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患儿,男,2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伴皮疹,进行性贫血1年余入院。患儿于1984年8月无诱因开始发热,不规则热型,经抗炎对症治愈无效。伴有暗红色的斑丘疹,表面有渗出、出血、结痂、脱屑,皮疹以躯干部为著,并随着体温升高而加重。曾误诊为湿疹,随着病情迁延,患儿面色渐苍白,肝脾肿大,曾以“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粟粒型肺结核”进行治疗。病情未缓解。患儿在发病过程中常有双耳道流脓现象。体检:T38.2℃,R40次/分,p、132次/分,体重12kg,营养发育差,精神萎糜,面色苍白。躯干部皮肤可见密集的暗红色出血性湿疹样斑丘疹,较粗糙,少数结痂,脱屑、发际周围有散在的类似皮疹。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黄豆,绿豆大小,质地中等,边缘清楚,无触痛。方颅,头发干燥无光泽,颅左顶部可触及约2×2cm~2凹陷。双眼脸浮肿无  相似文献   

2.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慢性深部真菌病,在成人较多见,但在婴儿发生此病较罕见,临床上易于误诊,近日我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患儿,男,3个月,家住农村。因鼻背部浸润性红斑结节、破溃、渗出2个月而就诊。患儿2个月前,鼻背部出现绿豆至豌豆大的红色丘疹,皮疹逐渐扩大,中央溃破流脓性分泌物。在当地乡及县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伴感染”,外用“百多邦、尤卓尔”等药膏,病情无好转,皮损继续增至蚕豆大,半月前开始皮损左侧新发1个豆大结节,于2005年9月22日来我院就诊。询问家长无皮肤红斑、结节史。  相似文献   

3.
患男,60岁,因全身皮肤出现深灰紫酱色斑1年半,于1996年4月13日就诊。患1年半前无明显原因于背部出现数个豆粒大小的淡红色扁平丘疹,微瘙痒,2周后发展为淡红及暗红色斑片,同时前胸亦出现类似皮损。2个月后躯干部斑片变为暗灰及紫酱色,并融合成大片,间有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4.
许光  许军程 《微创医学》2003,22(6):998-999
1病历摘要 患儿男,32天.因皮肤黄染27d、皮疹16d、抽搐1d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第1胎,出生体重2700g,轻度窒息.因皮肤黄染、皮疹在院外多次就诊,按"生理性黄疸、湿疹"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武艺  张德春 《吉林医学》2004,25(10):75-75
皮肤白血病常发生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如心脏、肺、骨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多发生于末梢血象与骨髓象改变之后。皮损的类型有特异性皮疹及非特异性皮疹两种类型。特异性皮疹可为丘疹、斑丘疹结节、肿块。非特异性皮疹可为多形性皮损、荨麻疹、湿疹样皮炎、多形红斑、带状疱疹。在白血病患者中有特异性皮肤损害的约占15%,而大部分患者都有非特异性皮肤改变。在临床上,应警惕上述反复不愈、治疗效果不佳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儿,女,2岁5月。1年多来反复间断咳嗽、发烧,同时伴有躯干部出现红色略高出皮肤之皮疹,以上感、支气管炎给予消痰止咳药,几天后体温下降,咳嗽好转,皮疹消退留有脱色素斑。入院前半年发现双耳后出现核桃大肿块,伴有发烧、烦燥不安,按淋巴结炎治疗,予多种抗生素及化毒散等治疗不见好转,且渐增大,曾傲肿物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因诊断不清而做活检。入院前1周因发烧、精神萎糜、  相似文献   

7.
诊断湿疹的临床表现虽复杂多样,但其皮疹形态、演变过程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1、皮疹的主要特征: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常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皮疹形态,易融合成片,但在某一阶段又常以某一种皮疹形态最为显著;慢性期皮损浸润肥厚、色素沉着或减退,有不同程度苔藓样变。2、皮损边缘呈移行性:皮损与正常皮肤缺乏明显的界线,边缘往往不清(慢性湿疹及钱币型湿  相似文献   

8.
刘立平  孟琳 《中外医疗》2023,(19):120-123
目的 研究复方敏维糖浆联合丹皮酚软膏对治疗小儿急性湿疹患儿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丹皮酚软膏治疗,观察组接受复方敏维糖浆联合丹皮酚软膏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皮损消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7,P<0.05)。观察组患儿的皮损渗出、皮损面积、瘙痒程度、表皮肥厚、皮肤褐红色评分及临床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数量减少、皮疹密度降低、分布面积减小、皮损程度减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损消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3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曾在某院查“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降低,血清标本极度乳糜”。来我院诊治,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情,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中度黄染,以躯干部明显,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巩膜轻度黄染。  相似文献   

