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3G?WLAN混合组网不但能大幅降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还能有效解决数据业务热点区域3G网络的容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融合网络中用户接入网络的不均衡性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融合网络的负载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融合网络接入选择算法。文中给出一种面向群体用户的网络接入选择实现机制,该机制根据用户在网络中获得的效用函数,引入非协作博弈论方法建立网络效用模型,并证明该非协作博弈满足势博弈条件。仿真结果比较了网络融合环境下的各群体接入网络在非协作博弈模式中的收益特性,模拟了用户网络接入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固定频谱感知信道接入机制授权信道分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用户场景下基于动态多频谱感知的认知无线网络信道接入策略.该策略根据认知用户接入请求等级与空闲频谱发现概率为认知用户动态分配感知信道数量,首先分析了认知用户的最佳感知频谱分配数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认知用户信道接入模型和授权信道可用度更新机制,设计了一种动态感知频谱分配策略,并采用短视策略对网络吞吐量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信道接入策略要比现有认知无线网络信道接入策略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认知用户接入的公平性,降低了认知用户的平均接入时延.  相似文献   

3.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通过对多个小区进行联合调度和协作传输,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和扇区吞吐量。随机接入过程是移动通信系统中UE与网络建立连接、进行通信的首要过程,必将受到这种新的传输模式的影响。对其接入场景与接入流程、资源请求过程的资源分配问题、部分切换过程及新的接入方式进行探讨,提出这些过程在CoMP环境下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用户与业务提供者之间的如何搭建现代化通信桥梁的问题,研究了国际电信联盟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的相关内容和接入网的主要特征业务、信令的透明传送,接入类型及业务的特性,网络管理的独立性.利用分析推演法探讨了V5接口的使用给网络营运商和用户带来了安全性好、成本低和综合业务的便利.形成了DLC光纤接入、PON光纤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系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QOS、宽带特性和网络管理的安全.接入网技术,更适合应用到电信网、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中去.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混沌分组跳频网络多址接入协议.建立了跳频分组网络随机接入的数学模型,根据混沌跳频序列所具有的随机和均匀分布特性,从理论上分析并推导出分组网络模型中由于跳频图案碰撞而引起的误分组率和吞吐率性能.以Logistic映射所产生的混沌跳频序列为例,进行了跳频分组网络吞吐率的计算机仿真.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分组长度和频率点数的比值是决定网络中用户接入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不干扰授权用户(主用户)正常通信的情况下提高次用户使用频谱的效率,这是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主用户优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干扰门限的动态频谱接入系统的M arkov频谱占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动态频谱接入过程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降低次用户间的相互干扰,通过对次用户接入概率的设计,以协调各类次用户间的频谱接入。在3种优化准则下,对次用户依据概率接入的基于干扰门限的主用户优先的动态频谱接入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干扰门限的主用户优先的动态频谱接入系统能大大提高次用户的接入机会,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次用户的吞吐量。在比例公平准则下次用户接入的性能,与最大化吞吐量准则相比体现了更好的公平性,与最大化最小准则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吞吐量,因此基于比例公平准则可以使得系统在高效性和公平性间得到很好的均衡。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密集场景下传统D2D资源分配算法接入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退火的密集D2D网络资源分配算法.首先根据小区内用户之间的干扰情况构建干扰图;然后根据干扰图为D2D用户构建候选信道集合;最后设计适应度函数,并通过遗传退火算法寻找适应度最高的信道分配方案,以提高系统总吞吐量和D2D接入率.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与图着色算法和随机分配算法相比,系统总吞吐量平均增幅为6.2%和21.8%,D2D用户接入率平均增幅为14.7%和44.5%,表明该算法在提高系统总容量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D2D对的接入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户呼叫层和分组层的不同运行机制,建立了认知无线电网络呼叫层和分组层相互关系的跨层马尔可夫模型,推导了次用户的呼叫阻塞概率和分组时延的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层建模的随机频谱接入新机制,并对认知无线电网络进行了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能够准确地评估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性能,随机频谱接入新机制可同时保证次用户呼叫层和分组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信道的动态特性,以部分可观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为模型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用户的频谱感知和频谱接入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POMDP模型的分布式机会频谱接入算法.该算法利用网络信道的历史频谱感知信息对主用户接入信道的状况作出估计,以认知用户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进行频谱接入.同时,通过贪心算法得到此优化策略的次优解,降低了最优策略的计算复杂度.论文分析了认知用户接入吞吐量与网络中信道数目以及信道状态转移概率之间的关系,将贪心算法与随机检测接入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获得的吞吐量比随机检测接入算法提高了约25%,能够更有效地做出接入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网络接入选择算法.通过获取的历史接入数据和当前候选网络数据,按照个性化需求,把参数分类为成本、系统性能和稳定性3大类属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用户对3大类属性的期望收益和当前收益,基于用户的上述收益,引入心理曲线函数,构建用户满意度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rchitecture for future wireless ac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plink of a power-controlled circular-layout DAS (CL-DAS) with minimum mean-square error (MMSE) receivers. Results from random matrix theory are used to show that for such a DAS, the per-user sum rate and the total transmit power both converge as the number of users and antennas goes to infinity with a constant ratio of antennas to us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ymptotic per-user sum rate and the asymptotic total transmit power is given for all possible values of the radius of the circle on which antennas are placed. This rate-power relationship is then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radius. With this optimal radius, the CL-DAS is proved to offer a significant gain compared with a traditional co-located antenna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DAS.