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系统建设是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形成具有标准化基础地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属性代码的图层信息文件,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预警方案、避灾路线等方面的信息,为行政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朔州市地面沉降区的治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结合收集采空区分布范围开展朔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通过沉降数据分析,总结出朔州市沉降趋势,显示朔州市存在明显地面沉降,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采取工程,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基本控制和综合整治.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空概率预警预报.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措施,为朔州市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为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建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查明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及植被、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全国发生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几个省区之一.近年来,广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加快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狠抓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突出汛期防灾工作为重点,为壮乡人民编织了一张防灾减灾的安全大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核查资料的全面统计分析,总结了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灾情历史及险情现状;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经验、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数字国土     
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实施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目前查清山区丘陵区70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覆盖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完成地质灾害调查点11万处,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0.4万处,编写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700份,编制相关图件1866幅,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700个,制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南》等。率先实现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的网上浏览和动态更新,为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云和县把该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成果、重要小流域泥石流隐患防灾避险运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使该县地质灾害防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是运用调查成果进行动态调整。该县根据重要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的情况,多次深入到现场,逐一核对、登记,根据隐患点的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整。地质灾害隐患点从去年的76个调整为84个,增加了8个监测点。  相似文献   

8.
平南县地质环境脆弱,以山区、丘陵地形地貌为主,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较大,易产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文章通过对该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分布特征,提出了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做好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前期勘查和预测、预报,开展本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危险区的确定调查工作,加强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对防灾、减灾,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信息链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通知要求 迅速发放防灾明白卡 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汛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的印发工作。 1999年以来,部开展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本查明了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各地在汛期险情巡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大批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做好这些隐患点和危险点的防范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一项主要任务。通知指出,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可根据地质灾害的影像资料,全面了解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已发生地质灾害点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以获得常规调查方法难以获取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信息。在地质灾害详查项目中,通过遥感解译,能够解析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活动方向、分析其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为野外地面调查工作提供信息和依据,为制定防灾减灾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5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中标一个"河南省汝州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这是该局范围内承担的第一个此类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该项目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度地勘基金项目,项目周期为一年,项目目标为查明调查区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形成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项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等几个大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水工环地质成果。水文地质勘查方面先后完成了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与编图工作、地下水资源评价、供水水源地勘查评价、以及专项地下水资源试验研究工作。地质灾害调查、预警与防治主要进行了山东省县级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环境调查、防灾减灾、预报预警研究工作。农业地质完成了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种植区特色农业地质调查等项目,山东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了济南、潍坊、枣庄、东营、青岛、烟台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大中大比例尺区域水工环调查工作、水工环工作成果的转化和水工环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更好的满足区域性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深入落实“蓝黄”两大战略、加快省会城市经济圈及重要经济区带发展、全面建设“生态山东”提供基础支撑,已成为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神池县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结合当地地质环境背景,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和诱发因素等,总结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并针对地质灾害现状,提出了适用于该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201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发生,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全面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动员。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对防灾预案及措施进行完善,及时划定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结合排查结果,对发现的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电话号码、监测措施;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群防体系建设。二是强化宣传,健全管理体系。利用广播、电视、座谈会、专题课等方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地质灾害演练活动,细化演练方案,确保演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表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就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定>指出:"我国农村自然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抗灾能力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地震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专业力量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这为我们进一步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汾阳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隐患的介绍,采用定性分析与信息系统空间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划出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汾阳市政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和保护地质环境提供技术依据,为今后汾阳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国土整治规划及全省地质灾害区划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结合带结构破碎,软弱岩层发育,流域性特大高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针对该区域开展大范围滑坡调查与监测研究,对减灾防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沙江结合带巴塘段为试验区,采用堆叠InSAR技术分别利用升轨、降轨Sentinel-1 A卫星数据对该区域滑坡隐患开展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中心绒乡滑坡群为重点研究区,利用多维小基...  相似文献   

20.
曾饱受地质灾害频发之苦的山城梧州,近年来实现了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多元筹资、治搬结合、妥善安置、商业运作为手段,将地质灾害治理、旧城改造、土地开发、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惠民工程有机结合”的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新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