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引发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分离菌株的主要血清型、抗生素耐药情况、致病力的强弱以及传播流行趋势。方法对2017~2019年11起食物中毒爆发事件中分离的14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不耐热溶血素(tld)、耐药直接溶血素(tdh)和溶血相关溶血素(trh);采用脉冲场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的溯源分析。结果引发烟台地区食物中毒爆发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多样,但以O3:K6型为主(28.6%),分离菌株中11株(78.6%)表现为tdh阳性和trh阴性,3株(21.4%)未携带tdh和trh基因,对头孢唑啉(71.4%)、多粘菌素E(57.1%)、美罗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1%)均出现耐药情况,对氨苄西林(21.4%)、多粘菌素B(14.3%)为中度敏感,耐药谱显示没有出现对3种以上同时耐药的情况,但是42.9%的分离菌株对2种同时耐药情况。结论烟台地区引发食物中毒爆发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型为主,主要携带tdh,对头孢唑啉耐药和多粘菌素耐药普遍存在,具有聚集性爆发的风险,因此加强腹泻病的监测,充分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集中进行本地区分离菌株的病原特征研究是防控食物中毒爆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东部沿海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调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血清型和分子特征.共采集了288个贝类样品,采用MPN-PCR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用RAPD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考察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贝类中副溶血弧菌含量季节分布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共分离得到172株副溶血弧菌,其中1...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0年绍兴市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耐药表型和分子分型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绍兴地区检出的66株以甲鱼和螺类为主的水产品分离株和67株临床分离株,使用玻片凝集法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6株水产品分离株分为9个血清群和35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2:K28(18.18%,12/66);67株临床分离株分为4个血清群和10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3:K6(47.76%,32/67)。水产品分离株对9种测试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分离株仅对氨苄西林耐药;水产品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9.70%,13/66)略高于临床分离株耐药率(11.94%,8/67),且存在2株多重耐药菌株。52株水产品分离株分为51种带型,50个带型簇;63株临床分离株分为32种PFGE带型,17个带型簇;115株水产品分离株和临床分离株分为83种带型,67个带型簇。结论 绍兴市以甲鱼和螺类为主的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复杂多样,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较水...  相似文献   

4.
分析食品中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血清型及分子分型特点,为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和疫情溯源提供实验室数据。提取40株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分别用PCR检测VcrD1、Vp1680、VopP和VcrD2基因,荧光PCR检测tdh、trh和tlh基因。对40株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40株菌株均未检测到tdh、trh、Vop P和VcrD2基因,tlh、VcrD1和Vp1680基因阳性检测率为100%。40株菌株中含有16种血清型,其中9株未分型,主要血清型为O2∶K28和O5∶K17,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40株菌株共获得39个不同的PFGE带型,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本实验食品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未发现毒力因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呈分散趋势且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9年淄博市4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tlh、tdh、trh)、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9株患者分离株血清型鉴定为03:K6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2株环境分离株血清型...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源之一.尤其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副溶血弧菌成为控制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本文以从海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为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溯源及副溶血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溯源分析。方法对该起事件中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对分离的阳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结果本次从1份厨师和10份患者便及肛拭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dh毒力基因,神奈川试验结果阳性,血清型为O3:K6型。对11株阳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所有菌株获得相同的PFGE带型。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和PFGE结果,可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戴河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现况、耐药性和遗传特征,在2021年8月分析来自北戴河地区3家食堂和自采的26份海鲜样本,检出率为38.46%。