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CRW—FN脑立体定向仪或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结果:49例患者中,21例行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28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全切病灶39例,次全切10例。仅4例患者出现暂时神经功能障碍,且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未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L.FischerZD定向仪,CT定位,对24例脑重要功能区及脑深部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开颅显微手术。病变性质胶质瘤14例,脑囊虫2例,转移瘤2例,脑脓肿1例,脑膜瘤1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异物1例,炎性肉芽肿1例。病灶直径为1.5~3.0cm,>3.5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在脑内或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直径为0.5~3.0cm的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患者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立体手术定位系统。通过CT或MRI图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定位,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小骨窗开颅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并一次性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8例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其中6例经治疗在1周内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其余的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偏瘫病例,均于术后1~3月内恢复或明显好转。33例癫痫患者26例术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28例癫痫症状完全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对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小型病灶切除,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是一种侵袭性小,定位精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小病灶的开颅手术定位比较困难 ,传统的开颅手术易造成正常脑组织的较大损伤 ,而以MRI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在切除颅内小病灶时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的缺点。作者总结了 2 5例此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7例 ,女 8例 ,年龄 1 6~ 61岁 ,平均35岁 ,临床表现为癫痫 1 9例 ,头痛、呕吐 1 3例 ,不全性失语 6例 ,肢体麻木 6例 ,不全性偏瘫 9例 ,偏盲 2例。病灶位于脑皮层表面 1 1例 ,位于皮层下 1 4例 ,最深达 3 .5cm ;额叶 1 2例 ,顶叶 8例 ,颞叶 3例 ,枕叶 2例。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扫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的微创手术方法的完善,颅内癫痫病灶的切除日趋精细、安全,手术已逐步走向微侵袭化。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3年12月采用ZD立体手术系统小骨窗定向开颅,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切除了33例颅内癫痫病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老年人脑内小病灶1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卫华  张剑宁  章翔  郭衍 《医学争鸣》2001,22(23):2195-219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0 1/2 0 0 0 - 0 7我们采用在 CT立体定向开放手术 ,显微直视下切除老年人脑内小病灶 17(男 10 ,女 7)例 ,年龄 5 2~ 84(平均 6 8)岁 .其中小胶质瘤 12例 ,海绵状血管瘤2例 ,脑转移瘤 2例 ,脑脓肿 1例 .病灶位于顶叶 12例 ,额叶 5例 .临床表现癫痫发作 9例 ,肢体活动障碍 8例 ,头痛 8例 .均行头颅 CT检查 ,MRI检查 11例 ,表现为额叶和顶叶小病灶 ,直径 1~ 3cm.各类病灶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的表现 .小胶质瘤 CT表现为低密度灶 ,边界不清 ,无明显增强 ;海绵状血管瘤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 ,呈均…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显微外科开放直视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在脑内或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直径为0.5cm~3.0cm的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病灶患者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立体手术定位系统,通过CT或MRI图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定位,借助显微外科技术小骨窗开颅切除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并一次性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8例术后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其中6例经治疗在1周内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其余的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或轻偏瘫病例,均于术后1月~3月内恢复或明显好转。33例癫痫患者26例术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18个月,28例癫痫症状完全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对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小型病灶切除,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是一种侵袭性小,定位精确,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及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脑立体定向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科应用FischerZD脑立体定向系统对28例颅内小病灶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4(男10,女4)例,年龄7~57岁,胶质瘤2例,猪囊虫9例,脑膜瘤3例.颅内小病灶切除术后无并发症,无肢体运动障碍,无死亡,手术前1d将定向仪头架用熏蒸法消毒(甲醛 高锰酸钾),立体定向设置包括固定器、定位器、导向器、脑部操作器,脑定向器械一套,脑科包、脑外架各一套。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及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脑立体定向技术以其定位准确、对脑功能损伤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它是利用定向仪和导向器,将操作器械如电极、穿刺针等精确地送至靶点,达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1.