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自然发酵豌豆酸浆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厚壁菌门为自然发酵豌豆酸浆中的优势菌门,乳杆菌属为优势菌属.通过比较絮凝率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淀粉活性的乳杆菌,结合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测序结果,鉴定该菌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并命名为Lactobaci...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以淀粉絮凝率和产乳酸量为指标,从自然发酵的藜麦酸浆中分离筛选出四株产乳酸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QSL4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QSL8为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wus durans)、 QSL9为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QSL12为乳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将分离出的菌株应用于藜麦蛋白的提取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在藜麦蛋白中的提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7%,温度为26℃时,菌株QSL12对藜麦蛋白的提取率最高,分别达到60.23%和62.39%,均高于碱提酸沉法52.13%。本研究结果为酸浆法提取藜麦蛋白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PDA固体培养基进行平板涂布、分离,在自然发酵甘薯酸浆中纯化筛选出一株具有促进副干酪乳杆菌L1絮凝淀粉的酵母菌,根据个体、群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26S rDNA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鉴定该酵母菌为季也蒙氏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并命名为M.guilliermondii J616。通过测定共凝集率确定了四种可促进M.guilliermondii J616与副干酪乳杆菌L1共凝集的因素为:孵育前以无菌蒸馏水作缓冲液、做超声分散处理;孵育条件为pH=5、温度为35 ℃。其孵育24 h时共凝集率分别为68.8%、74.8%、70.4%、72.7%。不同生长期的酵母菌对共凝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马铃薯淀粉废水和黄河污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得到300株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絮凝活性在60%以上的细菌,对6株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将复筛的6株细菌悬液按照等体积的比例进行复配,絮凝率最高的混合菌为N1和N2,达到96.41%,选取絮凝率80%以上的4组构建菌中的5株细菌,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为N1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N2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N3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N4赖氨酸芽孢杆茵(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N5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相似文献   

5.
尹向垄  惠明  田青 《中国酿造》2012,31(4):95-98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豆腐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产乳酸细菌(编号E36)。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呈短杆状,单生或呈短链,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不透明;菌株生长过程中,加有溴甲酚紫指示剂的培养基由紫变黄,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产酸解淀粉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发酵绿豆酸浆为研究对象,将绿豆酸浆进行改良分为全浆和沉淀2个组别,比较2组中细菌结构差异性.结果显示:全浆组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和蓝藻菌门,沉淀组中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全浆和沉淀组中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初筛利用平板分离法,后以絮凝力为指标进行复筛,筛选出7株具有絮凝效果的菌株,将絮凝力最高的菌株进行个...  相似文献   

7.
北京豆汁微生物群落分析及淀粉絮凝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三个商家的北京豆汁和麻豆腐样本,共12份,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利用绿豆汁培养基对优势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厚壁菌(Firmicutes)、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是豆汁和麻豆腐的优势菌门。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是豆汁中的优势菌属,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和醋酸杆菌(Acetobacter)是麻豆腐中的优势菌属。利用产酸能力和絮凝淀粉能力筛选出两株符合豆汁发酵要求的絮凝产酸菌株D-23和M-10,经16S rRNA测序鉴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和醋酸杆菌(Acetobacter indonesiensis)。这两株菌对北京豆汁工业化纯菌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绿豆是食品工业用来生产粉丝的一种优质原料,但现行的绿豆淀粉分离提取技术的效益不高。本项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对绿豆淀粉的分离新方法进行探讨。试验分别以绿豆粉和整粒绿豆为原料进行。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可获得粗蛋白质含量在0.2%(干基)以下的高纯度绿豆淀粉。理化分析表明,绿豆淀粉具有很高的粘度,这种特性将能满足在某些特殊应用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两种绿豆淀粉理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酸浆法绿豆淀粉和水磨法绿豆淀粉的性质,酸浆法获得的淀粉得率高于水磨法,且酸浆法生产的淀粉透光率较好,这一特点使得酸浆法获得的淀粉生产出的粉丝更加透亮,且煮熟后淀粉溶出较少;两种淀粉的黏度存在较大差别,随着温度的上升,水磨法淀粉黏度上升明显快于酸浆法获得的淀粉;水磨法绿豆淀粉的凝沉速度要比酸浆法淀粉快,且凝沉体积大。除此之外,两种淀粉在脂肪、灰分、蛋白质含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自然发酵酸浆中的优势产酸菌种并为酸浆豆腐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以实验室自制黄浆水为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以代谢产酸量和体系pH为指标,从自然发酵酸浆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酸菌(植物乳杆菌T-02)。该菌株在37 ℃下发酵24 h后pH下降至3.6,总产酸量达35.3 g/L;发酵48 h后pH下降至3.6以下,总产酸量为40.8 g/L,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可作为酸浆豆腐的纯菌种发酵菌株。采用形态学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绿豆的淀粉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绿豆淀粉品质的品种变异性并从中筛选适宜加工的优良品种,选取我国16个绿豆品种,从中提取淀粉,并对淀粉的基本组成、糊化及凝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豆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总淀粉差异最小(变异系数2.32%)、抗性淀粉最大(变异系数22.77%),直链淀粉变幅为23.65%~34.08%。淀粉的糊化特性中,成糊温度的品种间差异最小、破损值差异最大,变幅分别为66.8~72.1℃及4.5~46.5 BU。凝胶特性中,硬度、黏附性和咀嚼度的差异尤为显著(变异系数>40%)。在所选取的绿豆样品中,中绿1号的淀粉易糊化,且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强;郑绿8号及中绿10号的淀粉易老化、凝胶硬度大、弹性好。  相似文献   