对从中分离鉴定的10株副溶血弧菌通过PCR筛选4种主要毒力基因(tdh、trh、tlh、toxR),利用BD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并对分离株做二代测序,基于核心SNP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菌株tlh、toxR基因携带率均为100%),所有分离副溶血弧菌均不携带tdh基因或trh基因;抗生素氨曲南耐药率为100.00%、对氨苄西林中介耐药率为100.00%,对其余16种抗生素均敏感;10株分离株都含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ARB-18,这与其耐药表型相对应;一株分离株含有毒力基因mexE,其在同类研究中少有报道;共鉴别出9种不同的序列类型;食堂分离的部分菌株与当地海洋生物分离株同源性较高,部分菌株与纳入分析的国外菌株同源性较高。上述分析提示,当地副溶血弧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其来源复杂,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可能存在国外副溶血弧菌污染源,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主要存在于鱼虾贝等海产品中。人们在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海产品时,容易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几种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7年广州市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型鉴定,药敏实验,毒力基因(tdh、trh、tlh)、toxRS/new基因、orf8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析.结果 14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鉴定为O8∶K21,药敏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19年广州市售三文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特征进行研究,为防控因食用三文鱼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GB 4789.7—2013方法对90份广州市售三文鱼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定量及血清分型,分离株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通过PCR扩增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90份三文鱼样品中,有1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17.78%,阳性样品污染量范围为3.6~93 MPN/g,其中批发市场的检出率(27.50%)最高。MPN计数阳性管分离得到的72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凝集共分出11个O群血清型,分型率为80.56%,其中O11、O9和O6群为主要血清型,占51.39%,其他血清型分布较分散。72株副溶血性弧菌均含有tlh基因,且均未检测到trhtdh基因。药敏分析发现,全部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单酰胺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呋喃类等5类18种抗生素敏感。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达97.22%,少数分离株对哌拉西林(1.39%)和复方新诺明(5.56%)耐药。6.94%的分离株同时对2种抗生素耐药,未出现多重耐药。结论 广州市售三文鱼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程度较高,分离株的血清型呈多样化,主要为非致病株,但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存在危害健康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VP)的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对食物中毒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 对2020年从辽宁省内14个市内食源性疾病病人和食品中分离的VP进行PFGE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并分析。结果 44株VP(食源性疾病分离株22株,食品分离株22株)共分为15个血清型,9个血清群,有8株不能进行K分型,不可分型率为18.2%。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分为4个血清型、3个血清群,主要血清群为O3,其次为O1;食品分离株分为11个血清型、6个血清群,主要血清群为O2,其次为O1和O3。44株VP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68.2%,其次是氨苄西林22.7%、红霉素13.6%、阿奇霉素4.5%、头孢西丁2.3%、头孢噻肟2.3%。菌株主要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耐药性逐年增强,一些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出现多重耐药,且多重耐药株数量逐年增加。食源性疾病分离株较食品分离株耐药率高,血清型O3∶K6为主要流行菌株,且耐药率高,PFGE分子分型按相似度90%以上,可分为5种PFGE优势带型。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相似度较高,可聚类成3个组。而食品分离株相似度较低,除了两株菌相似度大于90%外,其余菌株间相似度均在85%以下。结论 O3与O1血清型菌株之间有高度同源性,提示O3与O1血清型菌株密切相关。食品分离株同源性较低,提示食品株间关联性较差。辽宁省2020年VP分离株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耐药趋势还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无锡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结果。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PCR、微量肉汤稀释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别对204株分离自无锡市各类监测样本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耐药试验和分子分型。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4株菌tlh基因携带率为100%(204/204),tdh基因携带率为82.35%(168/204),trh基因携带率为2.45%(5/204),食品及环境分离株与病患分离株tdh基因携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96.08%(196/204),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94%(6/204),食品及环境分离株与病患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耐药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04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过聚类分析,分为123个PFGE带型,相似度49.1%~100.0%,按85%的相似度聚类可分为18个带型簇。