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多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括鼻咽部肿瘤区和咽后淋巴结,以及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域[1-5].由于鼻咽部肿瘤区和左右侧颈部预防区分别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6],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和锁骨上区调强放射治疗时照射次数相同,而下颈部和锁骨上区单次量低,放射生物效应差.本研究采用子野直接优化逆向调强技术,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分别独立设计子野,整个治疗计划分时段照射的方法实现鼻咽和上颈部靶区、下颈部靶区相同分次剂量不同照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早期反应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雷新  杨晓霞  王东  胡南  刘岩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965-966,984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治疗结果和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78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8例)和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天);调强放疗先设定7~9个适形野,再设定80~100个调强子野照射,靶区剂量2.2Gy/(次·天)。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平均受照体积,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腮腺)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受照体积调强放疗组分别为(30±4.8)%、(56±6.7)%、(95±8.6)%、(92±8.1)%,常规放疗组分别为(98±9.4)%、(56±10.7)%、(100±9.7)%、(99±9.5)%,调强放疗组腮腺受照体积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Ⅰ、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Ⅱ、Ⅲ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Ⅱ、Ⅲ级。其中口干(腮腺)反应、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Ⅱ、Ⅲ级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另外,调强放疗组的放疗时间为45.0±4.4天,少于常规放疗组的51.0±5.3天。但调强放疗组放疗后鼻咽腔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并能缩短放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阳性率和坏死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接受调强放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在CT定位图像上勾画咽后淋巴结及坏死区,计算坏死区体积,分析咽后淋巴结阳性率及坏死率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0.3%,其中,Ⅰ区转移率为2.8%,Ⅱ区为86.0%,Ⅲ区为51.4%,Ⅳ区为20.8%,Ⅴ区为37.5%。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79.2%,咽后淋巴结交叉转移率为6.9%。咽后淋巴结阳性者中,左侧出现坏死占21.6%,右侧出现坏死占27.2%,双侧均出现坏死占15.4%。咽后淋巴结转移与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福州92分期,r=0.383、-0.314,P<0.05;UICC分期,r=-0.434、-0.306,P<0.05)。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4例出现复发,6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7例。咽后淋巴结阳性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明显相关(r=0.085、0.138、-0.140、-0.124,P<0.05);咽后淋巴结坏死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相关(r=0.256、-0.057,P<0.05),与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 咽后淋巴结转移与N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主要是同侧转移,交叉转移比例低。咽后淋巴结阳性和鼻咽癌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明显相关。咽后淋巴结坏死与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明显相关,与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相关性不明确,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鼻咽癌束流调强放疗计划对腮腺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在相同的剂量要求和限制下,比较鼻咽癌常规束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与仅保护一侧腮腺时或腮腺扩大计划靶区(加2或3mm边缘)时的束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结果仅保护一侧腮腺的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比较,PTV70在靶区覆盖情况、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方面均相似。PTV59.4的最小剂量大于常规计划(P〈0.01),D95也得到提高(P〈0.01)。两个计划需保护的腮腺D50%VOL和Dmean相似。扩大腮腺计划靶区(加2或3mm边缘)的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比较:PTV70在靶区覆盖情况、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方面均相似。然而从常规计划到腮腺加2mm边缘的调强计划再到加3mm边缘的调强计划,PTV59.4的Dmin和Dmean有下降的趋势,而脑干和脊髓的受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调强计划中腮腺保护困难时,可仅做保护一侧腮腺的束流调强放疗计划;估计腮腺可能产生明显的位置变化时,可考虑加大腮腺的计划靶区,以保证治疗过程腮腺始终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鼻咽癌(NP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的105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8)与非高血压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以及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1、3、5年,非高血压组患者的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1、2、3级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高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是影响放疗N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血压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精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331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每周行kV-CBCT校正扫描。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摆位扩边按照Van Herk公式计算(2.5Σ+0.7σ)。结果 分析3 972个CBCT扫描图像。校正前在xyz方向上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0.95±0.79)、(1.04±0.66)、(1.14±0.63) mm 和1.32°±0.99°、1.45°±1.37°、1.25°±1.35°,校正后分别为(0.56±0.44)、(0.56±0.51)、(0.42±0.63) mm 和0.78°±0.76°、0.62°±0.85°、0.75°±0.64°。在xyz方向校正前的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分别为2.93、3.06和3.30 mm,校正后为1.71、1.76和1.49 mm。结论 应用kV-CBCT校正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中的线性和旋转误差明显缩小系统和随机误差,使得MPTV缩小到2 mm以内,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RE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870例接受根治性IMRT.治疗完成后第3个月进行第1次鼻咽部+颈部MRI复查,3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MRI,3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MRI.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6~104个月).分析MRI诊断发生REP患者的临床特征.将首次诊断为REP的鼻咽+颅脑MRI图像与原IMRT计划的CT模拟扫描图像进行MRI-CT融合.结果 经MRI检测出REP发生率为4.83% (42/870).单纯颞叶病变39例(双侧6例),单纯脑干病变2例;脑干+单侧颞叶病变1例.颞叶REP的潜伏期为6~56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单纯例脑干REP的潜伏期均为14个月;脑干+单侧颞叶病变的潜伏期为18个月.22例诊断REP后进行了复查,其中,14例REP患者药物治疗后,7例稳定,6例好转,1例进展;1例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7例进行观察,5例稳定,2例进展.T1-2期患者未观察到REP发生,T3、T4发生率分别为3.09%和14.35%.对29例患者共计32侧发生REP的颞叶进行剂量学分析,发现27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增强扫描的强化区域,5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强化灶周围的水肿区域;同一患者健侧颞叶的最大剂量均小于患侧颞叶.结论 鼻咽癌IMRT后REP发生率较高,尤其是T晚期患者,积极处理可以使多数病情稳定或好转,REP的发生与脑组织较高剂量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适形放疗是目前放疗领域的前沿课题,其中调强适形放疗(IMRT)是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高级阶段,是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以来,放疗领域的重要的技术进步。3DCRT/IMRT不仅是对现行的肿瘤放疗技术的一种补充,更为放射肿瘤学家提供了改变放疗惯例的根本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