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对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7月—2017年10月共81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P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按患者术前血糖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平均空腹血糖7.8 mmol/L,或平均随机血糖10 mmol/L,A组)及血糖控制良好组(平均空腹血糖≤7.8 mmol/L,或平均随机血糖≤10 mmol/L,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随访时VAS评分。结果餐前血糖A组平均(6.4±1.1)mmol/L,低于B组的(8.7±1.6)mmol/L(P0.001),随机血糖A组平均(8.5±1.7)mmol/L,低于B组的(12.3±2.4)mmol/L(P0.001)。随访时间10~19(16.1±3.2)个月。两组患者基线参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A组平均住院天数(12.1±2.4)d较B组(10.3±2.6)d长(P=0.027),A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0.4%高于B组的11.4%(P=0.042)。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LIF手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合理控制围术期血糖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治疗老年直肠脱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01/2013-12收治的确诊为直肠脱垂的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组20例和开腹手术组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成功,手术切除标本平均长度21.7 cm±2.2 cm和22.3 cm±2.1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118.0 mL±40.8 mL和156.0 mL±33.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 d±0.9 d和3.9 d±0.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 d±1.1d和9.9 d±1.7 d,两组平均手术时间146.0 min±22.3 min和115.0 min±16.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和4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36.0 mo±11.3 mo,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老年直肠脱垂安全、可靠,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小儿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对2006-04~2008-10期间14例输尿管末端畸形疾病患儿进行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年龄6个月~12岁,8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5例输尿管末端狭窄,1例输尿管开口囊肿,并与同期42例开放手术在平均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4例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年龄(5.1±4.2)岁,平均手术时间(128.9±52.1)min,与开放手术组相当(P>0.05),平均手术失血量(4.7±1.3)ml,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2.4)d,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所有病例无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输尿管排泄通畅,无返流,与开放手术组一致(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安全、有效,是一个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畸形的良好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右侧股静脉途径用封堵器封堵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成人PDA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左侧桡动脉-右侧股静脉途径封堵PDA(A组),经股动脉-股静脉途封堵PDA(B组)各20例,比较两组封堵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透视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封堵成功率、平均封堵伞直径、平均手术时间(53.17±10.93 vs. 54.28±9.85,P=0.476)、平均透视时间(16.00±5.64 vs. 15.39±5.20,P=0.139)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平均卧床时间明显短于B组(2.83±0.74 vs. 22.15±4.8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10.52%vs. 33.33%,P=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途径均是安全有效的,但经左侧桡动脉-股静脉途径封堵成人PDA的平均卧床时间短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前降支开口病变采用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87例,其中男66例,女21例,年龄41~75岁,平均(61.9±8)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cross-over术)44例和B组(前降支支架精确定位术)43例;观察两组间即刻手术成功率、手术对比剂总量、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安全性,并且术后临床随访1、3、6、12、18个月,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终点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手术全部成功,但A组的对比剂总量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耗时明显比B组少。术后住院期间两组肌钙蛋白I指标相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在TIMI血流,A组的前降支有更好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趋势。随访18个月结束时,A、B两组总的终点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不全(NYHAⅢ~Ⅳ级)、心绞痛发生、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再住院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降支开口病变行cross-over术较精确定位术相比更为简便、安全,远期临床疗效也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经腹与经会阴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95-03/2014-05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104例,患者被分为经腹手术组(n=64)和经会阴手术组(n=40).对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经腹手术组中,年轻男性患者多于经会阴手术组.经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和(165min±67 min vs 70 min±38 min,P0.001)住院时间(10 d±4 d vs 7 d±2 d,P0.001)高于经会阴手术组,但经腹手术组总复发率低于经会阴手术组(6.3%vs 15.0%,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近(10.9%vs 6.8%,P0.05).在经腹手术组中,患者术后出现便秘的情况较多见,而在经会阴手术组中,患者术后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则更多见.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在复发率方面,经会阴手术组高于经腹手术组.外科医师术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结合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A组)及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ACPC/BMP人工骨植骨(B组)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62 ~91岁,平均69.3岁;病程5h~11d.B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64~87岁,平均71.6岁;病程6h~13d.对该两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2.5年,平均18.3个月.A,B两组术后伤口愈合L/甲,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B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结论 三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微创ACPC/BMP人工骨植入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难以耐受或接受再次手术的高龄绞窄性腹股沟疝伴肠坏死患者一期疝修补术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腹股沟绞窄疝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腹股沟切口感染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术后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期处理坏死肠段加腹股沟疝修补术组(A组)23例,年龄80岁±6岁.