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症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28例急性BAO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症状分为中等症状组(昏迷不合并四肢瘫) 17例及重症组(昏迷合并四肢瘫) 11例,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术前状态、治疗方式、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结果 28例患者中20例(71. 4%)为单纯栓塞性闭塞,行支架取栓治疗,8例(28. 6%)为粥样硬化性狭窄继发闭塞,2例导管通过后血管再通,6例支架取栓后行球囊扩张成形及补救支架植入; 28例患者中,成功开通血管26例(92. 9%),中等症状组及重症组各有1例开通失败(2例患者均死亡);中等症状组及重症组各有1例发生术后脑实质出血(2例患者均死亡);术后3个月中等症状组预后良好(mRS分级0~2级) 6例(35. 3%),重症组无1例预后良好;中等症状组3例(17. 6%)死亡,重症组6例(54. 5%)死亡。结论昏迷不合并四肢瘫的急性BA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昏迷合并四肢瘫BA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不能改善术后3个月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是后循环颅内动脉闭塞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基底动脉闭塞常伴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部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过药物治疗,进入非急性期阶段,此阶段最佳治疗手段尚不明确。随着非急性颅外大动脉闭塞开通治疗的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成为焦点。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以期促进对非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区级医院对不同发病时间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台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采用Solitaire或Trevo支架取栓治疗的17例ABAO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采用取栓支架结合手动抽吸的方式行机械取栓,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采用桥接或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发病4.5小时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均未溶通,后采取介入治疗.10例患者超溶栓时间窗直接介入治疗.3例患者经远端通路导管抽吸再通mTICI(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4例患者抽吸后残余狭窄,经球囊扩...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置入国产内支架6枚,进口内支架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选用Wallstent、Memotherm及Symphony,国产血管内支架类似Wallstent。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成功地完成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中的6条病变血管中置入6枚国产血管内支架,5例患者中的5条病变血管中置入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病变血管开放获得满意,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正常,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因导丝穿破血管进入纵隔而放弃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6~39个月,其中1例置入血管内支架在5个月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16个月复查血管开放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有望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外周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22例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43.8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闭塞,病变涉及动脉24段;病程时间2-480小时(平均122.5小时);病变长度3-65cm(平均30.5cm)。22例均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300万单位(平均127万单位),2例尚行经皮穿血管内成形术(PTA)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18例血管复通,4例溶栓失败;复通率为81.8%(18/22),包括完全复通8例(44.4%,8/18)和部分复通10例(55.6%,10/18)。行PTA治疗的2例,狭窄血管直径分别为0.2cm扩为0.5cm和由0.2cm扩为0.4cm。18例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溶栓是急性外周动脉闭塞首选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结合PTA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异常凶险,病死率超过90%。近年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然而机械取栓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治疗中是否有效、安全尚不明确。我们对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87例,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再通程度(mTICI)、术后颅内出血、术后严重脑梗死、死亡率、术后3个月mRS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 与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P=0.017)、高血压(P=0.040)、吸烟史(P=0.020)、术前NIHSS评分(P=0.013)、侧支循环良好代偿(P=0.017)、术中行血管成形(P<0.001)、手术时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血管再通时间、有效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严重梗死发生率、死亡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吸烟史是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的高危因素,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患者术前血管代偿相对良好,症状相对较轻,及时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CTA或MR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27例43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其中6例9条大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检查随访。结果术后24例患者中32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溃疡面治愈;2例3条血管复发再次行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2条血管患肢于血管成形术后在血管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微创、疗效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疖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血管内介入手术组(20例,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19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纤维蛋白原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手术组低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介入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5.00%,高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但对于椎基底系统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或宽颈破裂型动脉瘤,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是神经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作者于 2002年 12月对 1例基底动脉巨大颈部破裂型动脉实施血管内支架结合 GDC栓塞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手术策略及术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治疗策略、术后管理措施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血管再通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以术后1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32例患者取栓后均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分别予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单纯支架植入、球囊扩张以及球扩支架植入治疗,mTICI分级为Ⅱa 3例、Ⅱb 5例、Ⅲ级24例;本组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中位数为5.6分,较术前12.6分显著下降(P 0.05),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 3个月后随访,29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3例残疾(mRS评分3~4分)。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策略,术中及术后的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8例基底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基底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一次栓塞成功,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12例动脉瘤完全消失,另5例栓塞90%以上,随访3月~2年未见动脉瘤复发。1例半年后行DSA复查见动脉瘤颈扩大,行二次栓塞。结论: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动脉瘤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不同分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各项指标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门诊门诊就诊的70例银屑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时匹配7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集病例组、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 mL送检,比较两组在不同分型、不同分期、不同严重程度的淋巴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5.
介入疗法治疗动静脉闭塞性疾病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特点 ,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我院于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3月 ,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治疗各类重症动静脉闭塞性病变 18例 2 2段血管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血管闭塞性病变 18例 2 2段 ,病变长度 1 5~ 2 1cm ,平均4 5cm。男 10例 ,女 8例 ,2 9~ 85岁 ,平均 6 2岁。动脉性病变 12例 15段 ,涉及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和颈内动脉等。静脉性病变 6例 7段 ,涉及上腔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髂总、髂外静脉等。…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超声消融术(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gioplasty or ablation)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血管重建新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低频、高功率超声的机械振动、空化作用(cavitation)等生物学效应裂解动脉硬化斑块和消融血栓,恢复闭塞血管的血液循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Gramiak^[1]就已经发现超声波具有空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以膝下动脉闭塞为主的患者,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技术成功34例,成功率为89.5%;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90±42)m增加到(353±145)m,下肢皮温由(27.8±0.5)℃增加到(33.2±0.6)℃,踝/肱指数由0.51±0.05增加到0.70±0.06,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于术前。平均随访19个月,18例患者症状缓解后无加重;6例术后3个月症状再发,10例术后12个月症状再发,均行二次手术症状缓解。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操作简便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胡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89-1290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引起循环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颈动脉比较,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有很多穿支血管,供应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脑干部位,因此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脑梗塞的后果较颈内动脉更为严重。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如不予及时处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很大,后果严重。随着神经放射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探索,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与支架成形术在椎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已逐渐走向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对2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LASO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ISR,将92例LASO患者分为ISR组(n=24)和非ISR组(n=68).分析比较ISR发生相关因素以及其与血浆NLR的关系.结果 ISR组患者在糖尿病、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行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急症血管内治疗的89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低NIHSS评分患者(NIHSS评分≤5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分为直接手术组42例(入院后即行血管内治疗,术后标准药物治疗)和补救手术组47例(入院时先标准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加重后再行急症血管内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依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19例(mRS>2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94.4%(84/89)的患者实现了血管成功再通,78.7%(70/89)的患者90天功能预后良好,术后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