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中医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研究中,“相对药量”的计算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由此我们尤其重视对其计算方法的改进。中医方剂药物的剂量与药效的发挥之间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对药量的计算提出了非线性的计算模型,改进了对中医方剂功效定性的预测和定量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方剂化学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妙荣 《中医药学刊》2006,24(2):234-236
对当前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剂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剂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和方剂化学成分定性、定量等方面的方剂化学研究进展情况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剂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剂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和方剂化学成分定性、定量等方面的方剂化学研究进展情况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方剂功效定性和定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中医方剂学是个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其走向现代化的研究中,寻求适合其量化表达的数学方法是中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首先在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这一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性定量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的方剂配伍规律,以得到更准确的配伍方法。方法 :收集有明确药物组成的方剂,共159首,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每种药物的功效权值以及阈值,分析方剂的功效等级,得出不同配伍间的联系与差别。结果:鉴别类方,定性定量有助于识别方剂间的差异,以及方剂配伍的特长和不足;以方测证,定性定量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经典条文,分析方剂是否对证,学习精准的配伍经验,加深了解方剂的使用范围。结论:定性定量可以显示各个方剂功效的侧重点,区分类方,探索方剂加减、功效类别、功效强弱变化的规律,减少主观失误。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方剂知识发掘的方法,在提高方剂治法模型识别能力的同时,发现影响模型稳健性的关键因素。方法提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系统(CPIAS)知识库的扩展和改进设计,如效-候关系启发式筛选规则的建立,效-素关系、效-素关系鉴别、素-证关系等知识表的创建。在此基础上,CPIAS计算出量化数据,应用中医方剂分类模式识别系统(CPSVM)进行方剂治法建模实验,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利用知识库扩展和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构成数据样本时,CPSVM机器学习水平明显提升。结论方剂功效筛选、方剂症状排序、方剂证素集合是影响中医方剂治法模型构建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试论方剂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效是指方剂组成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综合反映。除组成药物以外 ,方剂功效还与治法、主治、用量、剂型、方名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 ,有必要阐明方剂功效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领会方剂配伍精神 ,掌握方剂功效 ,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1 功效与组成关系1 .1 组成是功效的物质基础 方剂之功效不是凭空产生的 ,方剂的功效有着一定物质基础 ,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方剂组成药物 ,不同药物组成的方剂其功效必然不同。例如同是 2味药物组成的方剂二至丸与二母丸 ,前者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 ,其功效则为滋阴补肾 ;后者由川贝母、知母组成 ,其功…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代信息方法计算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以中药为基本单元,从中药组成、中药组成剂量、中药功效3个层次进行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计算,其中中药组成相似度是利用Jaccard集合相似度比较法计算,中药组成剂量的相似程度及方剂功效的相似度利用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从计算方法角度探索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9.
方剂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适应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方剂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到定量的分析 ,统计学方法作为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帮助我们以客观的统计标准 ,从方剂研究的一系列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信息 ,进而较有把握地推断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1 在统计学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1 1 意义在进行方剂具体的研究之前 ,对所要研究有关问题的各个重要方面作一全面了解和调查 ,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一个设计优良研究方案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用比较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 ,准确地控制和估计误差的大小 ,还可使多种实验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得到该方剂的具体功效及适应症。方法:通过构建中医方剂数学模型,将数字化信息进行权值计算,把计算数值放入中医知识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得到分析结果。