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卫星跟踪技术在候鸟迁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应用基于Argos系统的卫星跟踪技术开展候鸟迁徙研究以来,鸟类学家取得了许多利用传统鸟类迁徙研究方法所无法取得的成果。但在中国,卫星跟踪技术在鸟类迁徙中的应用尚属空白。作者利用参与中国首次应用卫星跟踪技术跟踪候鸟迁徙研究之机,对该技术用于候鸟迁徙研究的技术平台、主要内容和未来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揭示迁徙路线和重要停歇地点;寻找新繁殖地和越冬地;利用卫星数据对栖息地及其利用进行评价;探讨鸟类的迁徙策略。期望该技术能够成为中国濒危鸟类保护的有效方法,并尽快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鸟类迁徙导航定位机制的各种学说及机制,分析了人工设施对鸟类迁徙导航和定位的影响概况,提出了降低人工设施对鸟类影响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老铁山雀形目鸟类秋季迁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4年秋在辽宁旅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通过鸟类环志和直接观察的方法,对该地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秋季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5年共环志11 040只雀形目鸟类,发现8种保护区新记录种。结果表明,鸟类迁徙高峰大都集中在10月中下旬;气候条件与鸟类迁徙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优势种及种群数量均不同;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集群现象,但不同种类迁徙的种群大小又有差别;2004年雀形目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少于前4年,略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鸟类迁徙季节,夜间鸟击事故频发是机场鸟击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了解鸟类的夜间迁徙规律对于改进夜间鸟击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采用网捕法和声音记录法对沈阳桃仙机场夜间鸟类迁徙物种组成和迁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56种鸟类(占比88.9%)具有夜间迁徙习性,且以后半夜迁徙为主;鸟类夜间迁徙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和迁徙次序,春季鸟类迁徙较为集中,迁徙高峰在5月中旬,主要鸟类由鹌鹑、红尾伯劳、栗耳鹀、黑喉石鵖、普通夜鹰、黄眉柳莺等组成,秋季迁徙较为分散,迁徙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由鹌鹑、灰背鸫、红喉鹨、丘鹬、矛斑蝗莺和灰头鵐等组成.对夜间迁徙鸟类的危险等级评估发现,春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和红尾伯劳,秋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纵纹腹小鸮、灰背鸫和丘鹬.分别从夜间迁徙鸟类组成、迁徙动态、时间节律和物种危险等级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鸟击防范对策,为桃仙机场鸟击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自然标记物是研究鸟类生态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其呈现的信息更为真实全面,是一种日趋成熟的鸟类生态学研究方法。近几年该方法在鸟类迁徙生态学、取食生态学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展现出传统研究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目前该方法在我国鸟类生态学上的应用较少,基于此,从迁徙、取食等方面分别阐述稳定同位素在鸟类生态学上的应用,以促进我国鸟类生态学的快速发展和推动稳定同位素生态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6.
迁徙鸟类对中途停歇地的利用及迁徙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马志军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2005,25(6):1404-1412
中途停歇地是迁徙鸟类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之间的联系枢纽,对于迁徙鸟类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从鸟类的迁徙对策、中途停歇地的选择、鸟类在中途停歇地的停留时间、体重变化和种群特征以及中途停歇地的环境状况等方面,回顾了中途停歇生态学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迁徙对策理论的实验研究,小型鸟类在中途停歇地的停歇时间及体重变化的准确确定等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史林波 《生物学通报》1993,28(3):43-44,37
初中动物学教材指出:“关于鸟类的迁徙至今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没有研究清楚。例如:形成鸟类迁徙本能的历史原因是什么?鸟类迁徙的生理原因是什么?今后需要对这些问题做更进一步地观察、实验和分析研究。”笔者1987年在学生中成立以研究候鸟迁徙为目的的物候观测兴趣小组,开展了活动。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Walter J.Bock 《动物学报》2004,50(6):880-912
科学需要国际交流 ,国际会议也许是国际交流和认识其他同行的最好方法。然而 ,国际科学会议起步较晚 ,于 188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即是最早的国际科学会议之一。召开那次国际会议的起因是探讨鸟类生物学中一个超越国界的自然现象 ,即鸟类的迁徙。许多鸟类每年一次的南北迁移运动是鸟类生物学中最具魅力的问题之一 ,但 19世纪的人们对鸟类的迁徙了解甚少。在多国组成的欧洲 ,如果研究鸟类迁徙则必须进行国际合作。RudolfBlasius和GustavvonHayek制定了一个欧洲多国合作研究鸟类迁徙的宏伟计划 ,并得到了匈牙利 -奥地利王储的支持。与此同时 ,二人发表了一项公告 :于 1884年 4月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世界鸟类学大会 ,会议主题是鸟类迁徙。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收集和出版鸟类迁徙资料的方案。在 19世纪 90年代 ,由于大量的数据没有分析 ,因而这项计划被迫终止。第二届世界鸟类学大会于 1891年在布达佩斯举行。会议的主题仍然是鸟类迁徙 ,但增加了鸟类生物学中其它方面的议题 ,包括对R .B .Sharpe鸟类分类系统的总结。第三届世界鸟类学大会于 190 0年在巴黎举行 ,会议内容涉及到鸟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随后 ,世界鸟类学大会于 190 5年在伦敦举行 ,于 1910年在柏林举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于 1915年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鸟类迁徙时间的影响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鸟类环志的方法分析了2010至2019年河北秦皇岛两种鸟类春季迁徙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差异性的原因.选择环志数量较多的食虫鸟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和食谷鸟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  相似文献   

10.
卫星跟踪技术在鸟类迁徙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综述了利用人造卫星跟踪技术进行鸟类迁徙研究的现状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鸟类栖息地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的现状。指出了这两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这两项技术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弄清候鸟迁徙定向、迁徙路径选择的机理,揭开候鸟迁徙策略之谜,有助于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并预测环境变化给候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