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华  赵瑞雪  沈弋  张浩楠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02-2023050002
本文选取中国西北地区90处重点丹霞地貌(广义)地质遗迹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遗迹进行景观特征分析,并采用Arc GIS进一步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我国西北地区丹霞地貌的整体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方向“L形”分布,本文运用最邻近指数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得出其空间结构类型为集聚型,并形成5个高密度区。目前,研究区存在保护利用家底不清、顶层设计匮乏等问题,未来应通过建立丹霞地貌脆弱性评价和措施体系,推进世界丹霞地质遗迹品牌和IP建设等途径,探讨西北地区丹霞地貌(广义)保护利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09-116
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奇特优美、得天独厚,尤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其中岩溶洞穴资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思路的提出和开展,摸清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分布特征规律以及保护利用现状,成为了兴文县旅游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通过本次对兴文县276处岩溶洞穴资源的调查,对其中有价值的187处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兴文县岩溶洞穴发育规模较大,发育方向主要受北西-南东向、南西-北东向构造控制;岩溶洞穴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三叠系嘉陵江组与二叠系栖霞组与茅口组最为发育;从岩溶洞穴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主要分布于褶皱构造的前端近翼部;从保护利用现状来看,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利用率相对较低,保护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奇特优美、得天独厚,尤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其中岩溶洞穴资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思路的提出和开展,摸清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分布特征规律以及保护利用现状,成为了兴文县旅游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通过本次对兴文县276处岩溶洞穴资源的调查,对其中有价值的187处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彭小华  吴昊  张俊良  王扬  祝捷 《地球学报》2024,45(2):252-264
本文是在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获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 研究“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地貌景观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 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类型有狭缝式、石蘑菇式、天生桥式, 其中狭缝式丹霞的景观特征为“窄狭、多弯、韵律、多彩”, 同时也是典型的“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 石蘑菇式丹霞造型奇特, 天生桥式丹霞地貌整体规模宏大, 这两者发育都严格受控于垂直节理和外力作用的侵蚀; 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 计算获得志丹猫巷狭缝式丹霞地貌的暴露年代有两期, 分别为(0.75±18)~(0.83±0.14) ka和(1.14±13)~(1.29±0.30) ka, 安塞王家湾石蘑菇式丹霞地貌暴露年代为(1.76±0.45)~(1.77±0.15) ka, 这两处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年代都在全新世(Qh), 前者晚于后者, 地貌较年青; 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计算获得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侵蚀速率为(39±3.3)~(104±24.4) cm·ka–1, 与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地表和基岩得到的侵蚀速率对比, 这两处典型丹霞地貌的侵蚀速率较大, 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的演化始于白垩纪红层的堆积, 大致都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 初步揭示了地质构造、上覆黄土盖层以及流水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和影响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形成, 演化阶段总体都处于青年晚期。  相似文献   

5.
福建宁化白垩纪红层盆地位于华夏古陆武夷隆起西南部,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区,自上新世以来,盆地内上白垩统崇安组紫红色巨厚层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经漫长地质时期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缓慢雕塑,发育丹霞崖壁、石堡、石峰、石柱、石墙等正地貌,局部发育线谷、巷谷、峡谷等负地貌,构成一幅老年期丹霞地貌景观,是开展老年期丹霞地貌科研、科考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6.
钟美玲 《地质与勘探》2018,54(2):389-394
选取腾冲典型的53处地热景观,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景观平均分布值与不平衡指数,揭示地热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性因素。研究表明:腾冲地热景观不平衡指数值小,表明整体分布均衡,地热景观数量地域相差不大;地理集中指数值稍大,且大于景观平均分布值。研究区地热景观小范围聚集于清水乡热海景区;腾越镇、中和镇、芒棒镇、曲石镇、猴桥镇、五合乡是地热景观开发潜力区。研究结果揭示了腾冲地热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地热景观保护及其全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多年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是干旱区水文循环研究不可缺少的水文要素,为了揭示我国西北地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合理开展不同尺度水文循环研究和建立对比标准,系统搜集分析了乌鲁木齐、银川、张掖、兰州、平凉、西安和拉萨七个地区多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银川、张掖和兰州四个地区的δ18O值夏半年明显高于冬半年,从全年尺度上来看只是受到了温度效应的影响;而位于关中盆地的西安地区则由于复杂的水汽来源,冬半年表现出受温度效应的控制,夏半年转为雨量效应控制为主。平凉地区δ18O与其它海拔相近地区(如兰州)相比5~9月份均偏负,这与平凉地区较弱的城市热岛效应有关。西北地区大气降水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均在全球大气降水的变化范围之内,除平凉和拉萨外,其它几个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说明这些地区的降水是在干旱环境下经历较强程度的蒸发条件下进行的,且在降水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了局地二次蒸发凝结等水汽循环的影响。而该区域大气降水的氘盈余(d值)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特点,表明冬半年和夏半年水汽来源不同或者水源地的蒸发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目前共查明地质遗迹951处,其中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各具特色,可划分为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山、湘中丘陵和洞庭湖平原6个特色明显的地质遗迹分布区,其中武陵山区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目前省内大部分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建议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类型、形式和模式,并完善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电磁测深和野外地质调查, 从物质基础、构造作用和外营力作用等方面阐述江西宁都丹霞地貌景观的地质特征, 探讨丹霞地貌主要的成景地层和形成模式, 并与东南部邻近地区典型丹霞地貌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宁都地区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主要是晚白垩世河口组和塘边组, 地壳抬升使红层暴露于地表, 在流水侵蚀、崩塌等地质作用下, 塑造了如今的丹霞美景.与东南部邻近地区典型丹霞地貌对比, 发现受地理条件和丹霞地貌发育演化阶段控制, 宁都丹霞地貌与东南部邻近地区典型丹霞地貌既具有共同性, 也具有其独特性.新生代以来, 该区整体缓慢抬升, 白垩纪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期间, 受NE—NNE向断裂带活动影响, 发育切割红层的多级断裂和节理.宁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降雨量丰富, 在赣江及其支流共同作用下, 不同的岩性组合经差异风化剥蚀形成赤壁丹霞和红层丘陵地貌景观.这对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地学旅游资源, 支撑赣州脱贫攻坚工作, 以及对比研究中国东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322万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数据源,通过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家分析等手段,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建立西北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谱系。研究中首先统计了各地球化学区中W、Sn、Mo、Cu、Pb、Zn、Au、Ag、Ni共9种元素的富集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地球化学区进行排序;分别计算了各地球化学区和亚区W、Sn、Mo、Cu、Pb、Zn、Au、Ag、Ni等9种元素的异常显著度和综合异常显著度,据此对地球化学区和亚区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球化学区(Ⅳ-2)和(Ⅳ-2-4)小秦岭地球化学亚区分别为异常显著度最高的地球化学区和亚区,其中在小秦岭地球化学亚区中Mo异常显著度最高,异常规模最大,Au异常显著度次之。  相似文献   

