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动损伤会给运动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终生残疾。就武术专业而言,因为其运动项目的特点,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较高,笔者在此对武术专业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和原因及预防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是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恩施市武术学校学生32人;方法:调查表法和座谈访问法。2结果与分析ZI武术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从调查的32人来看,有运动损伤史的占IOO%。损伤的类型及其百分率如下表。22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准备活动方面的原因: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武术专…  相似文献   

2.
目的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山东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山东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田径不同专项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应针对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开展预防工作结论结合运动损伤原因,提出了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省体育高考学生急性运动损伤的损伤部位、性质、原因及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以2004.2008年参加湖南省体育专业测试期间296例急性运动损伤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其形成的原因、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及治疗,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及结论(1)运动损伤的危害较大,应适当采取措施,避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发生急性运动。(2)我省体育高考考生运动损伤多发生四肢部位,尤以下肢居多,并以关节韧带拉伤和肌肉损伤为主,而且,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以适应测试时损伤最多。(3)造成我省体育高考考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场地因素;心理因素;准备活动不当;训技术动作不合理。(4)对急性运动损伤应采取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其损伤特点和规律,以探求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群体问卷调查方法对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2004~2005级学生1123人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体育运动损伤以轻度急性损伤为主,发生率为61.3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损伤部位以关节韧带损伤和皮肤擦伤为主;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动作要领不合理和准备活动不足。结论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提高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水平。方法对新疆9所高校的198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受伤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座谈。结果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水平较低,运动损伤与田径不同专项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复杂多样。结论减少新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针对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普通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降低和规避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以陕西省4所高校9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易发生部位和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为62.0%,男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运动损伤易发生部位依次为踝关节、膝关节和腕指关节等;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自我保护能力差、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疲劳、身体素质差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呈正比。结论:①学校和教师应加强科学锻炼知识的普及和宣传;②体质健康水平优秀的学生在体育锻炼前更应注意准备活动的重要性;③学校应加大运动场地和器材投入,以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非个人原因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7.
高校速滑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滑运动是北方冬季高校开展较为普及的一个运动项目,常因气候或自身及其他因素而发生运动损伤,如何避免在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查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原因可以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部位与学生参与的项目及其技术特点密切相关.将运动医学与实际教学经验相结合,分析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有效处理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加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9.
运动损伤是临床常见伤病之一,主要指运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如何更好的提高运动损伤治疗效果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话题之一,而作为祖国医学中一大瑰宝的针灸在诸多病症中均发挥出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同样极为广泛。本文主要通过对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系统的阐述了针灸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主要方法及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培钦 《大家健康》2016,(5):101-101
目的:研究膝关节慢性运动损伤的共性及规律。方法:理论研究,从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方面分析膝关节损伤的生理基础及其发生机理,总结发生膝关节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共性及规律。结论:运动实践表明:适当的负荷,有利于调节膝关节解剖结构的应力,发挥其最大化功能;而超强度负荷,则会削弱膝关节的应力及承受力。膝关节的慢性运动损伤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邹建世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76-1077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2009-2011年度学校体育伤害发生的现状.方法 通过对宁夏银北地区、银川地区和宁南地区的5所普通高校和12所高级中学在校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并以学校体育伤害发生的频率、项目及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0%以上的学生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体育伤害事故,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43.0%体育伤害事故事件,主要发生在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主要有自身因素、教学因素、场地器材和自然环境等.结论 学校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伤害事故事件的发生,在体育实践操作中加强防范意识,以减少该地区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橄榄球运动损伤特点、损伤机制及处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0例参加橄榄球运动大学生的损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橄榄球运动损伤部位以肩、膝、手腕最为常见;损伤性质以擦伤、撞伤、挫伤为主。结论橄榄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人体解剖特点和专项技术要求有密切的关系;损伤后应及时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校大学生排球运动损伤特点,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381名排球运动大学生的损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排球运动损伤部位以膝、肩、踝、手腕最为常见;损伤性质以肌肉拉伤、韧带损伤为主;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合理的准备活动、规范技术动作等。结论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人体解剖特点和专项技术要求有密切的关系;运动损伤发生后,应该停止运动、立刻休息,处理应遵循休息、冰敷、压迫及抬高患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史友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6):717-718,721
目的:调查大学生轮滑运动损伤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蚌埠医学院200名大学生轮滑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轮滑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膝部、腕部和臀部损伤率分别为42%、28%、8%,轮滑选修班、轮滑协会、轮滑表演队的学生各种损伤中,膝部、腕部、臀部、肘关节、股骨、大腿、脚踝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滑运动损伤主要是因为不重视、准备活动不充分和技术不成熟等,损伤的时间多集中在课外时间尤其是晚上。  相似文献   

15.
对98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87级学生在大学4年中所受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发生过运动损伤的学生占96%,损伤主要集中于踝关节、指关节、掌指关节等部位。;篮球、体操损伤率较高,而技术动作错误则是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损伤与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学校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赣州市三所不同类型高校在校大学生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9.86%,伤害发生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运动伤(37.40%)、跌倒伤(24.42%)、烧烫伤(9.62%)、环境伤害(8.08%)和动物咬伤(5.87%);学生的家庭住址、在校生活压力和课余时间安排等对伤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其发生,从而促进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发生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体育竞赛中,学生发生运动攻击性行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从心理角度调查其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学生的竞赛的动机、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等内在因素以及竞赛的功利性、规则的严谨、熟练等外因的分析,找出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对当前体育院校学生素质的调查分析入手,提出改善体育院校学生素质的对策,以达到提高体育院校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某综合性大学11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和126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信程度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信水平及体育运动、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四个维度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在学业表现和同人们交谈维度上无显著差异。体育运动对男性大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体育专业男生在体育运动、学业表现、爱情关系、外表、社会相互作用和自信总分上均显著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自信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在自信的其它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