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凋膜止崩方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DUB)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凋膜止崩方治疗ADUB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机制。方法采用去势大鼠雌激素负荷法建立ADUB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实验小剂量组和实验大剂量组共4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宫腔注药处死,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1)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凋亡指数增高(P〈0.05);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大、小剂量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3)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凋膜止崩方能够降低bcl-2mRNA的表达,而增强baxmRNA的表达,通过下调bcl-2/bax比值,诱导过度增生的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祛除子宫内膜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内膜细胞中bcl-2及bax蛋白含量变化及其对EMS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0例EMS患者(实验组)和20例对照组女性不同月经周期的内膜细胞bcl-2及bax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bcl-2表达增生期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实验组在位内膜增生期bcl-2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实验组异位内膜增生期bcl-2表达与分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实验组在位内膜相近(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位内膜分泌期bax表达高于增生期(P<0.01),但较同期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异位内膜分泌期bax的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分泌期却明显低于同期实验组在位内膜(P<0.01)。结论EMS患者的内膜细胞具有与正常内膜不同的增殖凋亡特性。bcl-2/bax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异位活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bcl-2、bax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25例进行对照.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5%,明显高于正常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4.2%(P<0.05),并且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月经周期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呈正相关(P<0.05),而与bax蛋白呈负相关(P<0.05). 结论 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bcl-2、bax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和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2~3d Wistar大鼠T12~L5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3周。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乳剂对照组(L组)、谷氨酸对照组(G组)、异丙酚对照组(P组)、谷氨酸和异丙酚合用组(GP1、GP2、GP3组)。加药后培养24h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平均吸光度(A)值及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C组比较,G组、GP。组细胞发生大量凋亡(均P〈0.01),bax蛋白阳性表达,bax蛋白A值升高(均P〈0.01),bcl-2蛋白阴性表达,bcl-2蛋白A值降低(均P〈0.01)。与G组比较,GP2组、GP3组凋亡降低(P〈0.05,P〈0.01),bcl-2蛋白阳性表达,bcl-2蛋白A值升高(P〈0.05,P〈0.01),bax蛋白阴性表达,bax蛋白A值降低(P〈0.05,P〈0.01)。结论 异丙酚通过增强bcl-2蛋白表达,显著抑制谷氨酸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其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邹振宁  陶瑜 《海南医学》2008,19(4):64-66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基因Survivin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正常、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1)在正常增殖期宫内膜中,腺上皮细胞的凋亡较为罕见,从简单型增生到子宫内膜癌凋亡指数呈上升趋势。在子宫内膜癌中,凋亡指数AI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2)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癌,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加。在子宫内膜癌中,随着组织学分级、手术分期的升高,survivin的阳性率、过表达率增加,并有显著性差异。(3)Survivin的表达与凋亡指数间无显著相关性(r=0.200,P≥0.05)。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增高可能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Bcl-2和Fas基因与人月经周期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 ,抑制凋亡基因bcl- 2和促进凋亡基因Fas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以研究其对月经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6 0例正常月经周期不同时限子宫内膜组织bcl- 2和Fas基因产物的表达特征。结果 :正常月经周期各时期 ,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有不同程度的bcl- 2和Fas基因蛋白表达 ,增生期bcl- 2表达较强 ,其表达评分为 190 .2± 10 8.0 ,而Fas表达较弱 ,其表达评分为 14 9.2± 87.8;在分泌期Fas基因蛋白呈强表达 ,其表达评分为 2 5 1.8± 6 3.7,而bcl- 2基因蛋白呈弱表达 ,其表达评分为 2 15 8± 4 3.4 ;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bcl- 2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γ =- 0 .4(P =0 .0 12 <0 .0 5 )。结论 :抑制凋亡基因bcl- 2和促进凋亡基因Fas在人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的周期性变化 ,可能同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增生、剥脱、促使正常月经周期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方法】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20例)、米非司酮治疗组(30例)手术中留肌瘤标本同时刮取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肌瘤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3.3%,无统计学差异(P〉0.05),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3.3%,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肌瘤组织bcl-2/bax比值表现为下降。内膜组织中bcl-2在治疗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ax在治疗组、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7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内膜组织bcl-2/bax比值表现为增高。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83.3%(25/30)表现为增生期改变,其中32%(8/25)为简单增生过长,无复杂增生过长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促进子宫肌瘤组织的凋亡,同时又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对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2005年收住院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病理标本30例,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TUNEL)检测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其中1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孕激素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0士5.68)和(27.67±2.41)、87.50%和75.00%、100.00%和93.75%.孕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其变化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无关.结论大剂量孕激素治疗通过促进细胞分化、增加细胞凋亡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组织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7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病理+低剂量Res组(4 mg·kg^-1·d^-1),病理+中剂量Res组(8 mg·kg^-1·d^-1)、病理+高剂量Res组(16 mg·kg^-1·d^-1)。分笼饲养12周后,取左心室尖部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尖部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bax、bcl-2的mRNA变化。结果H-E染色下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病理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组(P〈0.01)和Res干预组(P〈0.01),Res作用下凋亡指数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病理对照组bax、bcl-2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而加入Res干预后,bax的表达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升高(P〈0.01)。结论Res可以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MMP-2,-9在无排卵性功血者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彩霞  林俊 《浙江医学》2007,29(8):783-785
