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0例AD患者与30例正常老年人血浆Hcy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与血浆Hcy浓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AD组血浆Hcy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74,P0.01);AD组MMSE评分与血浆Hcy浓度呈负相关(r=-0.79,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AD危险因素,该研究为AD早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幼萌  许静 《解剖与临床》2011,16(4):304-306
目的:探讨再发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并研究高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再发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中首发性脑梗死77例,复发性脑梗死7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并对Hhcy与脑梗死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首次发作组(FCS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RCS组)(P<0.05),Hhcy发生率比较,RCS组明显高于FCS组(P<0.05).结论:H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Hhcy,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肾脏损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表达PAI-1的关系,并探讨其引起肾损伤可能的机制。方法38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用链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4、8、12周末收集24h尿测定UAER,并处死大鼠,心脏采血,ELISA法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生化分析仪测血糖、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取肾脏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肾组织中PAI-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①糖尿病组大鼠肾肥大指数(肾质量/体质量,KW/BW)、UAER显著增加(P〈0.05);②糖尿病组大鼠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加,肾组织表达PAI-1明显增强(P〈0.05);③相关分析表明,血浆Hcy水平与肾组织表达PAI-1强度及UAER呈显著正相关(r=0.641,r=0.684,P〈0.01)。结论血浆Hcy参与了糖尿病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造成内皮损伤,引起纤溶系统失衡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抑郁症的病因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高Hcy与抑郁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我们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就其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象和方法1对象抑郁症组为住院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13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3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SCr)水平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和空腹血糖(GLU)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尿素、血肌酐、尿酸和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糖尿病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尿酸和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而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尿酸、肌酐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肾损伤患者早期诊疗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53脑梗死患者和32例TIA患者)和对照组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Hcy水平可能与脑缺血的发生有关,与缺血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Hcy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Hcy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而许多疾病如脑梗死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关。本文报道高血压及其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10例伴视网膜病)及57名正常对照的MTHFR C677T基因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组MTHFR基因TT纯合基因型、CT杂合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18%、41.82%、49.09%)均明显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组(分别为18.37%、29.59%、33.16%)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54%、28.07%、31.5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MTHFR基因多态性在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密切相关(OR=1.94,95%CI;1.31-2.88)。糖尿病视网膜病组、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MTHFR基因有C677T突变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基因突变者。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碱基突变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及其主要代谢酶突变基因与脑梗死的关系,明确遗传因素与脑梗死发病的关联性,为指导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血浆Hcy水平,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测定基因表型.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脑梗死组比较,Hcy水平明显偏高(P<0.01),患者组有无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糖尿病病史,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lydrofolate,MTHFR)基因TT基因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THFR 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HFR基因C677T纯合子基因型Hcy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P<0.01).丝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基因T27796C纯合子基因型血浆Hcy水平与杂合子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高于野生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血浆Hcy水平和MTHFR C677T纯合子基因型关系密切.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有一定关联性,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MTHFR基因C677T位点纯合子突变、CBS基因T27796C位点纯合子突变均可致血浆Hcy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性痴呆(VD)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68例VD脑梗死及34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总Hcy水平。结果VD组患者的平均血浆总Hcy水平为(21.34±10.56)μmol/L,非痴呆组血浆Hcy水平为(9.78±8.56)μmol/L,VD组显著高于非痴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6.2%VD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总Hcy水平升高,非痴呆组仅为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血管性痴呆(VD)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抑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活动相关,可导致升糖激素增多,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近年来,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潜在机制研究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高血糖氧化应激状态下产生的过多自由基,以及与之伴随的高分子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诱导抑郁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炎症与线粒体的功能损伤可能也参与了抑郁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系统的改变,包括神经递质的改变,重要区域的结构变化,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等,都可能是其抑郁症高发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身体健康者(对照组)46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非肥胖糖尿病组)5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肥胖糖尿病组)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浓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非肥胖糖尿病组Hcy及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肥胖糖尿病组Hcy及MDA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糖尿病组(P<0.01)。(3)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MD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肥胖糖尿病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冠脉血栓和房颤血栓的形成机制不同,因此抗栓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上市为抗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栓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探讨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86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和D-D。观察NT—proBNP和D-D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浆NT-proBNP和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NT-proBNP和D-D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吕桂英 《医学信息》2018,(8):109-111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根据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好与差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认知水平、服药种类、服药次数及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当中50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好,118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患者的年龄、服药种类、服药次数高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而疾病认知水平及月收入则低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年龄大、服药种类多、服药次数多、疾病认知水平低及月收入低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具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保证患者血糖水平能控制于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瓣膜性疾病之一。而目前发现房颤患者往往合并二尖瓣返流,称为心房功能性二尖瓣返流,该类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二尖瓣返流症状往往会得到改善。但房颤与二尖瓣返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也缺乏房颤合并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治疗方案的相关指南推荐。本文就房颤与功能性二尖瓣返之间的联系、相关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越来越多,房颤伴有血栓风险,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部分房颤患者因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术后需针对房颤和ACS血栓形成的不同机制进行联合抗栓,但是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进而选择合适的策略仍是临床中一项极大的挑战。本文对近年来房颤伴ACS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姜亦瑶    王凯  施超 《医学信息》2018,(12):28-30
以心肌纤维化为代表的心脏重构是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异常分泌细胞外基质与心肌纤维化有关。在AngⅡ的作用下,TGF-β1/Smad、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CFs增殖。KDM5A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AngⅡ参与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小结,为理解心肌纤维化在AF进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房颤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房颤可增加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临床上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阵发性房颤,其发病隐匿,医院常规诊断较为困难。为寻求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可穿戴设备在其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可穿戴设备可以长期监测收集患者的心律,并进行整合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诊断。本文总结国内外可穿戴设备的现况和进展,并对其在房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房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观察特发性房颤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理.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A组)21例(其中房颤发作为A1, 房颤终止为A2), 特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2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患者(C组)27例, 阵发性室上速患者(D组)32例和正常对照组(E组)20名, 检测血浆中心钠素、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压积. 特发性阵发性房颤发作时, ANF的水平明显高于A2、D、E组(P<0.01), B组与D、E组相比较P<0.01, C组与D、E组相比较P<0.01; 血小板数的变化在房颤发作或终止时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 A1组红细胞压积与A2、D、E各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心钠素及红细胞压积在特发性房颤的发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