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比较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血清氧化脂蛋白(a)[ox-Lp(a)]和β2-糖蛋白I-氧化脂蛋白(a)[β2-GPI-ox-Lp(a)]复合物水平,探讨这两种指标能否反映PCI术后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天收集60例CHD患者血清标本,同时收集35例非CHD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的血样.血清ox-Lp(a)和β2-GPI-ox-Lp(a)水平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同时测定血样的常规血脂指标以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 CHD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术前(9.31±8.22 mg/L vs 4.96±5.57mg/L,P <0.05);血清ox-Lp(a) (10.51 ±9.39 mg/L vs 7.38 ±6.65 mg/L,P <0.05)和β2-GPI-ox-Lp(a) (1.70±2.37U/mL vs 0.91±1.07 U/mL,P<0.05)水平在PCI术后也显著升高;而其他常规血脂水平PCI术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PCI术前ox-Lp(a)和β2-GPI-ox-Lp(a)均与血管狭窄比例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ox-Lp(a)和β2-GPI-ox-Lp(a)两指标之间在PCI术前、后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001).此外,冠状动脉造影也导致β2-GPI-ox-Lp(a)水平升高.结论 PCI手术引起血清ox-Lp(a)和β2-GPI-ox-Lp (a)水平升高,这两种指标若与hs-CRP 联合检测将可能有助于监控PCI术所引起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血清瘦素水平在预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确诊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12例进行研究,其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同时并发塌陷患者53例,为病例组;单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9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瘦素水平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关联.研究中的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良好.病例组患者平均的血清瘦素为25.06 ±4.08μg/L,高于对照组的16.77±3.88μg/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析比较了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病例组的甘油三酯水平为1.95 ±0.32mmol/L,对照组为1.39 ±0.40m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病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均P <0.05.但是病例组的总胆固醇水平4.74±0.95mmol/L,对照组为4.23±1.14mmol/L,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清瘦素以及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存在潜在关联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瘦素水平异常增高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78(1.065 ~1.302),P<0.05;经潜在昆杂因素性别、年龄以及BMI和血脂水平调整后,血清瘦素水平异常增高仍然表现为一个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瘦素水平异常增高OR值为1.160(1.047~1.285),P<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异常减低和年龄增高也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02(1.001 ~1.004)和1.038(1.027 ~ 1.150);而男性则表现为一个保护因素,OR值为0.980(0.976~0.984).结论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患者平均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单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且倾向于高血脂状态;血清瘦素水平异常增高对于预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同时受到血脂、性别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杨 《医学信息》2020,(1):169-170
目的 研究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脂肪肝患者设为脂肪肝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脂肪肝组AST(81.55 6.82)U/L、ALT(57.23±7.85)U/L水平高于对照组(41.17±6.19)U/L、(25.88±5.8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TC(6.86±1.31)mmol/L、TG(2.36±1.22)mmol/L、LDL-C(3.98 1.31)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4.22±1.08)mmol/L、(1.23±0.65)mmol/L、(3.98±1.31)mmol/L,HDL-C(1.06±0.78)mmol/L低于对照组(1.06±0.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与健康者存在差异,临床可通过筛查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脂肪肝,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梅冬环 《医学信息》2019,(23):156-158
目的 探究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NT-proBNP、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s-CR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10.92±1.65)mg/L vs(18.39±3.03)mg/L]、[(234.41±28.34)ng/L vs(314.65±36.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CK-MB及MYO水平低于对照组[(31.17±3.96)U/L vs(43.86±7.52)U/L]、[(6.18±1.02)ng/ml vs(10.34±1.66)ng/ml]、[(38.42±7.61)ng/ml vs(56.19±10.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患者hs-CRP和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心肌受损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毛红岩 《医学信息》2018,(7):98-100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对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予以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心肌钙蛋白(CTnI)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BP高于对照组[(55.38±10.76)mmHg vs (42.79±11.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WP低于对照组[(9.41±6.65)mmHg vs (18.33±7.