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236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和对照组,黏液栓组132例,对照组104例,进行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比较和MPP患儿形成黏液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黏液栓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从性别、年龄、热程、胸腔积液、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间等9个可能因素中发现,年龄、热程、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有关.结论 年龄、热程、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减少气道狭窄及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唾液酸,C3在支原体肺炎合并气道黏液栓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206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MPP患儿分为单纯MPP组130例和MPP伴黏液栓组76例。检测各组血清唾液酸和补体C3水平,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唾液酸和C3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ROC)分析血清唾液酸和C3水平对MPP合并气道黏液栓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支原体肺炎合并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比于单纯MPP组,治疗前MPP合并气道黏液栓组血清唾液酸和C3水平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唾液酸、C3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705、0.631及0.786,联合检测对MPP伴气道黏液栓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个指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岁、肺不张、血清唾液酸>86.23 mg/L和血清C3>1.35 g/L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合并气道黏液栓患...  相似文献   

3.
曲凯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58-1259
目的探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将120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为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对肺炎支原体患儿及家长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较重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辉  张春丽  刘喜 《医学综述》2013,19(13):2456-245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组成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痰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及胸片检测,对于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同时做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对肺泡灌洗液做培养。结果在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有156例患儿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52.67%),其中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者80例,占51.28%(80/156),混合病毒感染者46例,占29.49%(46/156),混合细菌感染者30例,占19.23%(30/156),年幼患儿(≤3岁)以混合病毒感染为主,年长患儿(>3岁)以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与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的热程显著长于肺炎支原体非混合感染组,且发生胸腔积液的概率也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方面,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较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更容易出现大片状阴影(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较为常见,混合感染率占半数以上,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病毒混合感染率,细菌混合感染率最低。年幼儿童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而年长儿童则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儿童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血清MP抗体测定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分析M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全血中钙、铁、镁、铜、锌含量的差异。结果 MP感染患儿全血锌,全血铁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P〈0.01)。结论治疗MP感染的患儿的同时,及时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以防治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合并气道黏液栓堵塞儿童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意义,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468例支原体肺炎合并气道黏液栓堵塞患儿为研究组,根据病情轻重将其分为研究A组(轻症,276例)和研究B组(重症,1...  相似文献   

7.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76例肺炎患儿MP的感染,其中139例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进行检测;112例做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PCR法对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1),双份血清IHA的检测率和PC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份血清IH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PCR法(P〈0.01)。结论:PCR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肺炎支原体DNA(MP-DN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RMPP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抽吸物标本,应用荧光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进行MP-DNA定量检测,并根据M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及50例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含量计算MPLI,被动凝集发检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MP-IgM+MP-IgG+MP-IgA),胶体金法检测血清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结果 肺炎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组轻症患儿MPLI明显高于重症(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重症(P<0.05);肺炎组治疗7 d时MPLI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低于治疗7 d时(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LI明显下降,肺炎支原体抗体、CRP、IL-8明显升高,检测以上指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小儿MP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肺炎发生率为27.30%(89/326),高发年龄段在学龄前儿童及婴幼儿,各占46.07%、33.71%,女性患病较多;小儿MP肺炎以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可伴发热,年龄>4岁者肺部体征可不典型,占39.33%;病情以轻中度为主,可伴肺外并发症,以累及肺外单一系统或脏器多见;MP肺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良好。结论MP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对临床上高度疑诊为MP感染者及肺部体征不典型的患儿均应尽早检查MP-IgM及照X线胸片,并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表现。方法:5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MPP,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平片或/和CT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结果: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影21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518例为含气支气管实变:小叶间隔增厚11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8例等。肺纹理增粗、模糊并网状影11例。47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影像表现。3例影像正常。结论:MPP的影像表现多样性,需结合血清学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衣原体(CP)肺炎的认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M,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肺炎衣原体肺炎均有咳嗽、发热28例(73.6%),12例合并喘息发作(31.6%),X线胸片有不同程度的肺炎表现,心肌酶增高10例,GOT、GPT增高7例(18.4%)。结论:C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以咳嗽为突出表现,可伴有发热、喘息等表现,在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同时还可伴有多种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13.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病情轻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9年广元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MPP患儿186例,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血清颗粒凝集法(MAA)和冷凝集试验(CAT)检查,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28例),3~5岁组(79例),≥6岁组(79例)。根据肺炎类型分为:支气管肺炎组(94例),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92例)。≥6岁患儿按肺炎轻重程度分为支气管肺炎组(25例),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31例),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2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肺损伤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转化率。结果≤2岁组、3~5岁组、≥6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7 d、支气管肺炎、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组和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患儿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组、中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重度节段性/大叶性肺炎组住院时间、CRP水平及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的MPP患儿,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且肺损伤症状较重。肺损伤程度与当时诊断性IgM抗体是否缺失及淋巴细胞计数是否降低有关。因此,快速配对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确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则文 《医学综述》2011,17(14):2139-2142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相关的检查方法众多。能如何早期、快速、而又简易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问题。在此结合支原体致病的潜伏期,介绍了目前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包括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多媒体医学显微镜诊断仪检测、影像学检查,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检查的优缺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段世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07-108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60例MPP患儿和60例健康儿童血清IL-2、IL-6、IL-10、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2的水平与恢复期、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患儿血清IL-6、IL-10、TNF-α的水平与恢复期、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和对照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IL-6、IL-10、TNF—α参与了MPP发生和疾病进展,检测上述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集法对132例住院的婴幼儿肺炎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MP—IgM)检测,并对其主要症状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儿中MP—IgM阳性51例,阳性率为38.6%,其中21.4%(6/28)混有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干、湿性罗音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7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2例,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而与婴幼儿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相似,肺外损伤不少见,部分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的0~14岁肺炎儿童,按照肺炎支原体(MP)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P和非MP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分年龄段〔≤3岁(婴幼儿)和>3岁两个年龄段〕比较MPP和非MPP组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1)婴幼儿肺炎患儿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长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岁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MPP组夜间咳嗽症状评分高于非MPP组,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低于非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肺炎患儿MPP组急性期喘息发生率高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婴幼儿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病例均有肺部异常X线征,婴幼儿MPP均表现为小叶性肺炎,但>3岁肺炎患儿MPP组较非MPP组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更多病例出现肺外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个年龄段MPP病例比较,婴幼儿组更多伴有肺部湿啰音|>3岁组胸部正位片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PP组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MPP组,出院后6个月再发喘息或慢性咳嗽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MPP儿童比较,MPP病例咳嗽更严重,肺部体征更轻微,胸部X线表现更多样化,症状恢复时间更长,恢复期更多病例出现慢性咳嗽或反复喘息。婴幼儿肺炎患儿的两组比较,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更长|>3岁肺炎患儿中MPP组较非MPP组更多存在喘息、大叶性肺炎X线征及肺外表现。儿童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MP病原体检测及胸部X线摄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MP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