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网络中密集部署无线访问接入点(acess point,AP)间存在大量冗余AP以及用户受到AP间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节能干扰联合优化下的双边拍卖算法。将节能与干扰联合优化下的资源分配作为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和梯度下降法得到最优解。拍卖双方迭代更新各自的出价直至收敛,得到社会福利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节能干扰联合优化算法能有效关闭冗余AP,在用户数较少时能减少75%的能耗,用户数较多时减小能耗达到45%,并且降低用户受到的干扰,保证用户的吞吐量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现存接入算法对网络高动态性考虑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接入算法.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环境中用户数量及带宽使用情况,估计接入阻塞率、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从而自适应地选择用户接入网络的行为.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可用带宽,计算出用户的最大传输速率;根据网络中已分配带宽、用户所需带宽,推导出网络剩余容纳用户数;根据新到达用户数、剩余容纳用户数估计用户接入阻塞率;结合最大传输速率和接入阻塞率,提出一种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为目标的自适应接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降低用户接入阻塞率,增加接入用户数,提高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高动态性网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用以评价无线信道上的误码对IEEE无线局域网中的基本接入机制和RTS/CTS接入机制的饱和吞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接入机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户数和误码率的影响,RTS/CTS接入机制的性能仅对误码率敏感,研究工作为无线信道上纠错编码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据,对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控制,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访问控制是实现OSN隐私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已有基于关系的访问控制中存在的控制粒度粗、不够灵活等问题,提出OSN访问控制下的关系度量机制,利用用户间关系强弱进一步区分关系(群组)中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基于OSN用户交互特点,由交互行为分析用户关注度,利用用户关注度相对因子、交互强度、关系强度时间衰减性综合产生用户间关系强度。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关系强度度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系统中的访问控制一般都是基于访问控制矩阵建立起来的 ,最普遍的访问控制是访问控制列表和能力模型。本文总结了访问控制在网络安全中的功能而且分析了几种访问控制模型的优缺点 ,并在我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能力模型的优化模型 ,展望了我们未来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erference strength and required guardband width between coexistent users for distribut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the cross-band interference between spectrally adjacent users is considered harmful with frequency guardbands inserted between spectrum blocks to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However,the strength of the cross-band interference depends heavily on the user heterogeneity in different OFDM configurations.The cross-band interference due to the three user heterogeneity artifacts of power heterogeneity,sampling rate heterogeneity,and symbol length heterogeneity i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required guardband width.Analy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user heterogeneity requires larger guardbands with the sampling rate heterogeneity having the greatest effect.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assist the design of spectrum alloc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用户跳时超宽带(TH-UWB)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其目的在于研究多址干扰对(TH-UWB)系统各 方面性能的影响。利用多址干扰服从高斯分布的特性,分析了多址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到了系统数据速率及上 界的解析数学表达式,并将误码率理论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误码率理论值与实验值一致。 此外,还分析了在不同的室内密集信道下功率控制对系统数据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精确的功率控制将导致系 统的误码率及数据速率的下降,且可视距信道中的性能好于非可视距信道中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提出大型公建同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计算方法.通过同向出入口影响区域构建,建立3个同向出入口最小间距模型.模型分别以保证车辆稳定行驶、减少直行车制动和协调相邻出入口车辆合流等交通行为为优化目标,相应地以出入口数量、直行车溢回率和合流距离等交通参数为约束条件.然后针对二分法算出的间距候选方案,利用基于交通仿真的拉开档次法进行评价优选.最后以某大型公建区域为算例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与间距现状的评价结果相比,研究所得间距方案的组合评价值均较大;其中最优间距为172.92 m,对应最大组合评价值为0.874 3.可见该计算方法能够获得更优的间距方案,有利于大型公建同向机动车出入口布局定量优化.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计算非连续OFDM(NC-OFDM)系统带外功率泄漏和主用户(PU)频带干扰功率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把NC-OFDM系统参数设计问题转化为次用户(SU)频谱开销和主用户(PU)干扰温度限制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优化求解.给出了NC-OFDM系统最优参数与高功率放大器(HPA)的输入回退(IBO)参数、PU频带占用率和PU干扰温度容限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当PU频带占用率和干扰容限给定的条件下,求解所建立的优化问题可以为SU设计最佳的系统参数:最少的保护载波数及系统对功率放大器IBO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