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及CK-MB峰值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0.34±0.06)μg/L vs (0.51±0.15)μg/L、(105.19±10.78)U/L vs (151.64±15.7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优于对照组[(43.27±6.37)% vs (39.85±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栓抽吸术相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99例首次确诊为MS患者作为MS组,选择同期10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同时将MS组患者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DSS)及头颅磁共振结果(MRI)病灶活动性纳入统计,比较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分析AST、ALT水平与疾病活动性以及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ALT水平高于正常组[(28.55±2.68)U/L vs (19.86±1.6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AST/ALT水平较正常组降低[(1.06±0.09)vs (1.3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男性患者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男性,男性及女性患者的AST/ALT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男性血清ALT水平高于女性患者,AST/ALT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ALT、AST水平和EDSS评分及MRI病灶活动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MS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其可能是MS患者血脑屏障破坏的一个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骨髓白细胞介素6 (IL-6)表达水平与骨髓水肿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骨关节科行多孔髓芯减压术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共42髋。术前结合MRI影像分为无骨髓水肿组、骨髓水肿1级组、骨髓水肿2级组及骨髓水肿3级组。所有患者行股骨头钻孔髓芯减压术,术中通过钻孔通道采集股骨头坏死骨髓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IL-6的表达水平。分析股骨头骨髓IL-6水平与ARCO分期及骨髓水肿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42髋中无骨髓水肿6髋、1级骨髓水肿9髋、2级骨髓水肿12髋及3级骨髓水肿15髋。相关性分析显示ARCO分期与骨髓水肿具有正相关性(r=0.567,P<0.05);骨髓IL-6含量在骨髓水肿各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63.963,P<0.05)。骨坏死骨髓IL-6表达与骨髓水肿分级呈正相关(r=0.879,P<0.05)。结论 骨髓水肿在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发生与骨髓IL-6的表达有关,骨髓IL-6表达可能在推进股骨头坏死病程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循环学杂志》2017,(4):39-4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并分析该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经皮静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58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189例)、单支病变组(117例)、双支病变组(126例)和多支病变组(157例)。其中有166例患者行PCI术,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肘静脉血,并分别采集行PCI术患者术前、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和术后48h血液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P-PLA2和NEFA水平。比较各组患者以及PCI术患者不同时点血清LP-PLA2和NEFA水平差异。结果:血清LP-PLA2水平在单支病变组(351.77±103.26U/L)、双支病变组(409.14±196.34U/L)及多支病变组(823.65±369.94U/L)均高于对照组(209.34±87.3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单支病变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EFA水平在多支病变组(1.22±0.83mmol/L)、双支病变组(0.92±0.49mmol/L)和单支病变组(0.56±0.13mmol/L)均高于对照组(0.23±0.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P-PLA2和NEFA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r=0.698、0.626,P0.01)。行PCI术患者术后6h血清LP-PLA2水平较术前升高(644.64±361.34U/L vs 286.12±188.32U/L,P0.01),术后12h下降(452.57±245.56U/L),术后24h(385.23±132.47U/L)和术后48h(325.78±144.97U/L)持续下降,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患者各时点血清NEF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LP-PLA2和NEF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累及支数相关,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化、血常规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抽选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163例体检人员,按照尿酸结果分为两组(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脂、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等相关参数。结果 高尿酸组BMI高于正常组[(26.50±3.30)kg/m2 vs(24.37±2.99)kg/m2]、ALT水平高于正常组[(43.86±29.24)IU/L vs(26.67±18.19)IU/L];AST、GGT、WBC、RBC、HGB、HCT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高尿酸血症的生化、血常规特点,在降尿酸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尿酸,同时将减重、保肝、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抗炎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伟娜  黄晓华 《医学信息》2019,(11):106-10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各指标(E2、LH、FSH)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7% vs 8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2水平高于对照组[(251.39±24.87)pmol/L vs (232.48±21.69)pmol/L],LH和FSH水平低于对照组[(18.96±2.41)U/L vs (22.46±2.11)U/L,(20.38±2.05)U/L vs (24.96±2.13)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可接受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对血浆内皮素-1(ET-1)及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测定连续收集的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DSA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浆ET-1和vWF的含量。结果: 患者脑DSA后血浆ET-1水平均明显升高,ET-1在术后即刻有明显升高,为(550.19±108.06)ng/L),术后24 h有所下降,为(517.26±111.84)ng/L,但仍高于术前水平,3个时点血浆ET-1水平有明显差异。血浆vWF水平术后未观察到明显升高。