11.
岩性特征的量化研究对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具重要意义。江郎山岩石岩性标本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江郎山方岩组砂岩、砾岩中SiO2含量高达55.5%-75.8%,火山岩碎屑含量高,石英晶屑多已被高温熔蚀,三爿石中多处贯穿有辉绿岩和橄榄玄武岩的岩脉和岩墙,其辉绿-间粒结构和斜长石与暗色矿物的组合,构成了抗风化能力强的岩体,使三爿石得以长期保存。洞穴岩石CaO含量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崖壁的三倍,且洞穴中岩石的胶结物多为方解石,其含量超过总胶结物的50%以上,使岩石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会发生类似石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从而导致岩体的破碎和崩塌,有可能形成诸如会仙岩、天宫洞等大型洞穴和凹槽。  相似文献   

12.
陕北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区是近年来国内外地学界的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探讨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性质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红色砂岩以中—细砂为主,SiO2和Al2 O3含量之和在85%以上,沉积环境为河湖相,为水动力中等,水面较浅的河流入湖三角洲河口区地...  相似文献   

13.
彭小华  吴昊  李益朝  张瑜  祝捷  党晨 《地球学报》2020,41(3):443-451
近期,通过对陕西靖边龙洲地区的丹霞地貌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了该地区丹霞地貌类型为丹霞正-负地貌的过渡类型——波浪式丹霞地貌。为了科学评价其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从成景地层岩石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外动力因素等方面来初步探讨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首先,研究区洛河组砂岩平行层理、大型风成交错层理对波浪式丹霞景观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成景地层洛河组紫红色砂岩,为一套风成沙漠相沉积,岩石胶结程度较差,硬度低易碎,是波浪式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晚白垩世以来,鄂尔多斯盆地掀斜,区内地壳普遍隆起,表现为靖边龙洲地区发育多级古夷平面和河流阶地,对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基础性控制作用;该区洛河组砂岩中发育多组节理、裂隙构造,将洛河组砂岩切割成块状,其对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和改造起着关键性控制作用;外动力因素上,靖边为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受西北风改造作用非常明显,是波浪式丹霞微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动力因素,此外,夏秋季的暴雨强烈冲刷侵蚀地表岩层,春秋季的寒潮霜冻,岩石发生冻融和崩落,对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形成也有重要改造作用;靖边龙洲波浪式丹霞地貌除了受到地质构造和流水侵蚀的约束外,风力吹蚀对微地貌的改造非常明显,这是该地区丹霞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动力因素和特色所在;该地区波浪式丹霞地貌的发育阶段可分为两期。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和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汀  赵逊  彭华  侯荣丰 《地球学报》2014,35(3):375-382
现代丹霞地貌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地质学家冯景兰先生和陈国达教授是最早命名并进行丹霞地貌研究的科学家,也是从那时候丹霞地貌这一地貌术语正式由我国地学家首先命名和定义,但是对丹霞地貌概念的理解达数十种之多,各有侧重。本文基于大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认识提出了典型和扩展丹霞地貌的概念和分类,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准确定义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构造地貌、丹霞水蚀地貌、丹霞风化地貌和丹霞重力地貌等类型,并对典型的代表景观特征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演化过程,从地质学的角度揭示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演化机理,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地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永安白垩纪红层盆地丹霞地貌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永安白垩纪红层盆地位于福建省中部永安市东隅,大地构造处于华夏古陆武夷隆起的西南部,盆地内晚白垩世崇安组紫红色厚层一巨厚层砾岩、砂砾岩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发育峰丛、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等正地貌和线谷、巷谷、峡谷、峡谷曲流等负地貌,构成风光旖旎的丹霞地貌景观。永安红层盆地丹霞地貌于上新世开始发育,现已处于中年期发展演化阶段,是开展中年期丹霞地貌旅游和科考的宝贵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18.
剑门地貌见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剑阁县剑门关一带,是一种特定的砾岩地貌,以发育砾岩悬崖绝壁、砾岩关隘、砾岩峡谷、砾岩山峦、砾岩峰丛等为特征,规模宏大,气势如虹。龙门山山前广泛分布,景观独特,与广东丹霞地貌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是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集地质构造、古生物、河流、热泉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漫长的地质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构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发育典型,多重要构造、地貌及地层记录。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公园内以承德砾岩为主要构景层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完整,露头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奇特,在我国北方罕见且较典型,在地学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学内涵。公园的建立及园内丹霞地貌区特有小环境形成的沟谷效应为生态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条件。同时,研究区内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极具观赏与美学价值,对承德旅游开发与规划独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