结果:经测试该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经典方剂测试功效与实际功效的对比其准确率可到达83.3%。结论:该方法能够用于中医方剂的评价,具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朝代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筛选《中国方剂数据库》中风方剂905首。对所选中风方剂的中药名称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方剂中单味药进行统计;用Aptiori算法对方剂分析得到核心药组,并根据成方时间将其按照朝代分类;提出方剂经典值的概念,用来表征方剂经典程度。结果中风方剂共涉及不同药味1479种、245种中医典籍;药味使用频次前3位为防风(40.22%)、当归(36.69%)和川芎(32.71%);获得29个三元核心药团,核心药组按功效划分前三类为解表、补益、熄风;其最小支持度〉80(以频数表示),功效以解表为主;计算得到方剂的经典值,并按照朝代分布展示;计算得到药味重现率前10的中医药典籍及它们各自的高频药,以及方剂数占全部方剂比例前10的中医药典籍。结论获得了各中医典籍中风用药的基本规律;从经典值的朝代分布得出中医学对中风研究越发系统,用药针对性越来越强;合集类中医药典籍中风方剂选取药味组方上有明显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对 50年来有关方剂实验研究的报道 ,分别从方剂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方剂功效的实验研究、方剂物质基础的研究、古方的实验研究、新方的创制、中西药结合组成新复方、复方的优化筛选与处方的精简、方剂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等 8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并对实验研究前景与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50年来有关方剂实验研究的报道,分别从方剂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方剂功效的实验研究,方剂物质基础的研究,古方的实验研究,新方的创制,中西药结合组成新复方,复方的优化筛和民处方的精简,方剂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等8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并对实验研究前景与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方剂的历史悠久,但真正将方剂作为研究对象,出现方剂功效的描述则始自金代成无己,并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而直到建国后才形成一定的规范。目前古方中还存在大量的方荆只有简单的组成与主治,而没有详细的方论,包括方剂功效。文章最后论述了方荆功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中的方剂配伍(包括丹参与红花配伍)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药物功效相加或毒性相减,关键是在于中医方剂药物(成分)之间所发生的协同或制约等作用,以达到复方功效增强而显协同作用。然而,以往的中医方剂配伍研究当中,定量评价中药组分配伍拮抗或协同效应较少,研究方法也尚不完善,影响中医方剂迅速发展。因此,阐明中医方剂配伍缩影--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之间协同或拮抗效应等配伍关系及规律,建立方药配伍相互作用现代基础研究的新策略成为今后中医方剂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方剂化学成分药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熙  蒋永培 《中草药》1995,26(10):546-549
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四谱法、2维和3维HPLC法,经不同途径给药后,方剂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动力学特征与“证”、临床疗效、中药配伍、制剂与给药时间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跃强  贾波  沈涛  刘兴隆 《光明中医》2016,(8):1199-1203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产生方剂,其记载形式较为简要,仅记载了方剂的方名、药物、主治及服用方法,直至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治之中才出现方剂功效的描述,在明清时期方剂功效获得了较大发展,部分方论专著同时包含了方解内容,但是关于方剂功效的记载仍然是夹杂在主治或方论之中,建国后方剂的记载形式更为完善,包含了方名、药物、煎煮方法、功效(用)、主治、方解及使用注意等相关内容,方剂功效才真正从主治和方论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专项描述,此时方剂功效表述才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利用中医药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方剂部分功效的预测。以麻黄汤为实验对象,通过对该方中药进行剂量等信息的处理,形成关于方剂功效推理的假设,探索仅从单味中药的信息推理出方剂的全方功效的规则,希望从信息学角度对新产生方剂进行功效部分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方剂趣味歌诀与传统方剂歌诀对中医类专业学生方剂忆记效果的影响,探讨更好的适合方剂记忆的方法。方法:选取教材上重点方剂90首,试验组参照方剂趣味歌诀学习,对照组参照教材上提供的传统方歌学习,然后通过2次笔试测试两组学生对方剂组成、功效、主治的掌握情况。结果:第1次测试中试验组的同学平均掌握方剂组成89首、功效82首、主治85首,对照组的同学平均掌握方剂80首、功效84首、主治86首;第2次测试中试验组的同学平均掌握方剂组成74首、功效58首、主治59首,对照组的同学平均掌握方剂71首、功效77首、主治78首。第1次检测:试验组的组成部分记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记忆有效率,功效、主治方面两组记忆有效率基本一致;第2次检测:试验组组成部分记忆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功效、主治方面记忆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传统方歌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记忆远期效果优于趣味歌诀,而趣味歌诀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医类学生记忆方剂药物组成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歌,记忆近期效果较好,提高方剂记忆效果应取长补短两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对与方剂关系密切;药对的组成方式实际上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药对可以使方剂的配伍更加合理,功效更加明晰;在临证处方时,我们既应灵活地运用药对,同时又要遵守方剂配伍规律;药对对于方剂配伍研究具有引导价值;药对理论可以说明一定的方剂配伍关系,但它代替不了方剂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