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诺如病毒(NV)和札如病毒(SV)同属人类杯状病毒(HuCV),是仅次于轮状病毒(RV)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研究对兰州地区急性腹揭住院患儿中SV感染情况、临床特点、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病毒性腹泻患者中札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明确札如病毒的主要基因分型和分子进化特点。方法:收集青岛市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散发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94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到札如病毒2株,对其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2株札如病毒属于基因型GIV。结论:青岛地区存在札如病毒感染,并已查明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腹泻患者中札如病毒(Sa V)的感染情况,明确黑龙江省Sa V流行的基因型别。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黑龙江省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560份,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粪便中的Sa V,对Sa 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部分衣壳蛋白区,对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7年1月—2019年12月Sa V阳性检出率为1.61%,男性检出率为1.73%,女性检出率为1.48%,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811)。6~<18岁组检出率最高(8.33%),其次为3~<6岁组(7.1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检出率。Sa V流行季节高峰在冬季。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4株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株GI.2型,2株GII.3型,1株GII.5型。结论 Sa V是黑龙江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之一,GI.2、GII.3和GII.5型是目前主要的检出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某幼儿园1起由札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和粪便以及环境样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CR核酸和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9年9月1-6日,通过病例搜索共发现病例16例,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8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16例,占100.00%).发病至痊愈间隔平均为2.50d,就诊组为2.12d,未就诊组为2.8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2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5日16:00-9月6日10:00,呈现点源传播方式,病例全部分布在小三班,罹患率为40.00%(16/40).病例样本核酸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均为阴性,札如病毒阳性9份,阳性率50.00%,确诊病例8例,其1例肛拭子和粪便均为札如病毒阳性.环境样本检测诺如病毒、沙门菌和志贺菌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是一起札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教室内接触可能是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2015—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8起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为切实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单位和疑似病例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起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报告疑似病例78例,波及人数301人,罹患率波动范围为15.79%~46.43%,平均罹患率为25.91%,疫情流行期最短10 h,最长10 d,平均2.6 d,发病学生年龄分布:3~5岁:64人,6~12岁:14人,托幼机构儿童与小学生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3,P=0.085);主要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恶心、腹痛为主;采集标本71件,检出阳性标本36件,检出率50.70%,病例和密切接触的标本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 χ2=7.013,P=0.01)。 结论 札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该加强札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蔓延;规范消毒,有效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杭州地区急性腹泻患者中杯状病毒基因型别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0年杭州地区92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用多重PCR方法进行杯状病毒检测,测定部分标本的阳性扩增片段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急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检出率为21.8%(201/920),其中诺如病毒(NV)G Ⅰ型25例、GⅡ型170例、札如病毒(SAV) 11例,4例为NV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1例为NVⅡ型和SAV混合感染.NV基因型别包括:GⅠ-1(3株)、G Ⅰ-2(1株)、GⅡ-4/2006b变异株(7株)、GⅡ-2(1株)、GⅡ-7(1株)和GⅡ-4/2008变异株(2株);SAV基因型别包括:G Ⅰ -2(5株)、GⅠ-1(4株)和GⅡ-1(1株).杯状病毒的流行在不同季节、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结论 杯状病毒是2009-2010年引起杭州地区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其病原具有病毒多样性和基因型别多样性,NVGⅡ-4/2006b变异株或类似株可能是2009-2010年杭州地区流行的优势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病毒性腹泻病原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状况,对优势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舟山市监测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样本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选轮状病毒,对阴性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诺如病毒RNA聚合酶与主要衣壳蛋白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反应,序列结果与GenBank已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测其同源性;并绘制成系统发生树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在35份诺如病毒扩增阳性样本中挑选病毒载量最高的Hu/Zhejiang/9/2006/CHN株进行测序,并与Hunter株、Farming Hill株等进行比对并绘制系统发生树。Hu/Zhejiang/9/2006/CHN株属于诺如病毒GⅡ-4群,与Hunter株和Lanzhou株形成的分支较接近,RNA聚合酶有部分序列与这2株完全相同。