12.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一氯乙酸作为醚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羧甲基绿豆淀粉。以20 g绿豆淀粉为基准,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探讨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产品取代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淀粉摩尔比)1.3、一氯乙酸用量(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1.0、醚化温度52℃、醚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羧甲基绿豆淀粉取代度为1.05。  相似文献   

13.
绿豆抗性淀粉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绿豆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时间、pH、水 分舍量、冷冻冷藏时间及干燥温度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 响。结果表明,在抗性淀粉制备过程中的pH对测定结果 无显著影响,冷冻处理可以提高抗性淀粉的得率,低温干 燥有利于抗性的形成。绿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淀粉水分含量80%,热处理温度150℃,处理时间60min, -20℃冷冻24h并于60℃干燥。  相似文献   

14.
以绿豆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最佳参数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4.5 h、蛋白酶添加量700 U/g、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绿豆淀粉提取率为96.97%。  相似文献   

15.
薛永春 《饮料工业》2008,11(5):16-18
以绿豆为主要原料,经蛋白酶降解绿豆蛋白,α-淀粉酶和麸皮将淀粉浆进行液化和糖化,化学修饰,制备出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糖、氨基酸、多肽等营养成分,且易于消化吸收的绿豆营养口服液。  相似文献   

16.
菱角淀粉与绿豆淀粉的糊化及老化性质共性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铁  赵庆  赵春梅  王清章  严守雷  李洁 《食品科技》2011,(9):288-291,295
通过快速黏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对菱角淀粉和绿豆淀粉的糊化以及老化性质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比较并分析其对粉丝品质的影响;主要通过测定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淀粉糊黏度性质、存放过程中的淀粉糊浊度和凝沉性变化以及热力学特性,综合分析得知,菱角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以及回生能力大于绿豆淀粉,菱角淀粉糊的冷热稳定性较差,糊的黏度远小于绿豆淀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球磨机械活化处理对绿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活化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对其热力学性质、糊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形貌发生了改变,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形状不规则,淀粉颗粒粒度分布范围为2~200 μm,70%以上分布在20~75 μm区间,粒度中位径增大到43.09 μm,热焓值降低至2.32 J/g,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及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的1/30和1/31,微细化绿豆淀粉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持水能力和冻融稳定性为原淀粉的3.2倍和2.0倍。  相似文献   

18.
球磨对绿豆淀粉颗粒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绿豆淀粉进行改性研究,以球磨时间为控制变量,对比球磨0、1、2、4、6h时绿豆淀粉颗粒形态和淀粉糊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后绿豆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痕,表皮变皱逐渐破裂,随时间的增加颗粒变得扁平并有抱团现象,偏光十字逐渐模糊直至消失;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损伤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淀粉糊溶解度、透明度和析水率均显著增大,淀粉糊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衰减值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绿豆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以绿豆和鲜乳为原料生产酸奶的最适配方及生产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将绿豆浆与鲜乳以1∶2的比例混合,再加9%~10%的白糖、0.1%的稳定剂,菌种选用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3%的接种量,在42℃下发酵4h,可以制得优质绿豆酸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