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焉耆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遵循勘探程序,坚持物探先行,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勘探初期,应用综合物探技术确定盆地第一口参数井,钻探结果不仅揭示了盆地的生、储、盖条件,而且发现了宝浪油田。随后应用构造--层序地层解释技术,部署了B1井并发现了宝北含油区块,针对该区速度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变速成图技术,精确查明了本布图背斜构造形态,进而探明其地质储量。在本东含油区块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阶段针对不同勘探对象采用相应的物探技术是焉耆盆地油气勘探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根据八道湾组勘探的要求,研究了储层的主要伤害因素,并针对这些伤害因素进行了油层保护技术技术研究,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探井提供客观、准确的资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焉耆盆地不同地层岩性特征和钻井出现的复杂情况,结合宝浪油田储层特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焉耆盆地不同地层和井型特点的钻井液体系及对付各种钻井复杂情况的钻井液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井资料与地质解释相结合研究,是测井解释发展的新领域.本文就是应用这种技术在新疆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加低频阻抗反演方法对焉耆盆地四十里城地区二维高分辨地震资料进行反演,使得分辨率有所提高,在储层预测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武好杰  刘炳 《河南石油》1998,12(1):31-35
定向钻井技术已是一项成熟的钻井工艺技术,河南油田在新疆焉耆盆地开展了新区定向井和丛式井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本文总结出了焉耆盆地定向井丛式井井眼轨迹规律,讨论了定向井井身剖面的设计和优越,综述了各种底部钻具组合及钻井参数对井眼轨迹的影响,获得了对定向井、丛式井钻井技术推广应用的新认识。并提出了以今后开展定向钻井工作的建  相似文献   

7.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焉着盆地的地震地质特点,利用多种地震解释和餐后处理技术,在勘探、开发阶段,对构造、储层、含油气性进行解释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 ,其中生代地层归属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元地层研究方法 ,分析了南北疆古生物、沉积旋回、岩石学、构造演化等特征 ,初步认为焉耆盆地中生代地层属南疆型 ,兼具南、北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9.
AVO处理技术及其在新疆焉耆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思耕  张宏等 《河南石油》2002,16(2):9-11,17
AVO处理分析是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振幅信息进行油气检测的技术。首先依据钻井资料进行AVO正演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的处理流程和保幅处理技术对野外地震数据进行AVO处理;依据AVO处理成果资料与各种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后,提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该技术多次为焉耆盆地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并经钻井证实,其成果资料为降低盆地探井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认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不发育,储集空间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残余粒内溶孔,裂缝为主,属低孔,低渗-特征渗储层,并对八道湾组储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储层发育的状况,以压汞参数作为储层定性评价的定量指标,把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储层分为5类,并指出了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明确了焉耆盆地勘探思路,指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可划分出北部凹陷及南部凹陷两个含油气系统,二者形成的关键时刻均出现在新生代,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密切相关,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各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匹配优于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为与小型断裂有关的复式油气藏,由于较大型断裂对油气保存不利,且含油气系统油气就近运移油气藏集中于生油窗内及其边缘,所以下一步的勘探应注意含油气系统生油窗边界地区的岩性圈闭和与小型断裂有关的复式圈闭。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油气系统分析方法,从生、储、盖、圈,成藏等方面对焉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从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评价,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泥质岩是好生油岩,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中等生油岩,而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为较差生油岩;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地层是盆地内的主力油源层,三工河组为主要含油气层段,中下侏罗统地层中发育的暗色泥岩是良好的盖尼,它们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圈配置关系,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可将盆地内油气藏划分为7种类型:(1)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2)断鼻油气藏;(3)断块油气藏;(4)地层油气藏;(5)砂岩透镜体油气藏;(6)断层一岩性油气藏;(7)背斜油气藏,提出焉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为燕山期,喜山期两期生油,两次运移积聚成藏,燕山期形成的油气藏于喜山期发生再调整分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3.
焉耆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速度上的快,对钻井速度要求较高。在广大技术干部的辛勤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创造了一套适合焉耆盆地地质特征的钻井工艺技术措施,使平均机械钻速由1994年的3.42m/h提高到1997年的5.94m/h,提高了42.42%。本文旨在对焉耆盆地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利于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所列技术措施对该地区的钻井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类似地层也可供鉴.同时重点突出了安全快速钻进的技术参数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质信息在焉耆盆地断裂封堵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焉耆盆地所开展的8条比较典型的开启或者封堵的断裂的研究入手,利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断面应力分析法”和“断面物质涂抹法”,发现该盆地内的断裂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开启或者封堵时的“临界值”分别为0.3333和5MPa,指出断裂的封堵性因其形成的时间、垂向上所在的部位和走向上所在的位置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结合断裂及断裂控制圈闭的各项地震地质条件,对该盆地无钻井的断裂进行了断裂的封堵性研究,为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同时指出,在探井资料比较少的地区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地质、地震资料来开展此项工作,并最终做出合理的、可信度较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焉耆盆地不同地层岩性特征和钻井出现的复杂情况,结合宝浪油田储层特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焉耆盆地不同地层和井型特点的钻井液体系及对付各种钻井复杂情况的钻井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个风险勘探区块。根据总公司“新区勘探要有新思路、新体制、新水平”的指导思想,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在焉耆盆地勘探中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油公司”模式来组织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新区勘探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油田在新疆焉耆盆地近两年的钻井井下事故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几起重大井下事故的原因、教训和经验,探讨了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在该盆地预防井下事故的措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与油气形成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显示,北部凹陷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分为两组(101~110℃和121~130℃),南部凹陷只有一组(101~110℃)。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表明,油气生成及成藏有晚白垩世(燕山期)和始新世以来(喜马拉雅期)两期。根据古地温恢复结果,北部凹陷有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和第三纪以来两期生油过程,燕山期古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新构造均是有利构造;南部凹陷主要生油期仅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燕山期及其前形成的古构造是有利构造。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19.
对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了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和技术关键,针对焉耆盆地宝221井储层特点,设计并实施了欠平衡泡沫钻井,并对该井的应用效果及经验教训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