未行疝修补组(B组)21例,年龄66岁±12岁.A组手术时间、APACHEⅡ评分长于(高于)B组(133min±12 min vs 116 min±12 min,10分±2分vs 6分±2分),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18 d±3d vs 17 d±3 d,P0.05),A组术后并发症16例,其中腹股沟区切口感染4例,B组术后并发症12例,其中腹股沟区感染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术后腹股沟切口感染概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诊18-36 mo复发率低于B组(0/16vs 4/18).结论:对于高龄绞窄性腹股沟疝伴肠坏死患者,如果术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一期行坏死肠段切除加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腹部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腰椎结核患者56例,年龄65~85岁,平均(74.37±8.13)岁,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腹部小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行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测量、置钉准确性和腰椎功能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00±4.51)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及椎弓根螺钉松动、退钉发生。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为(154.37±11.28)ml,B组为(297.28±3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2,P=0.000);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193.56±15.72)min,B组为(205.07±19.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7,P=0.000)。椎弓根置钉准确性,A组置钉准确率为85.80%(151/176),B组置钉准确率为84.18%(149/1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P=0.549)。术后A组出现并发症16例(57.14%),B组出现并发症17例(60.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P=0.786)。日本骨科协会脊椎功能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术前分别为A组(6.37±0.51)分、B组(6.41±0.6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P=0.952);术后1个月分别为A组(16.82±2.75)分、B组(19.03±3.5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8,P=0.036);末次随访分别为A组(26.71±3.91)分、B组(27.23±5.2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9,P=0.782)。结论 A组与B组手术方式比较早期疗效均比较满意,前者较后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合并胆囊结石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胃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56例,分两组,手术组A行单纯胃癌根治术治疗;手术组B行同期手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间、手术引流量和出血量、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B术后并发症率跟手术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B患者手术结束时间、手术引流量和出血量、术后住院观察时间跟手术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合并胆囊结石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4-01—2017-05期间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POEM治疗的77例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患者分为A组(25例),60岁的患者分为B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年龄60~79(64.92±5.54)岁,男女比例1∶1.08;B组患者年龄18~59(39.47±11.99)岁,男女比例1∶0.93;2组术前Eckardt评分(t=-0.720,P=0.474)、术前食管测压(t=-0.117,P=0.908)、BMI(t=-0.370,P=0.713)、病程(t=1.815,P=0.07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t=0.858,P=0.394)、平均住院时间(t=1.262,P=0.211)、肌切开长度(t=0.261,P=0.795)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X~2=0.075,P=0.784)、胃食管反流率(X~2=0.102,P=0.749)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1个月,A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平均(1.12±1.01)分,B组(1.11±1.02)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4,P=0.997);A组术后食管压力(17.63±8.57)mmHg,B组术后(18.37±9.81)mmH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44)。[结论]POEM用于老年AC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外科微创封堵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病例321例,其中行外科微创封堵154例(组A),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167例(组B)。结果组A手术成功率98.7%,手术时间(61.45±23.57)min,术后住院时间(5.06±2.01)d,并发症发生率20.1%,住院费用(2.94±0.42)万元。组B手术成功率98.8%,手术时间(25.28±10.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0)d,并发症发生率3.0%,住院费用(2.11±0.32)万元。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房间隔缺损,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外科微创封堵适应证广泛,无X线辐射,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介入治疗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有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70岁以上老年胃癌全胃切除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施行全胃切除的安全性。  方法 对 186例因胃癌施行全胃切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70岁 2 1例 (A组 ) ,<70岁 165例 (B组 )。  结果  A组与B组在TNM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肿瘤发生部位分布上无差别 ,A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要高于B组 ,分别是 90 48%∶65 40 % (P <0 0 5 )和 3 3 3 3 %∶15 76% (P <0 0 5 ) ,但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 2组无差异 (9 5 2 %∶11 5 2 % ,P >0 0 5 ) ,另外 2组手术病死率均为 0 ,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18 2 4± 4 99)d和 (17 14± 5 0 0 )d(P >0 0 5 )。  结论 在目前的手术条件下 ,对 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剜除术(TU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2例BPH患者分为两组,TUPKEP组72例,年龄52~90岁,平均(70.5±7.6)岁,前列腺质量27~126 g,平均(75.6±10.3)g;TURP组70例,年龄51~87岁,平均(70.2±6.8)岁,前列腺质量25~118 g,平均(73.8±9.9)g.两组患者术前年龄、前列腺质量、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873、1.0612、1.0832、0.9522、0.0000、1.0774;P值分别为0.7743、0.2904、0.2806、0.3426、1.0000、0.283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TUPKEP组72例均获成功(100.0%),TURP组成功69例(98.6%).TUPKEP、TUR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6.2±6.4)min、(58.4±9.6)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04,P-0.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9±12.2)ml、(148.6±14.3)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608,P=0.0000);两组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3.5±1.0)d、(5.0±1.0)d(t=8.9364,P=0.0000);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1.9)d、(7.0±0.6)d(t=4.9819,P=0.0000).TUPKEP组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失禁1例,继发前列腺出血2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5.56%,TURP组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2例,尿外渗1例,术后暂时性尿失禁2例,继发前列腺出血3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并发症发生率14.29%.