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6例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处方量,5~80y/次.每周3次.共3~5次,总计量20~32Gy。全脑照射30~40Gy/3~4周。结果:单纯SRT局部控制率为89.4%.SRT+WBRT局部控制率为92.3%。2组近期局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水肿减轻或消失分别为95.5%和92.3%。姑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痛苦小、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最大直径≤4cm。其中18位患者同时接受全脑放疗(WBRT),93例患者120个转移灶有影像学随访。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控率,并对潜在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总体局控率和1年局控率分别为91.7%和85.3%,10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KPS>70、年龄≤60、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以及SRS前行全脑照射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仅KPS评分为生存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RS是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在巴黎Tenon医院放疗科行SRS(X线刀)治疗的脑转移患者102例,包括单发者78例,多发者24例,102例患者共有转移灶131个,转移灶最大直径≤4cm。其中18位患者同时接受全脑放疗(WBRT),93例患者120个转移灶有影像学随访。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控率,并对潜在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局控率和1年局控率分别为91.7%和85.3%,102例患者的中位牛俘期为11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KPS〉70、年龄≤60、无颅外其他器官转移以及SRS前行全脑照射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仅KPS评分为生存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RS是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转移瘤的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风云  郭艳  孙朝阳  石梅  王立根 《医学争鸣》2000,21(6):S128-S130
目的 对比分析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全脑放疗与单纯SRT对脑转移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脑转移瘤患者69例行SRT加全及放疗32例,单纯SRT37例,SRT等中心剂量14~22Gy,全脑放疗30~40Gy/3.5~4.3wk。民单纯SRT组比较,SRT加全脑放辣其局部复发率低(3%vs35%,P〈0.05)和中位复发时间和910.5mo vs 4mo P〈0.05),但局部控制率(9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8月~2007年12月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8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其中28例接受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54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SRT+WBRT组)。SRT组:单次靶区处方剂量为4~6 Gy,总剂量12~30 Gy。SRT+WBRT组:WBRT剂量为1.8~2 Gy/次,总剂量28~32 Gy/14~16次,SRT治疗方法与单纯SRT相同。结果全组局部控制率为63.5%,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SRT组与WBRT+SRT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4.5%、67.2%,SRT组的局部控制率低于WBRT+S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5,P=0.037);2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10个月(χ2=0.000,P=0.985);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均为8个月(χ2=0.110,P=0.740);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42.6%(χ2=0.001,P=0.583),2年生存率分别为14.3%1、6.7%(χ2=0.078,P=0.525),2组的死亡原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34,P=0.617)。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表明,病理类型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 SRT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结合WBRT可以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但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施行脑内窥镜手术30例,包括脑肿瘤切除15例、脑囊肿摘除5例、脑内异物摘除4例、脑脓肿摘除3例、脉络丛烧灼治疗脑积水2例、脑内生虫取出1例。病变均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其中鞍区15例、在脑半球6例,基底节约5例、侧脑室内2例、小脑半球2例。术中应用Hol:YAG激光,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96.7%(术后1月)。术后无昏迷、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各种疾病的疗效。方法: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226例颅内各种疾病。结果:134例随访1个月?3年,病变消失38例(28.4%),缩小45例(33.6%),无变化35例(26.1%),增大11例(11.9%)。结论:该技术对颅内各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特别对脑转移瘤治疗效果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复 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予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SRT-TMZ组),12例患者予 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复发性脑胶质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 总局控率为93.94%,无晚期不良反应。其中SRT-TMZ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局控率为95.45%;优于SRT组,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3.64%,42.42%,15.15%,其中SRT-TMZ组 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45%,72.72%,54.54%,22.73%;SRT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45.45%, 18.18%,0%。生存分析显示SRT-TMZ组生存时间长于SRT组(30.00个月 vs 14.00个月,P=0.010)。结论:立体定向放射 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姑息性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髌下脂肪垫挤夹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病例的治疗及临床结果。结果:经随访,优37例,良5例。结论:关节镜手术对保守欠佳的髌下脂肪垫挤夹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