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与玻璃体后脱离的图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ng N  Wei W  Zh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25-427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形态结构和治疗特点.方法对74例(79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超声检查、术中手术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玻璃体形态特点,分析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脱离,根据图像的形态特征可归纳为完全后脱离和部分后脱离两种.部分后脱离又分为"V"型、"L"型及后部玻璃体劈裂型,劈裂型多见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增生期.结论了解和掌握玻璃体后脱离及玻璃体劈裂的形态特点,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魏文斌  何守志  翁乃清  段欣荣 《眼科学报》2003,19(4):215-217,223
目的:观察玻璃体积血后玻璃体的形态变化及玻璃体劈裂的影像特征。探讨玻璃体劈裂形成的机制及术前认识玻璃体劈裂的意义。方法:总结玻璃体积血88例(97只眼),其中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32例38只眼:视网膜血管炎28例3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28例29只眼。术前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部分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超声图像与玻璃体切除术中所见相对比。结果:PDR组玻璃体劈裂发生率为18/38(47.4%),视网膜血管炎组为10/30(33%),视网膜静脉阻塞组为4/29(13.8%)。结论:不同原因所致的玻璃体积血均可能发生玻璃体劈裂,对玻璃体劈裂的认识有助于成功完成玻璃体切除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的:探讨老年性黄斑病变相关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31例老年性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切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黄斑部剥膜3例、视网膜切开1例。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在12个月以上者,黄斑区形成黄斑前膜和固定皱折,术后视力提高较少,均低于0.01;视网膜切开行黄斑下积血冲洗1例术后并发新生血管青光眼;27例发生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并且玻璃体腔为降解的血块。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有一定疗效,但手术最好在出血后半年内进行;视网膜切开冲洗易出现并发症,效果不好;对老年性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的手术因玻璃体后脱离及血块的降解使得手术操作较容易,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原因导致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的疗效及年龄等相关因素对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玻璃体积血患者76眼的资料,按玻璃体积血原因、发病年龄和玻璃体积血时间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导致玻璃体积血原因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性)患者31例(4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4例(3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0例(13%),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例(4%)。视网膜血管炎2例(3%),眼球钝挫伤2例(3%),单纯玻璃体积血2例(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例(1%),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1%)。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1.89,P<0.01)。年龄<45岁的青年组中,有2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导致玻璃体积血患者最多,共11例,占42%。年龄在45~59的中年组中,有1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导致玻璃体积血患者最多,共9例,占47%。年龄>60的老年组中,有3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性)导致玻璃体积血患者最多,共24例,占77%。在玻璃体积血时间分组中,各时间组术后视力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037,P<001)。1mo组共26例,术后视力主要为>0.3,共13例,占50%。2mo组共24例,术后视力主要为0.1~0.3,共10例,占42%。3mo组共11例,术后视力主要为0.01~0.09,共5例,占45%。>3mo组共15例,术后视力0.01~0.09和0.1~0.3,各6例,分别占40%。 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视力。玻璃体积血患者在1~2mo内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单纯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0年10月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40例(40眼),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期术后3-1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玻璃体积血切割术,术后3月视力≥0.6者10眼,视力0.1-0.6者20眼,视力数指-0.1者5眼,3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行睫状体冷凝术视力丧失。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于糖尿病性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性药物治疗长期不吸收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必要性。 方法:对28例28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并分析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关系。 结果: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玻璃体积血28例中,7例术前B超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而在术中发现3例裂孔,4例伴裂孔周围浅脱;28例患者术后视力(包括术后随访最佳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指/眼前以上者27例(96%),≥0.05者20例(71%),≥0.3者5例(18%),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尽早发现视网膜裂孔及浅脱离,阻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的早期误诊原因,探讨对急性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早期给予急性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药物治疗,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及时根据病情给予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结果急性玻璃体积血患者早期给予药物治疗,612天发现其中12例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术后1年随访,12例患者视力均较手术前有所提高,其中3例患者在取出硅油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二次行硅油填充术,至今尚未取出硅油。结论对于Ⅱ级以上的急性玻璃体积血,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早期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和视网膜情况,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应尽快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张冬松,赵培泉,陈钦元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不仅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而且由于积血机化可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本文总结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玻璃体积血10例(10只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积血原因及防治.方法 98例(128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8例(128眼)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中,发生玻璃体积血46眼(36.0%).结论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因素主要与病变程度、手术时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有关.