结论舟山市(海岛地区)病毒性腹泻病原中存在诺如GⅡ-4群,采用GDD基序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发现新的变异株的存在,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和基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特征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全球札如病毒(SaV)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通过万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2018年1月以前发表的SaV急性胃肠炎暴发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分析暴发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场所分布、人群分布、传播途径、病原学特征、患者临床症状等。结果 共收集到34篇SaV暴发文献,涉及146起暴发,发生时间范围为1976年10月至2016年4月。138起暴发报告了发生月份,均来自北半球,全年均有发生,8月发生最少,12月发生最多,主要发生于温度较低月份。报告暴发较多国家为日本、加拿大、美国和荷兰。共141起暴发提供了发生场所,常见的为托幼机构(48/141,34.04%)、长期看护机构(41/141,29.08%)和医院(16/141,11.35%)。31起暴发共1 704例病例具有临床症状信息,腹泻最常见(1 331/1 704,78.12%),然后分别为恶心(829/1 198,69.20%)、腹痛(840/1 328,63.25%)、呕吐(824/1 704,48.36%)和发热(529/1 531,34.53%)。119起暴发确定了病毒型别,其中GⅠ组(51/119,42.86%)和GⅣ组(45/119,37.82%)SaV较为常见,GⅣ组SaV引起的暴发在2007年突然增加,GⅠ组导致的暴发则在2008、2011-2013年报告较多。结论 SaV暴发主要为发达国家报告,寒冷月份高发,常发生于托幼机构和长期看护机构,主要流行株为GⅠ组和GⅣ组。我国SaV暴发防控工作较为落后,需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SaV暴发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7-2019年病毒性腹泻哨点监测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V)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型别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成人和儿童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1 957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NV GI和GII型别鉴定;对NV检测阳性的GII型标本应用RT-PCR扩增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1/ORF2铰链区,将获得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并进行基因型别和重组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腹泻患者中N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8, P=0.023)。各年龄组腹泻患者间N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04, P<0.001),其中1~<2岁年龄组腹泻患者NV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50%。2017-2019年湖北省NV感染呈现2个流行峰,高峰出现在10-12月间,低峰出现在3-4月。NV主要为GII基因型,其中以GII.4、GII.2和GII.3亚型为主。主要的重组型有GII.2[P16]、GII.4[P31]、GII.3[P12]和GII.4[P16]。结论  2017-2019年湖北地区存在多种基因型NV的感染,并发现不同的重组亚型。加强NV的基因型别监测和重组分析有利于掌握N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病原谱分布与流行特征。   方法   采集甘肃省2009-2018年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 以实时荧光链式反应检测病毒核酸, 以分离培养法检测细菌。   结果   4 406例标本中检出1 547例阳性病例, 病原阳性率35.11%。其中1 281例检出病毒, 病毒阳性率47.20%;287例检出细菌, 细菌阳性率8.57%。病原谱前五位是轮状病毒(46.04%)、星状病毒(13.37%)、诺如病毒(13.15%)、志贺菌(9.90%)和腺病毒(7.81%)。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志贺菌与非伤寒沙门菌在各年龄段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11月到次年3月病毒阳性率较高, 6-8月细菌阳性率较高。各病原流行季节不同, 四季都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   结论   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病例病原谱较广泛, 病毒性腹泻更常见,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加强持续性监测可掌握病原特征与流行趋势, 有助于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与季节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2008年6月~2009年5月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基因型。方法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3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对RV抗原阳性的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对6种流行的VP7基因型(G1、G2、G3、G4、G8、G9)和5种流行的VP4基因型(P[8]、P[4]、P[6]、P[9]、P[10])进行分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3份粪便标本中,125份为RV抗原阳性(39.94%)。对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分型,结果为G1型64.8%(81/125)、G2型2.4%(3/125)、G3型14.4%(18/125)、G9型0.8%(1/125)、G1+G3混合型16.8%(21/125)、G2+G3混合型0.8%(1/125);进行VP4基因分型,结果为P[8]型84.0%(105/125)、P[4]型4.0%(5/125)、P[8]+P[4]型1.6%(2/125),13份未分出型别。结论 RV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248例,用酶免法(ELISA)筛查RV,用RT-PCR方法对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8例腹泻样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份。对125份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G1型(46.4%)为最流行毒株,其次为G3型(17.6%)、G9型(7.2%)和G2型(4.0%),混合感染占14.4%,不能分型占10.4%。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06年G1和G3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南宁市诺如病毒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 199份,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检测,Excel2007整理信息数据,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人群中诺如病毒总阳性率为19.85%,GⅠ型占9.24%,GⅡ型占88.24%,GⅠ型和GⅡ型混合感染占2.52%。3月和11月阳性率高,武鸣区阳性率最高33.18%;各年龄段、性别、标本类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GⅠ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4,P=0.015)。31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南宁市GⅡ型的感染比GⅠ型更加广泛,流行时期是早春和秋季。监测范围应覆盖全市,规范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对阳性率高的年龄组进行重点采集。开展部分腹泻人群诺如病毒基因测序,为我市诺如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