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间37例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16.2%,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4个月因脑梗塞合并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1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细菌感染9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5例,气管切开2例,14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术后胆道并发症2例(5.4%),经ERCP介入治疗病情缓解;急性排斥反应2例(5.4%),予激素冲击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控制。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接受原位肝移植的4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术后存活36例(86 %).术后并发腹腔出血6例,胆道并发症4例,无血管并发症.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术后出现精神症状者28例,出现癫者3...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发病迅速,预后差,患者经内科治疗存活率仅有20%-40%,10年存活率仅为10%-20%,但施行肝移植后患者1-3年存活率可达50%-75%,所以肝移植已成为重型肝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重型肝炎患者术前的胆红素水平较高,术后胆红素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我院2005年1-12月共行肝移植271例,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急诊肝移植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其病死率可高达60%~80%。随着近几年我国肝移植的发展,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近3年我科采用急诊肝移植方法治疗了120例重型肝炎患者,总成功率达到76.2%。由于诸多因素使得重型肝炎患者选择肝移植时机较晚,进展快,尽管术前采用包括人工肝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转入我科后多数患者的存活时间平均3d左右,故只能采用急诊肝移植方法。最短时间为患者入院4h即行肝移植。重型肝炎急诊肝移植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术前的重型肝炎并发症和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术前多数患者合并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PT…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预防和早期诊断肝移植患者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乙肝)的复发,以及探讨肝炎复发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法 肝移植患者术后常规采用拉米夫定预防HBV再感染,同时监测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血清HBV-DNA、肝活检组织乙型肝炎标记物免疫组化。结果 4例患者出现HBV再感染,其中2例表现为复发的乙型肝炎,经治疗后,2例复发的乙肝患者1例继续发展成为慢必 症肝炎,1例好转。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完成的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成活率92.7%(202/21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0.4%(57/63),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3.5%(145/15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感染(74.7%)、肝移植相关性脑病(65.6%)和.肾功能不全(14.7%).结论 重型肝炎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足提高重型肝炎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例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的男性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肝性脑病分别为II°,IV°,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MELD评分为52.83和56.72。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肝移植术式均为背驮式。1例痊愈出院,1例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示肝移植可有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衰竭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的经验,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的3例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移植临床资料。结果2例男性,1例女性,术前均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MELD评分分别为56.72、31.90及52.83,肝性脑病Ⅱ°~Ⅳ°,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均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病例3停用免疫抑制剂11d,病例2和病例3痊愈出院,病例1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术前、术后人工肝支持改善内环境、术中及时补充凝血物质和术后有效控制感染是保证肝移植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良好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48例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完成的48例重型肝炎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8例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后存活40例(83.3%,存活1个月至2年),其中3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出现肝移植相关性脑病,19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术前合并严重感染、严重肺动脉高压、肾功能衰竭或APACHEⅡ评分〉20分者,肝移植后死亡风险较大。结论 术前评估及适当调理和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Zhang F  Wang XH  Li XC  Kong LB  Sun BC  Li GQ  Qian XF  Cheng F  Lu S  Lü 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19-1022
目的 探讨急诊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共施行急诊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MELD评分为26.74-8.8,术前主要并发症为肝性脑病5例,严重电解质紊乱3例,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1例。供、受者手术均顺利。术后主要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2例,肝移植相关性脑病1例。未出现原发性肝脏无功能及血管、胆道系统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55.6%。全组供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急诊成人活体肝移植治疗重症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供者术前评估必须充分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运用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上海瑞金医院实施肝移植术治疗重型肝炎3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病人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16.2%,死亡原因中4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4个月脑梗死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术后并发症中主要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胆道狭窄和急性排斥反应各2例(各占5.4%).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必须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加强术后监管和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结核患者的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待肝移植的受体有少数病例同时合并结核,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18%,我国目前此方面的资料较少。肝硬化合并结核患者行肝移植术的预后及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也缺乏研究。我中心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为6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结核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治疗的3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病人术后1年移植物存活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16.2%),术后并发ARF12例(32.4%),ARF组与非ARF组术前血总胆红素、肌酐、腹水量、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血制品输入量、无肝期、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ARF诱发因素众多,多数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后肾功能能够得到恢复,必要时可选择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有效预防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然而,移植后核苷(酸)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疗程的不确切性给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带来诸多困扰.本文介绍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坚持拉米夫定治疗6年出现乙型肝炎复发的病例,为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及核苷(酸)类药物使用疗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病人采用不同肝移植手术方式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36例病人均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9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27例,术后均转入监护病房,常规给予免疫抑制剂、抗感染及抗病毒药物,观察术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术式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术式术后病人肝肾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随时间变化均数曲线趋势基本相似.结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恢复情况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在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4至12月接受活体肝移植患者中,共有10例接受了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4例为慢性重型肝炎、6例为急性肝功能衰竭;9例为乙型肝炎、1例为药物性肝功能衰竭).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33.22±6.55.ABO血型相同者8例,相容者2例,Rh不相容者1例.对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1例术后发生腔静脉血栓形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致移植物失功能而死亡,余受者和所有供者均恢复良好,受者随访6~14个月,中位生存已达8.5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移植物重量和受者体重比值为(1.19±0.14)%,移植物容积和受者估计标准肝容积比为(65.13±8.75)%;带肝中静脉右半肝移植物3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合并Ⅴ段和Ⅷ段流出道重建3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4例.术后血清肌酐、内毒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总胆红素分别在术后第3、7、14、28天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急诊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效果满意,作为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抢救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问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96)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60.0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54.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重症肝炎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的结果,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分析52例重症肝炎患者单纯行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和肝肾联合移植(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CLKT)两组患者死亡率、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天数、住院天数等.结果 CLKT组患者术前肾功能明显差于OLT组,术后发生严重感染的患者明显多于OLT组.但OLT组中28例(70%)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肾功能不良,其中11例需血液透析;而CLKT组患者中需血液透析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LKT组患者在围手术期2例(16.7%)死亡.OLT组围手术期死亡16例(40%),其中死于急性肾衰9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肝炎患者若术前肾功能较差,术后易并发严重感染,肝移植后急性肾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考虑行CLKT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9例急需进行肝移植的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以纠正内环境紊乱,使患者顺利度过待肝期。结果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后,9例患者的胆红素总量和胆汁酸总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总量、胆碱脂酶及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9例等待供肝时间为7~10d,均成功接受肝移植。随访至今,存活7例,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1年,2例分别于肝移植术后4、5d死亡。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等待肝移植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情况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 12 5例 ,其中 8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本组病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 4 8岁。病种为乙肝后肝硬化 4 3例 ,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 ;原发性肝癌 2 7例 ,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 2 1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例 ,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 5例 ,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 5例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 1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1例。患者术前肝功能 :ChildA级 6例 (肝癌患者 ) ,ChildB级 2 5例 ,ChildC级 5 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