结论 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病患分离株大部分携带tdh基因;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PFGE型别呈多态性,优势带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规律及流行趋势,为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 对2019年辽宁省151株VP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评价3种方法间的关联性,同时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124株分离株可共分为18个血清型,27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PFGE的分辨力(DI)为0.97,REP-PCR的DI为0.95,ERIC-PCR的DI为0.93。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 2019年辽宁省临床VP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仍为O3:K6,食品VP分离株流行血清群仍为O2。PFGE、REP-PCR和ERIC-PCR 3种分型方法结果一致,且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和再现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起婚宴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及污染来源,为防控此类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实验室检测和病例对照分析等方法,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共调查疑似病例20例,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呕吐为主。最短潜伏期为4 h,最长潜伏期为35.5 h,平均潜伏期为16 h。3份病例的肛拭标本副溶血弧菌阳性,脉冲电场凝胶电泳进行图谱比对分析,发现3株菌株同源。病例对照分析表明可疑食品为香酥脆皮咸蹄膀。卫生学调查显示,熟制后的香酥脆皮咸蹄膀改刀时共用了粗加工生海鲜的砧板。结论 该事件是一起生熟厨具不分致食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餐饮单位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宣教,生熟用具予以明显区分标识,防止交叉污染,并积极落实其他各项食品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泉州地区食品污染风险监测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情况以及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方法 对各县区送检的食品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增菌培养和分离鉴定,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检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10份食品样本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5份,总检出率为30.95%;毒力基因检测中tlh基因100%检出,tdh和trh均未检出;药敏试验显示65株副溶血性弧菌对8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耐药最强的是多黏菌素E(27.70%,18/65),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阿奇霉素、萘啶酸、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9种抗生素不具有耐药性。65菌株通过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63种型别,菌株之间相似度为34.67%~100.0%。结论 泉州地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敏感性,菌株分布呈多态性,相互之间关系比较分散,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丰富功能性乳酸菌资源库,寻找具有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能力的优良乳酸菌出发菌株。方法: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潜力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生长代谢性能、胃肠液耐受性能、耐盐性、抗生素敏感性、抑菌谱等指标探讨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指示菌,筛选得到6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归类于类干酪乳酪杆菌、发酵黏液乳杆菌和植物乳植物杆菌。其中,类干酪乳酪杆菌A1抑菌活性最佳,24 h内菌落总数超过1×109 CFU/mL,发酵液pH值稳定在4.1左右,经人工模拟胃液处理2 h后,存活率为54.61%,再经人工模拟肠液处理8 h后,存活率仍可达45.46%,经10%NaCl胁迫处理24 h后,活菌总数>1×105 CFU/mL。同时,类干酪乳酪杆菌A1细菌素粗提物对13种致病菌呈良好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抑菌潜力,且对8种常见抗生素未见耐药性。结论:筛选得到了能够抑制副溶血性弧菌且生物学特性优良的类干酪乳酪杆菌A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一种可同时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富集的共增菌培养基SSV,达到同时检测3种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目的。方法 根据3株菌的营养需求,选择不同的培养基组分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选择性共增菌培养基的配方,通过OD600 nm、受损菌复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培养基选择性4个方面对SSV培养基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增菌培养基的成分为:蛋白胨10.0 g、KH2PO4 1.5 g、NaCl 15.0 g、LiCl 1.0 g,Na2S2O3 5.0 g、去氧胆酸钠0.05 g、甘露醇1.0 g、丙酮酸钠5.0 g,蒸馏水1 000 mL。SSV培养基能同时富集以上3株菌,37℃培养16 h后,3株菌的菌体浓度均达到107 CFU/mL及以上;SSV培养基对于受损的目标菌有良好的复苏效果,复苏后OD600 nm较于复苏前增长了3倍;同时多重PCR、培养基选择性也得到很好的验证。结论共增菌培养基SSV可用于同时培养沙门菌、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外膜蛋白OmpU对副溶血弧菌耐药性的影响,作者构建了副溶血弧菌中高丰度外膜蛋白OmpU缺失的突变株ΔompU。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发现ΔompU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生变化,其中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增加幅度最高。定量反转录PCR显示,在氨苄青霉素刺激下,野生型副溶血弧菌与ΔompU中肽聚糖合成基因转录水平普遍下调,而编码β内酰胺酶的基因VP_RS17515在野生型中转录水平高于ΔompU。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通过表达β内酰胺酶并降低肽聚糖合成速度的方式应对氨苄青霉素刺激,而OmpU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来影响氨苄青霉素的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