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8例经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术,其中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4例,经重新结扎胆囊管并置腹腔引流后治愈;肝外胆管撕裂伤2例,经腹腔镜下缝合修补置腹腔引流治愈;迷走胆管损伤致胆漏者1例,采用钛夹夹闭治愈;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针眼渗漏胆汁l例,拆除胆总管缝线置“T”管引流,一个月后拔除“T”管治愈。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肝外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若腹腔引流通畅,无腹膜炎体征,引流胆汁每日不超过200ml并逐日减少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其他可再次行腹腔镜探查予以处理,但关键还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及方法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2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54例,50例引流成功;4例引流失败,术后在B超引导下重新置管;3例术后胆汁引流量大于300ml/d,行剖腹探查;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11天。放置引流管方法:胆囊取出,腹腔冲洗吸引后,经右肋缘下原操作孔置入剪有侧孔的硅胶引流管,底部置于温氏孔或胆囊床下,置入深度要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10例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4例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良好。296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大多引流出10~110 mL淡红色或淡黄色浑浊液体,无胆汁样引流液,术后48~72 h拔除,恢复好。5例引流出胆汁样液体,考虑存在胆汁漏,按胆漏常规处理,1例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考虑腹腔渗血,3例引流出大量淡黄色血清样液体,结合术前病史,考虑肝硬化腹水,观察48 h无出血、胆漏后拔除。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切实可行且必要,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囊管胆汁渗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有效处理策略。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6年来(2007.03.01~2013.02.28)收治的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院6年间行LC术4 211例,术后发生胆漏15例(Luschka肝管5例,胆囊管6例,肝总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2例),占0.36%。6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中,4例因放置了有效的腹腔引流管而幸免再次手术处理,仅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后即痊愈。该院另2例及外院转入的9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患者纳入该组,合计1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认胆漏后,给予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并予以再次腹腔镜探查、清理腹腔及肝下置入血浆引流管。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 LC术中可因多种原因导致胆囊管结扎夹移位或胆囊管坏死,易导致胆囊管胆汁渗漏,术者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很有必要。一旦发生胆汁渗漏,应毫不犹豫进行再次腹腔镜探查,明确胆漏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腹腔外引流联合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胆漏可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技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确诊为肝外胆管损伤致胆漏,术中转开腹手术;10例被确诊为胆瘘(4例胆囊管瘘,3例迷走胆管瘘,3例副肝管损伤后胆瘘),4例胆囊管漏和2例副肝管损伤者行腹腔镜下缝扎或钛夹夹闭,另1例副肝管损伤采用腹腔镜下置T管引流,所有胆瘘病例均在右肝下置腹腔引流管,10例胆瘘腹腔镜探查术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断尤其是胆瘘的治疗方面能充分发挥其有效和微创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损伤胆总管致梗阻性黄疸是胆囊切除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我院于 1988~ 2 0 0 0年 10年期间共行剖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 662例 ,其中 4例胆囊切除术致胆总管损伤 ,发生率 0 15 %。本文总结教训如下。1 病例资料1 1 胆瘘 1例 男 ,60岁。胆囊结石病史 2年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因麻醉不满意 ,胆囊颈部有粘连 ,行逆行胆囊切除术 ,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第 3天患者出现腹痛、发热 ,心率 12 0 /min ,腹腔引流及引流管周围流出多量胆汁样液体 ,右下腹穿刺抽出胆汁样…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在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Mirizzi综合征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仔细解剖胆囊管上钛夹后切除胆囊,4例切断胆囊壶腹,残端用纤维蛋白胶+明胶海绵封闭,5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残端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关闭,3例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5例出现胆瘘,引流1~3周胆瘘停止,拔除腹腔引流管痊愈.结论 在腹腔镜下手术或及时中转开腹手术,Mirizzi综合征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6年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施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切除胆囊后,检查胆囊三角区及胆囊床时,发现胆囊床下缘有一管道,并有胆汁溢出,遂中转开腹探查证实为右副肝管,直径3mm左右,中央近3/4离断,远端汇入胆总管,因右副管管径太细无法行端端吻合,遂行胆总管“T”管引流、右副肝管缝扎、腹腔引流术,术后腹腔引流管有少量胆汁引出,T管每日引出胆汁量约300ml,后行腹腔引流管负压吸引,引流量逐渐减少,行腹腔引流管造影未见异常管道显影及残腔,术后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有关胆囊管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1年9月-2006年8月对265例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管直径〉0.4—0.6cm20例,胆囊管内结石2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用阶梯施夹法185例,大号钛夹20例,胆囊管内结石分钳自胆囊管近端将结石挤压入胆囊2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265例。结果265例无并发症发生,并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阶梯式的方法处理胆囊管,分钳将胆囊管内结石挤入胆囊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开腹置管腹腔引流;5例置鼻胆管引流,并继续原腹腔引流,其中1例因腹腔引流管滑脱而剖腹冲洗后重置腹腔引流管;3例置鼻胆管引流,同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1例开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全部患者于2~5周内痊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应早期充分引流,一旦怀疑胆漏应尽早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但关键在于预防胆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