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弓形虫ZS1株抗原基因的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CR技术,自行设计一对寡核酸引物(P1,P2),从弓形虫ZS2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编码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后用Fx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转化人大肠杆菌TG1,用氨苄青霉素和PCR初筛,将PCR扩增阳性的重组子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地构成建真棱型表达质粒pcDNA-P30,从而为进一步进行重组P30抗原的体外表达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和表达弓形虫虎源分离株(HT株)ROP5蛋白基因。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HT株中扩增出ROP5基因,将其克隆人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1650bp,编码549个氨基酸。其中前24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有12个核苷酸有差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两者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8.9%。转化重组质粒pETROP5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64800的重组蛋白,并且能与弓形虫抗体发生血清学反应,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5.6%。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弓形虫HT株ROP5蛋白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ROP2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ROP2 )基因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用于筛选弓形虫新的诊断抗原和疫苗分子。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 ,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OP2基因片段 ,再克隆到pGEX 4T 1质粒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 ,而后进行测序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进行ITP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 :ROP2基因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相符 ,约 1 0 4 3bp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 ,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 ;SDS PAGE及免疫印迹显示ROP2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 5 5kDa ,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1 7% ,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克隆并表达了弓形虫ROP2基因 ,为下一步弓形虫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虎源分离株中扩增出ROP10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该基因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其中前2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16个核苷酸存在变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但两者N-联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差异,两虫株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8.8%。转化重组质粒pETROP10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分子量为67.6 kDa的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3.8%。  相似文献   

5.
致密颗粒抗原(CRA1)是弓形虫的排泄分泌抗原之一。据已知的GRA1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1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表明获得了正确的GRA1基因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取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表面抗原SAG3目的基因片段,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作为候选抗原基因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弓形虫的基因组DNA,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PCR体外扩增SAG3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G3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扩增出的基因片段约1174bp,测序后鉴定其为弓形虫RH株SAG3基因片段。预测SAG3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785.2。能形成两个功能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前38(或39)位为信号肽序列。通过多种预测方法分析SAG3氨基酸序列抗原表位可能位于第10、50、80、95、160、180、220、250、300、330和360位点内或附近。结论成功获得SAG3基因,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广东省在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研究作了不少工作。本从弓形虫在广东发现及生物学特性,弓形虫循环抗原及抗体检测,弓形虫核酸检测及虫株分子差异性,弓形虫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表达与免疫4个方面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的已糖转运体基因(PfHT1),并将该基因克隆至pEGFF真核表达载体内使其高效表达,为研究DNA疫苗创造条件。方法:特定PCR引物的设计;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体外培养;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连接及PCR分析鉴定。结果:从恶性疟原虫簿南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性的编码FfhTl的基因序列.片段太小为1516bp,克隆鉴定结果表明插人片段大小正确。结论:体外成功扩增出恶性疟原虫PfHTl编码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并成功构建pEGFF-Htl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其结构、功能和免疫原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扩增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 HN)株GLURP基因 ,测定其基因序列 ,了解该基因的结构及在FCC1 HN株与其它分离株间的序列差异。根据GLUR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 3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FCC1 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 3个部分序列重叠的GLURP基因片段 ;并分别克隆入测序用PMD 18T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GLURP基因序列 ,应用软件辅助分析基因结构及进行同源性比较。恶性疟原虫FCC1 HN株GLURP基因全长 3711bp ,编码 12 36个氨基酸。FCC1 HN株与F32株GLUR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6 2 7% ;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5 78%。本文为继续进行FCC1 HN株GLURP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大肠杆菌工程菌中重组表达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并初步评价其免疫反应性。主要步骤为体外细胞培养速殖子,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ROP2基因全长,与pET-41 Ek/LIC载体通过基因重组直接连接,在大肠杆菌Rosetta^TM(DE3)pLysS工程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GST-6×His—ROP2,最后以重组蛋白与人源弓形虫抗血清的Western blotting反应评价rROP2免疫反应性。