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的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影响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多种因素。新生儿阴道分娩娩出时,子宫收缩会使胎儿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新生儿免疫状态受分娩方式的影响;剖宫产新生儿免疫力低,易继发感染。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分娩产妇100例,其中阴道分娩组50例,新生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剖宫产组50例,新生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透射免疫浊度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酶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CD4、CD8)水平。结果与结论: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淋巴细胞CD4抗原、CD4与CD8混合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CD8抗原水平却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IgA、IgM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IgG水平却低于男性组(P<0.05)。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IgG、IgM、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男性婴儿脐血IgM水平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提示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性别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影响,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脐血抵抗素浓度、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抵抗素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足月单胎分娩产妇,其中经阴道自然分娩60例,择期剖宫产50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脐血抵抗素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法免疫浊度测定系统检测脐血IgG、IgA、IgM、C3、C4;酶标法测定T细胞亚群,同时行血常规化验。结果阴道分娩脐血抵抗素浓度、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高于剖宫产分娩。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脐血抵抗素与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影响,阴道分娩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陈江华  顾向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77-2078,2080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和血液白细胞主要类型,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住院患者测定骨密度值并收集血液常规检测,相关指标与该院体检正常的老年女性比较.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单核细胞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的C3、C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IgG、IgM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RP和IgA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炎性反应受到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核磁检查确诊的3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了解白细胞计教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情况,对其升高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3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计数总数、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白细胞升高范围:10.1—27.2×10^9/L,占26.6%;中性粒细胞升高范围:70.1%-93%,占67.8%;单核细胞升高范围:8.1%-46.5%;占49.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粗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升高疑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引起其发痛原因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晖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11):818-820
目的:研究窒息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T细胞亚群SAP法检测窒息新生儿CD3,CD4,CD8细胞,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IgM,C3,以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窒息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窒息新生儿急性期CD3细胞,CD4细胞,CD4/CD8,IgA,IgG,C3值低于正常(P<0.01),恢复期以上各值均未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性(P<0.01),急性期,恢复期CD8细胞,IgM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窒息对新生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有损害,短期内(10d-14d)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生期感染、剖宫产与胎龄对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住院分娩的228例孕妇,根据其是否存在围生期感染的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68)和非高危组(n=160),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30例)和剖宫产组(n=98),根据是否早产分为非早产组(n=176)和早产组(n=52)。比较不同组别脐血免疫球蛋白G、M、A(IgG、IgM、IgA)水平。结果高危组新生儿IgM、IgA分别为(0.84±0.34)、(0.79±0.23)g/L,明显高于非高危组[(0.71±0.33)、(0.64±0.2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IgG为(9.61±2.02)g/L,显著低于顺产组[(10.23±2.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新生儿IgG为(9.03±2.11)g/L,低于非早产组[(10.19±2.3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免疫功能受围生期感染、分娩方式及胎龄等因素的影响,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以降低早产率,鼓励阴道分娩,从而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2019-nCoV IgM、IgG抗体阳性与其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20年3月9日~4月22日收治我院采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检测IgM和IgG抗体的患者共699人。结果:本次研究共检测了699人,IgM检测阳性率为1.89%;IgG检测阳性率为0.199%。研究结果显示,同一民族的不同性别间、同一性别的不同民族间患者的血清2019-nCoV IgM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的阳性率及不同民族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019-nCoV IgM抗体检测阳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高于阴性组,而血清2019-nCoV IgM抗体检测阳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有简便、快捷、经济的优点。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以提示临床需对这些患者核酸检测样本的采样更加关注,此时需考虑进一步复查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对老年人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同类型的剖腹手术比较,研究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老年患者术前、术后24、72 h和7 d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清IgG、M、A、补体C3、C4,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Ⅱ(IL-2)和C反应蛋白(CRP)并与剖腹胆囊切除术(OC,N=72)老年患者的测定值作比较.结果LC患者术后24 h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轻度升高,至72 h均恢复正常.LC术后72 h内IgG、C3、TNF和IL-Ⅱ轻度降低,7d恢复正常.而OC组不仅术后24h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清IgG、IgM、补体C3、IL-2、TNF、和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且一直持续至术后7 d,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与OC比较,LC的组织损伤小,因而术后神经内分泌改变和炎症反应较轻,恢复较快,对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但LC术后短时间一些主要体液免疫指标降低的机制及其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9年初-2004年12年中收治分娩的孕产妇为2970例,其中剖宫产222例,将前3年作为第一组,后3年作为第二组加以分析。