目的研究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探讨其出血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9在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和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MMP-2在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及无排卵性功血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1/20)、80%(16/20)、95%(20/21)、95%(18/19),MMP-2在无排卵性功血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χ2分别为8.53、8.07,均P〈0.01);MMP-9在正常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及无排卵性功血增生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20)、60%(12/20)、81%(17/21)、84%(16/19),MMP-9在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多(χ2分别为5.01、12.9、13.75,P〈0.05或P〈0.01)。结论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MMP-2,-9表达增加,触发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功血患者不同病理阶段的子宫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的水通道蛋白1(AQP1)、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讨AQP1及ER在功血形成、发展和演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正常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10例作为对照,选取功血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简单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共65例标本。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上AQP1,ER的表达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QP1阳性的微血管密度单纯性增生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在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逐渐增高。不典型增生组较单纯性增生组显著增高。②在正常子宫内膜中,ER从增生期到分泌期呈下降趋势。ER染色强度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ER在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与不典型增生三组间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QP1蛋白的低表达、ER受体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功血的发生。子宫内膜从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到不典型增生的发展过程中,AQP1的表达逐渐增加而ER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推测其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展和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6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bcl-2的表达。结果:从简单型、复杂型、复杂型伴非典型增生过长到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8.6%、57.1%、66.6%和40.5%,子宫内膜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简单型增生过长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p16、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在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正常前列腺(NP)组织中增殖细胞ki-67核抗原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收集36例PCa、20例BPH和11例N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ki-67核抗原、bcl-2、bax的表达。结果ki-67细胞增殖指数(PI)在PCa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BPH和NP(P<0.01),ki-67的PI与PCa分级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而呈正相关(P<0.01),PCa和BPH中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NP(P<0.05),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而呈正相关(P<0.05),PCa、BPH和NP中bax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列腺细胞增殖的增强、细胞凋亡的减少与PCa、BPH发生和发展有关,ki-67与bcl-2的检测对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6例前列腺癌(Pca)和11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石蜡切片p53、bcl鄄2、bax、PCNA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较NP明显增高,且AI/PI比值较正常组织AI/PI低(P<0.01);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增加(P<0.01)。p53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水平相关;bcl鄄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水平相关(P<0.05);bax基因表达与凋亡无关,但发现它们的bcl鄄2/bax的比值与凋亡有关。表明高bcl鄄2/bax比值多见于低凋亡组,低bcl鄄2/bax比值多见于高凋亡组。结论: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均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p53基因与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有关。bcl鄄2和bax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bcl鄄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bcl鄄2/bax失平衡,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巧凤  赖爱鸾 《北京医学》2010,32(11):877-879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的表达,探讨其与功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各30例)VEGF与Ang-Ⅱ的表达差异。结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中VEGF与Ang-Ⅱ的表达分别为3.30±2.10、4.67±1.58,增生期分别为2.80±1.66、3.80±2.20,分泌期分别为1.00±0.49、1.80±0.35,即VEGF与Ang-Ⅱ的表达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增生期到分泌期逐渐降低。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本文就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关系,旨在分析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高位因素,寻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孕酮受体及其B亚型 (PR、PR B)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增生 2 0例 ,复合增生 16例 ,非典型增生 15例 )和 2 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PR B、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①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 (P >0 0 5 )。②从单纯增生 ,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 B表达逐渐下降 ,其中非典型增生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③从正常增生、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 ,PCNA表达逐渐增强 ,其中复合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明显高于单纯增生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P <0 0 5 )。④PCNA与PR表达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PCNA与PR B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PR水平变化不足以说明其在内膜增生过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PR B表达下降参与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 ,提示联合检测PR B、PCNA既可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也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孕激素受体(PR)及B亚型(PR-B)的表达,为临床内 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0 例,复合增生16例,非典型增生15例)的PR、PR-B表达,并对其中36例行外周血雌二醇(E2)、孕酮(P)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同时选取2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妇女作对照组。结果: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外周血E2、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增生期与不同类型增生过长患者的子宫内膜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B表达逐渐下降,其中非典型增生组PR-B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内膜增生过长患者PR、PR-B阳性表达组外周血E2、P与非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单次检测外周血E2、P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无临床意义。②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PR-B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癌变有关。③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外周血E2、P与内膜腺体细胞PR、PR-B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0例(增生期22例,分泌期18例)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PCNA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PCNA和bcl-2在肌瘤组织中表达均强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且分泌期强于增生期(P<0.01).但在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两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NA和bcl-2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子宫肌瘤的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子宫肌瘤的发生不仅与肌瘤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有关,而且与肌瘤细胞的凋亡受抑制有关.这种作用可能受到孕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