结论: 术后ET-1的持续升高提示脑DSA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PVB)与肋间神经阻滞(ICB)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控制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上海长征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3.28岁;体质量指数(22.46±3.08)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0例,Ⅱ级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B组和ICB组,各47例。PVB组采用超声引导椎旁导管持续PVB镇痛,ICB组采用单次注射ICB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0~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统计患者0~24 h、25~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08.32±15.74)min vs(110.47±18.74)min]、术中出血量[(123.46±42.37)mL vs(118.43±36.85)mL]、引流时间[(4.63±2.72)d vs(4.58±2.53)d]、住院时间[(9.68±1.63)d vs(9.82±1.32)d]等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24 h最高VAS评分[(5.72±2.13)分vs(6.13±2.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25~48 h最高VAS评分[(3.62±2.13)分]低于ICB组[(6.43±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28.32±21.03)mg vs(33.74±23.25)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25~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14.39±11.89)mg]低于ICB组[(32.08±19.7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镇痛满意度(80.85%)显著高于ICB组(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次ICB相比较,超声引导下PVB具有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和更高的疼痛控制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接受髓心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多孔钽棒植入术(简称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失效是否会影响后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收治的非创伤性ONFH患者38例40髋。所有患髋均行多孔钽棒植入术。在透视下先行股骨头内髓内减压,清除部分死骨并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最后旋入1枚多孔钽棒。多孔钽棒植入术失效后行THA的患者设为二次手术组(n=12),二次手术组行THA时,行股骨颈截骨同时截断植入钽棒,同时取出近端残端。按照1例二次手术组患者匹配4~6例性别、年龄相近(±15岁)原则纳入非创伤性ONFH[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 Ⅳ期]既往无保髋手术史、初次行THA的患者57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初次THA。分析及比较总体患者、不同ARCO期、不同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型ONFH患者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24、60、96个月的保髋率。评估总体患者、不同ARCO期、不同JIC型ONFH患者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24、60、9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同时比较二次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60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收集所有患者患髋的正位、蛙位X线片,以及MRI和CT扫描数据,采用改良的Nish Ⅱ方法评估髋关节塌陷的进展并计算末次随访影像学进展率;比较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进展的不同ARCO期、不同JIC型ONFH患者的保髋率。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接受多孔钽棒植入术后平均随访(117.1±4.1)个月。术后24、60、96个月的保髋率分别为92.5%(37/40)、82.5%(33/40)、75%(30/40)。术后24、60个月,ARCO Ⅱ期患者与ARCO Ⅲ期患者保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1.396,P=1.000、0.457);术后96个月,ARCO Ⅱ期患者保髋率[89.6%(23/27)]比ARCO Ⅲ期患者[53.8%(7/1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42)。术后24、60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保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0.145,P=0.839、0.703);术后96个月,JIC C1型患者保髋率[83.3%(25/30)]比JIC C2型患者[50.0%(5/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前,ONFH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9 (55,61)分,术后24、60、9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72(61,80)、89(82,91)、94(91,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7,P<0.05)。术前,术后60、96个月,ARCO Ⅱ期患者与ARCO Ⅲ期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3.5、180.0、101.0,P=0.114、0.994、0.871);术后24个月,ARCO Ⅱ期与ARCO Ⅲ期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0,P=0.043)。术前,术后96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4.0、90.0,P=0.279、0.355);术后24、60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5、93.0,P=0.042、0.038)。末次随访总体影像学进展率为55.0%(22/40)。ARCO Ⅱ期患者影像学进展率为48.1%(13/27),与ARCO Ⅲ期患者[69.2%(9/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391);JIC C1型患者影像学进展率为46.7% (14/30),与JIC C2型患者[80%(8/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86)。影像学进展的ARCO Ⅲ期患者保髋率[11.1%(1/9)]与影像学进展的ARCO Ⅱ期患者保髋率[76.9%(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24)。影像学进展的JIC C2型患者保髋率[12.5%(1/8)]与影像学进展的JIC C1型患者髋关节的保髋率[71.4%(10/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P=0.009)。二次手术组、对照组接受THA术前、术后6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11、7.471,P<0.05)。术后60个月,二次手术组、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8 (85,93)、94 (92,9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11,P=0.090)。 结论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ONFH在中长期的随访中,ARCO Ⅱ期、JIC C1型患者保髋率较高,ARCO Ⅲ期或JIC C2型患者效果一般,应用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患者。晚期ONFH患者行THA和多孔钽棒植入术失效后接受THA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4.