对术后玻璃体积血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XLRS)及其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XLRS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患者21例2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微囊样劈裂病变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平均视力0.11±0.09,黄斑劈裂平均面积为(1.09±0.56) mm2.12只眼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并发玻璃体积血,4只眼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均行经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行内界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C3 F8或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9~1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1个月.观察视力以及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善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20只眼,占74.1%;维持不变者7只眼,占25.9%.平均视力提高至0.26±0.15.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00).27只眼视网膜解剖结构复位良好,视网膜平伏.OCT检查显示,黄斑劈裂平均面积(0.29±0.21) mm2,较治疗前黄斑劈裂平均面积显著缩小(t=10.358,P=0.000);黄斑微囊样病变得到明显的改善.随访期间4只眼出现并发症,占14.8%.其中,2只眼分别在手术后6、8个月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在手术后4个月出现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在手术后15个月因新发视网膜裂孔而发生玻璃体积血.给予再次手术治疗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提高XLRS患者视力,恢复视网膜解剖结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 ,经常引起玻璃体积血 ,少量玻璃体积血可自行吸收 ,但大量的积血往往难以吸收 ,严重影响视力甚至由于积血机化可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 RVO。现将我们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 RVO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病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 RVO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患者 72例 72只眼 ,其中男性5 0例 ,占 6 9.4 % ,女性 2 2例 ,占 30 .6 % ;年龄 17~ 78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眼后段并发症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7例(10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效果。其中玻璃体积血5眼,玻璃体积血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眼,周边劈裂腔进展累及黄斑2眼。所有病例均有周边视网膜劈裂及黄斑中心凹劈裂。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其余9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随访12~51月,平均38月,玻璃体积血者术后屈光间质透明,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且视网膜劈裂无明显进展。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用于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不仅可以清除浑浊的屈光间质,而且可以解除玻璃体牵引,阻止劈裂腔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改善和稳定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DRⅣ期患者1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后发生玻璃体积血25只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占本组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20.5%。积血发生在手术后1周内者8只眼,1周至1个月者6只眼,1个月以上者11只眼。25只眼中C3 F8填充眼占31.1%,硅油填充眼占6.1%;空气填充眼占33.3%;灌注液填充眼占26.3%。视网膜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9只眼。3只硅油填充眼中2只眼积血自行吸收,1只眼局部形成视网膜前膜,在硅油取出同时行前膜剥除;22只非硅油填充眼中6只眼积血自行吸收;2只眼积血加重,但未及时处理,1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脱离,视力无光感;14只眼观察2周积血无吸收后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12只眼1次手术处理后未再积血。随访结束时,视力无光感者3只眼,手动者2只眼,数指~0.1者10只眼,0.3及以下者4只眼,0.3以上者6只眼。 结论 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多数有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经过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41-24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症状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因为急性症状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双眼遮盖、半卧位及应用止血剂等对症处理,眼底可视度增加,及时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封闭,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充分认识急性症状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认真检查、寻找裂孔,及时行激光光凝封孔治疗是争取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非糖尿病性自发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及其与手术时机的关系。方法45例(46眼)非糖尿病性自发玻璃体积血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并联合眼内激光光凝等手术,并对不同时机手术的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月以内手术者术后视力均提高。1月以上手术者14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2眼,不变8眼,下降3眼。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和医源孔及术后高眼压。术中医源孔和术后视网膜脱离均为1月以上手术者。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非糖尿病性自发玻璃体浓密积血者疗效佳,并发症少。考虑玻璃体积血为视网膜裂孔所致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4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黄斑部剥膜、视网膜切开。结果 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视力提高明显,病程在12个月以上者,视力提高较少。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有一定疗效,手术最好在出血后6个月内进行,当玻璃体有后脱离及血块降解时手术易操作,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陈雨  朱晓华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68-769
目的分析儿童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特点,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眼科2000~2003年住院有随访记录的16例17眼儿童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手术方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Coat病4眼,先天性视网膜劈裂5眼,视网膜血管炎3眼,葡萄膜炎3眼。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下降1眼,不变2眼;其中术前0.05以上者仅2眼(11.8%),术后13眼(76.5%),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ats病、先天性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血管炎以及葡萄膜炎为儿童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儿童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4例(24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膜剥离、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硅油或长效气体眼内填充等治疗,部分病例联合巩膜扣带术;随访3~24mo,观察疗效。结果:24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期间,19例视网膜保持平复,5例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经再手术视网膜复位,另2例因眼球萎缩未再手术。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多伴有浓密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嵌塞及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通过适时的玻璃体手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