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增加,IPSS、剩余尿量、QO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31、0.2543、1.2959、0.7252;P值分别为0.2676,0.7996、0.1971、0.4696).结论 TUPKEP与TURP治疗BPH的疗效相近,但TUPKEP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7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97例肝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28例归入A组,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69例归入B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1%(2/28),B组为10.1%(7/69),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B组为11.6%(8/6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平均住院日为(21.7±8.2)d(16~46 d),B组为(10.2±6.0)d(10~31 d),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减少失血量,同时注意围手术期管理的前提下,方可积极行肝叶切除术,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腹部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 2017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腰椎结核患者56例,年龄65~85岁,平均(74.37±8.13)岁,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腹部小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行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测量、置钉准确性和腰椎功能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00±4.51)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混合感染、结核复发及椎弓根螺钉松动、退钉发生。术中平均出血量 A 组为(154.37±11.28)ml,B 组为(297.28±3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2,P=0.000);平均手术时间 A 组为(193.56±15.72)min,B 组为(205.07±19.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7,P=0.000)。椎弓根置钉准确性,A组置钉准确率为85.80%(151/176),B组置钉准确率为84.18%(149/1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59, P=0.549)。术后A组出现并发症16例(57.14%), B组出现并发症17例(60.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74,P=0.786)。日本骨科协会脊椎功能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术前分别为A组(6.37±0.51)分、B组(6.41±0.6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P=0.952);术后1个月分别为A组(16.82±2.75)分、B组(19.03±3.5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8, P=0.036);末次随访分别为A组(26.71±3.91)分、B组(27.23±5.2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9, P=0.782)。结论 A组与B组手术方式比较早期疗效均比较满意,前者较后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接受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89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A组,n=52)和3孔胸腔镜手术组(B组,n=37)。对两组患者术中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镇痛次数均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术后12 h及24 h,B组患者VAS评分、Prince-Henry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χ2=10.250,P<0.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应用PFNA和DHS固定治疗58例65岁以上AO分型为A2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组33例,DHS组2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开始负重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价标准。结果 PFNA组31例,DHS组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0~15.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PFNA组(12.5±3.5)w、DHS组(13.5±4.5)w;至末次随访,PFNA组和DHS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3%和83.3%;股骨近端形态异常发生率PFNA组和DHS组分别为12.9%和33.3%,平均手术时间PFNA组为(40.3±12.7)min,DHS组(85.5±18.6)min;术中出血量PFNA组为(50.2±35.0)ml,DHS组(182.0±76.9)ml;术后引流量PFNA组为(30.5±9.6)ml,DHS组(100.5±10.7)ml;手术切口长度PFNA组(4.3±2.7)cm,DHS组(10.5±5.6)cm;开始负重时间PFNA组(10.3±5.7)d,DHS组(30.5±10.6)d。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股骨近端形态异常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开始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FNA和DHS固定治疗老年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但PFNA固定较DHS固定方法简便、微创、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阶段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早期预后,总结术后监护方法,提高监护质量。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于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新生儿142例(男性113例,女性29例),年龄11h~30d,平均(13.87±9.46)d;体重1.8~4.5(3.35±0.50)kg。根据手术年份将全组病例分为2组:A组(40例,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B组(102例,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根治手术114例,姑息术28例,延迟关胸70例(50%)。结果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8~1080(138.69±161.16)h,监护室滞留时间2~56(10.73±8.66)d。全组死亡12例(8.4%)。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以及感染的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P<0.01);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2h、监护时间≤7d的比例B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急性肾衰率、再插管率以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心排综合征、肺炎以及呼吸功能不全是造成本组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监护滞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保持内环境平衡以及呼吸管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术后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157例,其中急诊手术85例,择期手术72例。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平均体质量指数、血糖控制程度等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5%)低于急诊手术组(5.6%),P0.05;择期手术组住院天数为(10.5±2.1)d,急诊手术组为(13.4±2.7)d,择期手术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急诊手术组,P0.05;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68.5±15.7)min,急诊手术组为(93.4±20.1)min,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急诊手术组,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伴糖尿病患者有症状时,应常规切除胆囊,即使对无症状者也应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方式尽可能采用微创术式,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