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和规范沙利度胺的合理化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取2017年沙利度胺片处方122张,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寻找中外数据库、典籍、指南等循证依据,依照证据质量提出超说明书用药的推荐强度和干预措施。结果 沙利度胺片超说明书使用的主要类型为超适应证,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科室分别为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和口腔科,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临床疾病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根据超说明书用药分级管理制度,对超说明书用法进行循证分析,同意使用的有1种,限制使用的有5种,特殊使用的有5种,不同意使用的有0种。结论 沙利度胺片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应严格执行超说明用药制度,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宋向明  张威 《中国药师》2017,(12):2213-22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栓塞病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对沙利度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地塞米松联合化疗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药师与医师合作,发挥自身专业特点,提出治疗建议,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可以从药物角度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菲  姜明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5):892-897,903
目的 系统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其他药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7年9月1日前发表在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State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累计1 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沙利度胺组在有效率(OR=2.71,95% CI=1.87~3.93,P<0.05)、关节肿胀数(OR=1.68,95% CI=0.99~2.37,P<0.05)、关节压痛数(OR=2.22,95% CI=1.31~3.14,P<0.05)、红细胞沉降率(OR=12.93,95% CI=10.26~15.60,P<0.05)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用沙利度胺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R=0.93,95% CI=0.66~1.32,P>0.05)。结论 联用沙利度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汇总同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同煤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所有铂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对药物基本使用情况与患者用药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共有943例患者使用铂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45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铂类药物不良反应在中年女性中发生率较高,肺癌患者最多,占35.5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神经系统毒性。98.03%患者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应当密切关注铂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肿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1例患者因联合用药致癫痫发作的原因。方法: 1例68岁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因精神分裂症口服3种抗精神药物(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氯硝西泮片、富马酸喹硫平片),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降血糖,出现癫痫发作,临床药师分析发生该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 因5种药物联合用药,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导致癫痫发作。结论:由于多种药物无目的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熟悉联合用药时各药药理特性、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ICU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临床合理性及其疗效和安全性,为非ICU科室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非ICU科室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利奈唑胺注射剂或片剂的患者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分析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合理性,并统计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调查共纳入有效病例112例,其中用药合理为77例(68.75%),用药不合理35例(31.25%):用药无指征6例(5.36%),用药疗程不适宜15例(13.39%),联合用药不当11例(9.82%),8.04%的患者联用了4种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结果痊愈72例,无效33例,因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停用5例,因缺药停用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57%。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6例(23.21%)。结论:利奈唑胺在治疗非ICU科室患者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时临床疗效较好,但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需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分析中国知网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1~2014年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ADR发生时间、原发疾病及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47篇文献,48例。其中51~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多;每日用药20 mg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骨骼肌肉系统为主。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对1例不合理用药病例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针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复杂性尿路感染不合理用药,分析治疗方案,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如何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结果: 本例患者初始治疗选择莫西沙星不合理,且无联合用药指征。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纠正不合理用药。结论: 莫西沙星由于耐药性、药动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不用于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应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膜性肾病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1例膜性肾病合并肝损伤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分析,对糖皮质激素、保肝药、抗凝药、降压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监护,提出用药注意事项和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为医师、护士及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参加临床实践,临床药师为合理用药提供了帮助,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倪丹红  王萍  尹桃 《中国药师》2014,(8):1356-1359
摘 要 目的:了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Cs)临床应用现状,评价GCs的用药合理性,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单纯随机抽样,选取2011年某院使用过GCs的住院病历1 247份,进行病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GCs的总体不合理用药率为16.63%(206/1239)。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中,无指征用药占2.58%(32/1239),给药剂量不当占6.13%(76/1239)。入院病情较重、行冲击治疗时GCs使用不合理率较高。结论: GCs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较多不合理应用现象。建议医疗机构加强监督和管理,重视临床药学指导,规范用药行为,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促进GCs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袁海玲  何冰心  张文  赵静  谢华 《中国药事》2017,31(10):1214-1218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院辅助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调取我院2015年1-12月(干预前)和2016年1-12月(干预后)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出院病历1310份,比较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前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使用情况、患者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开展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后,患者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配伍禁忌及溶剂选择不当的比例,患者药品费用及ADR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前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开展辅助用药专项点评,可有效规范我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我院73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婕  程乐 《中国药师》2015,(12):2119-2122
摘 要 目的: 探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1日~2014年8月1日上报的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由碳青霉烯类引起的不良反应共7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例数相当,80岁以上人群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多。用药第1天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多。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用药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肾功能减退、患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药品说明书修订完善等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2021年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1824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人群特征显示性别无明显差异,0~9岁儿童报告最多,占38.43%(701例)。患者适应症及给药途径与药品说明书描述大致相符,但存在超剂量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分钟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损害多以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与现有药品说明书描述有较大差异;此外,用药后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及相关眼器官疾病也同样值得关注。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具有速发性特点,建议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并注重安全合理用药,尤其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咸阳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4—201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中,男68例,女55例,男性略高于女性;51~60岁组患者最多,占21.14%;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有6类,以理血剂引发的ADR最多,占62.60%;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72例(36.73%)。结论 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不可忽视,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陈艳  宋惠珠  洪远 《中国药事》2017,31(10):1224-1228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ADR监测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无锡市人民医院上报的瑞舒伐他汀钙所致肝损害ADR 9例进行分析。结果:在瑞舒伐他汀钙引起的ADR中,女性2例,男性7例,所发生的ADR均为肝酶升高、肝功能异常,其中有1例同时发生横纹肌溶解。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瑞舒伐他汀钙应用的监测,特别是用药期间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CK)的监测,正确进行用药安全评估,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娟  任威 《中国药师》2017,(4):700-702
摘 要 目的:为临床药师融入临床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老年急性胆管炎患者实施比阿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医师接受建议,调整比阿培南给药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临床上报的65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ADR报告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无过敏史的患者49例,构成比为75.38%;最易引发ADR的药品为血栓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骨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后1~7 d发生ADR的例数最多;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损伤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1.54%、20.00%;59例(90.77%)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以保障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1~2017年6年内在本院发生的242个病例和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集的30篇有关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与患者个体差异、临床使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相关.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反应,占80%,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等,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临床应用应加强监测.结论 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用药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种类繁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以应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严格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感冒气虚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4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7例)和治疗组(350例),对照组服用小儿解表口服液和馥感啉口服液模拟剂,治疗组服用小儿解表口服液模拟剂和馥感啉口服液,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消失率,并对其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1%、98.29%,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9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发热、恶风、咽红肿痛、咳嗽的单项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塞、流浊涕的单项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感冒气虚风热证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洋  肖隆灏  李霖  张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523-2528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7年6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参麦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41~60岁,在用药10 min以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5.76%,以心血管和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0.69%、15.93%。结论 临床应加强参麦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