结果: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为4.80%(72/1500),第二组剖宫产手术率为10.20%(150/1470)。剖宫产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1岁,以21-29岁年龄段为多,而且初产妇占95%以上。剖宫产指征占前5位的分别为头盆不称、臀足位、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重度妊高征。围产儿结局:第一组阴道分娩1434个,新生儿死亡28例,占1.95%。第二组阴道分娩新生儿1328个。死亡13例,占0.98%;第一组剖官产出生新生儿73个,死亡1例,占1.37%,第二组剖宫产出生新生儿151个,死亡2例,占1.32%,两组比较,第二组阴道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第一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第一组剖宫产手术率偏低,而第二组比较恰当地掌握了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未受社会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79-1580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分娩且胎儿脐带绕颈的120例孕妇,根据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组,即阴道顺产组35例、阴道助产组16例、选择性剖宫产组50例、急性剖宫产组19例。分析比较每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状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助产组和急性剖宫产组,其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状况优于助产组和急性剖宫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阴道顺产组差别不大,相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研究可知,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影响较大,增强产前检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血常规及动态变化与病情及预后趋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令良  康乐 《临床医学》2011,31(7):81-8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EV7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探讨早期重症病例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与预后趋势的关系。方法 216例门诊与住院病例按病情分为:(Ⅰ组)危重组17例、(Ⅱ组)早期重症组167例、(Ⅲ组)普通组32例。分别比较三组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其中早期重症组病例12~24 h后复查血常规1次,根据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分为:A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组49例;B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53例;C组,白细胞下降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67例。结果①不同病情病例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项指标统计分析:病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05),年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4.9,14.15,25.98;P〈0.01)。②A组,49例中4例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危重症转化率8.16%,B组与C组,危重症转化率均为0,A组危重症转化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EV71)病情与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关,病情越重、血象越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动态比值变化对预后趋势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于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56例,根据终止妊娠时机分为3组:A组(〈34周,22例)、B组(34-36周,41例)、C组(〉36周,9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2组:经阴道分娩组(38例)和剖宫产组(118例)。分别对比不同妊娠时机、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B、C组(P〈0.01),B组显著低于C组(P〈0.01);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B、C组(P〈0.01或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不同终止妊娠时机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1);而经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孕周较小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给予合理的治疗以适当延长妊娠时间,于妊娠36周左右时终止妊娠,并应尽可能选择剖宫产,从而降低经阴道分娩对产妇及胎儿造成的伤害,降低新生儿及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M、末梢血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I/T)联合测定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剖宫产率攀升,一些无明确手术指征和社会因素决定的选择性剖宫产呈上升趋势,不必要的剖宫产术不但起不到有益作用,有时反而增加了母儿风险,如剖宫产儿综合征。剖宫产儿综合征是指剖宫产儿发生的一系列呼吸功能障碍表现,如窒息、湿肺、肺不张、羊水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本文通过检测剖宫产儿和阴道分娩儿脐静脉血相关指标,旨在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胎龄选择性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头位难产剖宫产指征与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因素,探讨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时机。方法:头位难产剖宫产组159例,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组160例,分析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结果:剖宫产以枕后位及枕横位为主。新生儿体重≥3500g以上,剖宫产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中胎位异常占首位,新生儿出生体重偏大也与头位难产有密切关系,产程中要准确把握手术指征,选择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剖宫产、阴道自然分娩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1年11月在我院采用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0例,其中100例阴道自然分娩儿,100例剖宫产儿。在生后一周内经皮测定的胆红素指数(以下简称TCB)值,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剖宫产组新生儿生后1周内的经皮TCB值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组,且两组新生儿TCB的高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阴道自然分娩能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996年1月-2006年7月10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500g者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第一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二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孕龄≥37周,胎儿体重≥2500g,则以剖宫产为宜。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后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出血量、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与首次阴道分娩组产妇的相关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再次剖宫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与首次剖宫产组评分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剖宫产并非是唯一选择,因为如果产妇的各项指标均符合阴道分娩,可以在阴道试产机帮助下进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血清中甘露聚糖特异的IgG、IgM类抗体(M-IgG、M-IgM)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ELISA检测不同年龄正常人群和SLE、肾脏疾病、肿瘤患者血清中的M-IgG、M-IgM水平。结果:老年组M-IgG水平显著高于少儿组,P<0.01。老年组M-IgM水平显著低于少儿组、中青年组,P<0.001。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IgG、M-IgM显著降低(P<0.001)。结论:检测M-IgG、M-IgM抗体可作为监测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102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析其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死亡组较存活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有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