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和应用(三)表面活性剂和油对中相微乳液的影响山东大学化学院李干佐,隋华,王秀文(济南,250100)在三次采油中,中相微乳液(即WinsorⅢ型)是非常重要的体系。根据第(Ⅱ)部分Bourrel等人提出的方程R值的大小能判别...  相似文献   

4.
5.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及其应用(二)内聚能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及其应用(二)内聚能理论扬州大学师院化学系郭荣,李干佐,刘木辛(扬州225002)内聚能(CohesiveEnergies)是描述表面活性剂、油、水所构成体系中,各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内聚能理论首先是由Win-sor提...  相似文献   

6.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和应用(一)分子有序组合体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山东大学李干佐,徐桂英,陶诚(济南市250100)1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各种结构分子有序组合体的概念是逐渐提出的。开始Thomas于1980年提出 ̄[1]“OrganizedAs-s...  相似文献   

7.
8.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9)为表面活性剂,NaCl为无机盐,正辛烷或柴油为油相,考察了正丁醇、异丁醇和仲丁醇3种助表面活性剂及其含量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助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微乳液体系相态由WinsorⅠ经WinsorⅢ到WinsorⅡ型转变。对正辛烷微乳液体系,正丁醇、异丁醇和仲丁醇所对应的微乳相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91.63%、80.00%和65.49%;对柴油微乳液体系,对应的微乳相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68.42%、68.29%和63.33%,3种助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对正辛烷的增溶性能更好。通过醇度扫描实验,对每种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分别筛选出WinsorⅠ和WinsorⅢ型微乳液配方,考察了油水体积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油水体积比的增大,所有体系最终均变为WinsorⅠ型;初始为WinsorⅢ型的体系转变为WinsorⅠ型所需的油水比更大。  相似文献   

9.
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醇醚糖苷(AEG)/醇醚羧酸盐(AEC)/醇/乙草胺/水体系的微乳液相行为,讨论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对乙草胺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影响,并通过电导率测定,研究了乙草胺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转变。结果表明,随着助表面活性剂醇碳链的增长,乙草胺微乳液的微乳区面积逐渐变小,而液晶区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大;以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正丁醇的质量分数〔m(正丁醇)/m(AEG+AEC+正丁醇)〕对微乳区面积有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阶段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成果,详述了助表面活性剂醇的作用机理、研究状况以及应用情况.助表面活性剂能改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亲水亲油平衡性,调整水和油的极性.随着微乳液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醇/正庚烷/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盐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0.25%~5.6%)、醇的种类(丙醇、丁醇、戊醇和己醇)和丁醇浓度(2.0%~6.0%)以及油的种类对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最佳含盐量S ̄*、盐宽△S和界面张力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嗡/醇/正庚烷/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本文系统研究了盐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0.25%~5.6%)醇的种类(丙醇,丁醇,戊醇和己醇)和丁醇浓度(2.0%~6.0%)以及油的种类对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最佳含直S,盐宽△S和界面张力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胶束和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C_(12)H_(25)SO_3Na)和多种烷基羧酸盐(CnH_(2n+1)COONa)的复配,研究了复配对胶束与微乳液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对揭示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对探索复配的基本规律都有实际意义;同时,对三次采油、日用化工等许多应用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张达志  冷士良 《广州化工》2012,40(22):98-100
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界面相行为,考察了中间联接基团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配比、醇链长和烷烃链长对相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链联接基团较易形成单相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用量较少且有较高的含水量;随着烷烃链长增加,形成O/W区域所需表面活性剂含量增加,且区域面积在逐渐减小;醇链长改变时,沿着油-(S+A)轴都能形成W/O型微乳液。  相似文献   

1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溴代癸基吡啶复配时,中相微乳液形成和特性,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盐度和正丁醇浓度对中相微乳液形成,相态和界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寻找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不同值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中相微乳液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选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烷基糖苷1214(APG 121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95%纯度鼠李糖脂(R-95%)这6种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其乳化性能和临界胶束浓度进行筛选,结合其形成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粒径分布和界面张力分析其特性,并提出微乳液增溶油能力和增溶油成本。研究表明:APG 1214、SDBS、Tween 80乳化性能好、临界胶束浓度低具有更易形成微乳液的优势;5种表面活性剂(Tween 80、SDBS、APG 1214、SDS、AES)均可与正丁醇、水和3号白油自发形成单相微乳液,单相区面积大小为AES型>SD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大增溶油能力大小为SDS型>AES型>APG 1214型>Tween 80型>SDBS型,最低增溶油成本大小为AES型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双生表面活性剂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醇/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绘制了其拟三元相图,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及0.1mol/LKCl、NaOH、HCl溶液对微乳区域的影响,利用电导率分析了微乳液的结构类型。结果表明:以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作为乳化剂,可以制备稳定的微乳液。在中等链长范围内,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醇类,链长的比链短的醇具有更好的助活作用。电解质溶液一般使微乳区域缩小,以电解质溶液或纯水为分散介质的微乳液的电导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通常由水、油、盐、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各组分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增溶情况都有影响。本文利用Winsor相图和ε-β鱼状相图来研究无机盐种类、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无机盐浓度或醇量增加,微乳液都会发生从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的相转变,但具有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无机盐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不同。无机盐在微乳液体系中主要与表面活性剂的反离子发生作用,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的微乳液体系,无机盐阴离子的作用比较强,且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大,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越大。通过对不同无机盐条件下的界面组成及增溶参数分析可知:无机盐种类的改变对鱼头、鱼尾点表面活性剂含量及醇在界面层中的分布影响较小;无机盐中阴离子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大,阳离子的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烷基聚葡糖苷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i)为表面活性剂,C4~C6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与水一起得到微乳液体系。研究了在不同烷基链长度的醇作用下,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烷基聚葡糖苷形成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以及δ—γ相图,并用HLB方程计算了微乳液界面的一些重要参数。发现使用较长碳链的醇以及用较长碳链的APG均有利于单相及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并对此进行了解释,同时确定了单相微乳液效率最高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