张文航 《医学信息》2019,(18):144-145148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1.25±0.35)mmol/L、(4.89±0.45)mmol/L、(3.24±0.6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35±0.48)mmol/L、(6.01±0.51)mmol/L、(4.21±0.5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35±0.23)mmol/L,高于对照组的(0.95±0.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低于对照组的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同期完成IVF-ET的PCOS组74周期和盆腔卵管因素对照组657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周期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的使用总量和天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基础血清性激素及超排卵中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妊娠和分娩结局.结果 基础血清激素中PCOS组促卵泡素(FSH)低于对照组[(5.74±1.74)U/L比(6.63±1.95)U/L];黄体生成素(LH)[(7.68±4.84)U/L比(4.76±2.61)U/L]、LH/FSH(1.38±0.88比0.75±0.42)、总睾酮(T)[(2.07±1.0)nmol/L比(1.54±0.60)n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血催乳素(PRL)、雌二醇(E2)、Gn启动日FSH、LH、E2以及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LH、E2、孕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Gn的总量与天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及可利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的妊娠丢失率高于对照组(50%比20%),分娩率(46%比80%)及每周期的活产率(16%比3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是治疗PCOS不孕症的有效方法,但妊娠丢失率显著增高,应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更有效的方法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34例女性恶性肿瘤存活者(病例组)与34例月经正常的女性健康者(对照组)l临床资料,调查病例组恶性肿瘤类型与治疗后月经情况,比较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牛成素(L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结果 34例病例组中23例(67.6%)闭经,7例(20.6%)月经小规则,4例(11.8%)月经规则.病例组血清FSH、LH水平分别为(50.88±27.12)U/L、(36.87±27.86)U/L,对照组血清FSH、LH分别为(5.94±1.46)U/L、(4.13±1.78)U/L,两组血清FSH、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病例组血清AMH显著低于对照组[(0.412±0.183)μg/L比(1.770±0.941)μg/L,P=0.000].病例组中月经规则的患者血清AM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811±0.155)μg/L比(1.770±0.941)μg/L,P=0.000).病例组中血清FSH<10 U/L的患者,其AMH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0.581±0.225)μg/L比(1.770±0.941)μg/L,P=0.000].结论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功能有损害.血清AMH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评估可能比FSH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以及骨转换标志物特点。 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住院诊断为非创伤性ONFH的患者共150例278髋(坏死组),男92例、女58例,平均年龄为(40.9±9.5)岁,其中酒精性ONFH 43例,特发性ONFH 23例,激素性ONFH 84例,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Ⅱ期84例,Ⅲ期ARCO 66例。收集同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骨密度检查的健康人群共101例(对照组),男61例、女40例,平均年龄为(41.9±10.7)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2组股骨颈、腰椎(L1~L4)、髋关节的骨密度值,抽血检测2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碱性磷酸酶(ALP)等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1)坏死组的股骨颈骨密度值[(0.97±0.15) g/cm2]高于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值[(0.91±0.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P=0.002),坏死组髋关节骨密度值[(0.94±0.12) g/cm2]、腰椎骨密度值[(1.11±0.14) g/cm2]与对照组髋关节骨密度值[(0.96±0.14) g/cm2]、腰椎骨密度值[(1.12±0.15) g/cm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8、-1.461,P=0.584、0.145);坏死组患者血清P1NP[(65.44±28.64) ng/mL]、ALP[(68.89±19.15) 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P1NP[(56.82±23.49) ng/mL]、ALP[(59.64±23.72) U/L],而血清β-CTx[(0.54±0.27) 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0.62±0.2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8、3.404、-2.095, P=0.010、0.001、0.037)。(2)坏死组中酒精性ONFH股骨颈骨密度值[(1.02±0.15) g/cm2]高于激素性ONFH[(0.96±0.14) g/cm2]与特发性ONFH[(0.93±0.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P=0.021);3种坏死类型间腰椎与髋关节的骨密度值、血清P1NP 、β-CT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酒精性ONFH血清ALP[(76.09±18.36) U/L]水平高于激素性ONFH[(65.49±18.8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坏死组中ARCO Ⅱ期患者股骨颈骨密度[(0.95±0.15 )g/cm2]低于ARCO Ⅲ期[(1.00±0.14)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P=0.020),腰椎与髋关节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ARCO Ⅱ期患者血清P1NP[(70.24±32.11) ng/mL]、血清β-CTx水平[(0.60±0.27) ng/mL]均高于ARCO Ⅲ期[(59.33±22.26) ng/mL、(0.47±0.25) ng/m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4、2.985,P=0.015、0.003),两期患者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成人非创伤ONFH的坏死周围区域骨密度可能会升高,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坏死部位的修复,坏死周围区域的骨密度呈上升趋势。而在不同坏死类型中,酒精性ONFH周围区域骨密度增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