本研究获得了ROP2全长重组蛋白,初步证明其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改进弓形虫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分泌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并表达弓形虫复合基因SAG1-BAG1及分析重组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方法利用PCR扩增弓形虫SAG1基因,利用RT-PCR扩增弓形虫BAG1基因,通过酶切连接分别将SAG1、BAG1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构建复合基因SAG1-BAG1。将质粒pET28a-SAG1-BAG1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blot分析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复合基因SAG1-BAG1全长约1 407 bp,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Western-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弓形虫复合基因SAG1-BAG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Calpain-like基因重组蛋白。方法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提取总RNA,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SalI和EcoRI酶切位点。应用FIT—PCR扩增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片段,插入pGEM—T载体,提取重组质粒,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重组子经双酶切、PCR和DNA序列分析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从弓形虫RH株速殖子eDNA中扩增出316bp的Calpain-like基因片段;含pET32a/Calpain—like的重组质粒在宿主菌经诱导后,获得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的表达产物。结论成功地克隆和表达弓形虫RH株Calpain—like基因,弓形虫Calpain—like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筛选弓形虫疫苗候选分子和治疗药物的靶位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梅毒螺旋体Tpp17基因的扩增,克隆重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subsp .pallidum ,Tp)脂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17× 10 3]是一种很强的免疫原 ,感染后 1周内即可产生Mr 为 17× 10 3的抗体〔1〕。因此 ,我们用PCR扩增Tp 17× 10 3脂蛋白基因 (Tpp17) ,进行克隆 ,并对重组体pMAL Tpp17进行了表达。材料和方法主要试剂 :PCRmarker、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λDNA/HindⅢ EcoRⅠ ,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溴化乙锭 (EB)、溴酚蓝、十六烷基 三甲基溴化胺(CATB)、氨苄青霉素 ,购自Si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克隆人程序死亡蛋白(PD-1)基因并构建PD-1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用RT-PCR的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逆转录得到PD-1基因的cDNA,构建PD-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并纯化.用SDS-PAGE、DNA测序、氨基酸测序等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克隆到PD-1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cDNA,经DNA测序与已报道的序列同源性达99.8%.构建得到PD-1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PD-1蛋白.氨基酸测序证明表达蛋白的正确性.结论 成功克隆人PD-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得到纯化的PD-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D-1蛋白的功能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人工设计的IN - 1重组单链抗体 (IN - 1-scFv)的cDNA克隆。方法 参照 genebank中发表的IN - 1抗体的轻链重链序列 ,重新设计适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目的基因片段 ,将该基因双链分成 3 5个小片段合成 ,经退火、复性连接成目的片段后 ,克隆到经过BamHI和HindIII双酶切的克隆载体pUC18中 ,并转化大肠杆菌DH5a,抽提重组子 pUC18/744进行克隆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证明获得的基因序列与实验设计仅差一个碱基。结论 正确设计并合成了IN - 1重组单链抗体 (IN - 1-scFv)的cDNA ,为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恶性疟原虫FCCI/NH株PF332基因片段5’端巳知序列,设计台成了一条特异引物(SP);报据PF332基因的结构特点,又设计合成了一条非特异引物(NSP)。应用低严谨PCR技术(LSPCR),从恶性疟原虫FCC1/F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系列PF332基因未知片段。利用T-A克隆法将一560bp大小的片段克隆入测序用PMD-18T载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PCR扩增鉴定表明重组正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HIV-1蛋白酶的生物学活性,制备HIV-1 PR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方法用PCR方法扩增编码PR的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表达HIV-1 PR蛋白,用His抗体为一抗做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以纯化的目的蛋白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抗体滴度及其特异性。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PR成功构建,并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的PR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正确。用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免疫特异性。结论得到纯化的HIV-1PR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检测自然状态下病毒蛋白PR,为进一步研究HIV-1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和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HIV)Ⅰ型中国株E、B亚型代表株的结构基因gag。方法 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选择1份经部分gp120基因测序判定为E亚型和1份经部分gp120基因测序判定为B亚型的代表性样品。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外周血中的前病毒。获得了结构基因gag全长片断,并先后克隆到plin8Pr55和pFastBacl载体中,我们首次克隆到全长的中国株E亚型gag基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调查及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特别在进行放疗、化疗时更甚,因此癌症病人容易感染弓形虫,这个道理易被临床所理解,况且恶性肿瘤死于弓形虫脑炎、弓形虫肺炎均有文献报道,人体感染了弓形虫后(弓形虫可寄生于人体各脏器)是否易患癌症?目前虽有少数文献报道,但这个问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近年,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研制并供应了弓形虫循环抗原、抗体IgM、IgA、IgG系列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对研究恶性肿瘤病人弓形虫感染情况和机理探讨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TEM-1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通过PCR扩增TEM—1全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入pBK—CMV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TEM-1克隆菌株进行MIC检测,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检测其袁型,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其等电点(pls)。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TEM—1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重组菌产pl为5.4的TEM-1广谱酶,仅对青霉素类耐药。结论:TEM—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正确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