降为0.55只/0.11m2,下降率为90.05%,钉螺死亡率为86.59%;喷洒WPN灭螺,钉螺密度由5.38只/0.11m2降为0.50只/0.11m2,下降率为91.71%,钉螺死亡率为87.01%。2个试验现场2种药物剂型相互间比较,?字2=6.63,P<0.01,2个现场和2种氯硝柳胺剂型杀螺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MNSC用2.0g/m2,每100m2用药成本为6.40元,而用工、运输等灭螺成本为8.63元,合计成本为15.03元;WPN用2.0g/m2,每100m2用药成本为7.60元,而用工、运输等灭螺成本为8.69元,合计成本为16.29元。 结论 MNSC杀螺效果较好,使用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是一值得推荐使用的杀螺药物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钉螺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评价江苏省现行钉螺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 每年对有螺易感地带用杀螺剂进行灭螺处理,对部分钉螺孽生地进行环境改造,对近3年内有螺的环境用灭螺药进行巩固性复灭。每年春季进行钉螺调查观察,对螺情消长趋势及钉螺控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995-2001年药物灭螺14519.17hm^2,环境改造2768.57hm^2,巩固性灭螺8803.64hm^2;灭螺覆盖率呈指数曲线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9.14%;而1995-2002年钉螺面积则以每年6.25%的速率上升,特别是阳性钉螺面积,年均增长率达18.52%。相关分析表明,阳性钉螺面积随着全省钉螺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灭螺覆盖率的下降而上升。有螺原因表明,当前灭螺问题最为突出。结论 近年江苏省钉螺回升严重,现行钉螺控制措施难以适应防治表明,钉螺控制力度明显减北,仅能减缓螺情上升速度而回升严重,现行钉螺控制措施难以适应防治需求,钉螺控制力度明显减弱,仅能减缓螺情上升速度而无法遏制螺情的增长。灭螺新药、钉螺控制新方法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支持机制亟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生态灭螺、生物灭螺、药物灭螺及新型灭螺药研究等方面对钉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分析了其优点与不足,并对适宜钉螺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