10.
典型病例 患儿,1岁,面部皮疹3月余,加重4天就诊。患儿3个月前面部开始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小丘疹,皮损时轻时重,当地卫生院诊为“婴儿湿疹”,4天前患儿突然出现发热且面部皮损加重。当地卫生院给予肌注退烧针及消炎药(用药不详)后热退而皮损好转不明显。近2天患儿又出现低烧。患儿精神稍差,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余(一)。  相似文献   

11.
焦云  郑作宇 《四川医学》2001,22(9):884-885
患儿 ,男 ,3212 岁。因反复皮疹 1年 ,院外按皮肤湿疹治疗无效于 2 0 0 0年 8月 10日入院。主要症状 :1皮疹 :于颜面、躯干逐渐沿及全身 ,呈暗红色斑丘疹 ,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部分皮疹破溃、渗液、结痂 ,伴痒痛。按皮肤湿疹予以激素治疗 10多天后皮疹逐渐缩小 ,颜色变浅 ,消退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间隔 10多天至 2 0多天后再次出现类似皮疹。 2不规则发热 ,出疹时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 ,疹退后体温降至正常。 3淋巴结肿大 :腋窝淋巴结如花生米大小 ,左右侧各 1粒 ,活动、质中无痛。 4肝脾肿大肝右肋下 2 cm,脾左肋下舌状肿大 ,甲丙线 5 cm,…  相似文献   

12.
湿疹为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皮疹的表现多样,主要临床特征是瘙痒,有渗出,故名湿疹。湿疹按其皮损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3种。本文重点对湿疹的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1年2月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婴幼儿湿疹患儿60例(包括门急诊患儿及住院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P<0.05)。观察组患儿的皮疹密度降低、皮疹数量减少、皮损程度减轻、分布面积减小比例、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情绪好转时间、皮损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IL-10水平降低幅度、Th1/Th2、IFN-α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χ^(2)=4.812,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13岁,因四肢多发皮疹半年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多发皮疹,无明显瘙痒,无脱屑,无畏寒发热,无乏力盗汗,无消瘦,未重视治疗,皮疹持续存在,于2010年5月15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予以皮损活检.  相似文献   

15.
孙萍  黄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6):1575-1575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年龄5个半月,全身皮疹3个月余入院.出生2个月始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红疹,一直误诊为"湿疹",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红疹破溃、结痂及脱屑反复出现,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16.
阴囊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的一种少见疾病 ,由于病变发生在阴囊部位的皮肤早期极易被误诊为阴囊皮炎或慢性湿疹。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诊治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年龄 5 7~ 85岁 ,平均 69岁。 6例均无肿瘤家族史和长期化学、烟尘等毒物接触史。病程 1~ 4.5年 ,平均 2 .5年。病灶位于阴囊左侧、右侧各 3例 ,5例最初均被误诊为阴囊慢性皮炎或慢性湿疹治疗。病初阴囊皮损呈丘疹伴瘙痒 ,皮疹因搔抓而逐渐增大 ,中央糜烂破溃后出现淡黄色渗液 ,皮损皮肤表面粗糙、增厚 ,部分结痂、并有灰色脱屑 ,乳头状增殖与溃烂可交替出…  相似文献   

17.
奥美拉唑引发皮肤湿疹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13-2913
1病例简介 患者女,50岁。因左上腹部持续疼痛、反酸、烧心多日,自购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20mg,1次/d口服;连服7d,胃痛有所好转后停药。半年后因胃痛加重,连续服该药3周。服药16d后,双侧小腿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伴瘙痒,部位固定,经皮肤确诊为湿疹,对症治疗后湿疹好转。  相似文献   

18.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西药治疗婴幼儿湿疹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西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治疗婴幼儿湿疹102例。结果102例患儿89%于一周内皮损消失,渐变为正常皮肤,其余一周后痊愈,无色素沉着及斑痕。结论该法治疗婴幼儿湿疹无毒副作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是安全的治疗方法,经初步用于治疗婴幼儿湿疹,获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高Ig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以顽固湿疹样皮疹、反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肺部脓肿,并伴有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为特征。本文报告一例以多发性脑脓肿为首发表现的高I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1临床资料1.1病史患儿,女,2岁,因"反复湿疹、发热,被家人遗弃"于2017年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4个月,因“反复腹泻稀水样便伴皮肤皮疹破溃7个月”收住。患儿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水便,腹泻5天后四肢和口腔周围出现湿疹样皮疹,伴脱发、纳差、体重不增,无发热、呕吐、咳喘等症状,在当地以“肠炎”治疗,效果差,并出现皮肤疱疹,破溃后形成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