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及玉米淀粉与丙烯酸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为接枝单体,K2S2O8-Na2S2O3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接枝工艺,并以吸水倍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淀粉与丙烯酸质量比1:4,引发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3.5%,交联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0.8%,接枝温度为35℃,接枝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对纯水的吸水倍率可达368%。  相似文献   

3.
淀粉多元接枝高效吸水剂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徐淮红  陈静 《化学与粘合》2000,(3):142-143,147
本文以对二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合成了高效吸水剂。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寻求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丙烯酸为原料,经接枝聚合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中吸水剂,着重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单体组成、反应温度地吸水剂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吸蒸馏不800-850g/g的超强吸水剂。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荆,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丙烯酰胺用量对产品的吸水倍率影响较大。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接枝共聚条件为反应温度50℃,引发剂用量0.6%,交联剂用量0.04%,丙烯酸中和度85%,丙烯酰胺用量20%。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烽酰胺(MBA)作交联剂。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和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到糊化淀粉上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丙烯醚、丙烯酰胺和顺丁烯二酸酐浓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六种实验方案合成的树脂吸水、盐水的性能最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蔗渣纤维为原料,丙烯酸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K2S2O8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蔗渣纤维(sugarcanebagasse,SCB)与聚丙烯酸(polyacrylicacid,PAA)的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scB—g—PAA)。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中和度对吸水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吸水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是以丙烯酸用量为标准,蔗渣纤维、K2S2O8、交联剂用量分别是10%、2%、0.1%,中和度为80%,共聚物吸水倍率最高为765.7g·g-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合成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与淀粉配比、碱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颖 《化工时刊》2004,18(6):53-5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木薯淀粉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有关聚合条件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吸水性能好,并具有良好加压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用FTIR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引发剂、交联剂不同浓度及丙烯酸不同中和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S2O8-Na2S2O3引发体系,通过控制引发剂、交联剂浓度,接枝产物吸去离子水可达920 g/g;采用玉米粉代替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产物吸去离子水可达870 g/g;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