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肱骨外髁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术中实行手法复位,经C型臂X线机摄像证实复位成功,即自肱骨外髁经皮穿入2mm克氏针通过骨折线达近折段3~4cm。术后用石膏屈肘90°位固定,使肱骨髁上骨折达到准确的复位与固定。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治合率达100%。结论:说明自肱骨外髁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达到准确复位、稳固固定;对骨折处软组织损伤小,保护骨组织的血液供应,使骨折愈合快。这样又有利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使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无手术瘢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任增煜  赵博  严笑 《陕西中医》2014,(10):1323-1324
目的:观察两步手法复位固定治疗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62例,第一步大体复位让一助手握持患儿上臂近肩部,另一助手握持前臂近腕部作对抗牵引,两掌心置于骨折端内外两侧作相对挤压,以矫正侧方移位,双手拇指置于远折端背侧尺骨鹰嘴处向前推顶,其余四指环抱近折端前面向后按压,同时令持前臂助手顺势屈肘至半伸直位,前臂桡偏15°,用超肘、超腕石膏托固定即可;第二步解剖对位根据X线片复查结果,进一步调整、纠正移位,并恢复前倾角,以功能位过腕石膏夹外固定。结果:49例达到解剖复位,11例近解剖复位,2例复位不满意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51例肘关节伸屈活动自如,无肘内翻畸形,功能恢复良好,9例携带角小于建侧,为肘内翻,但功能尚可。结论:两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对难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既使患儿免除了手术痛苦,也使骨折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同时又极大的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期配合中药薰洗、推拿,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24例。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对位20例,功能恢复较好的满意效果,治愈率达83%。结论:说明正确的手法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推拿、功能练习,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江惠照 《新中医》2004,36(3):31-3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患者依据肱骨髁上骨折的损伤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86例,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17例,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34例。结果:优92例,良28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9%。结论:选择性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骨折远端旋转中立位为参照旋转肱骨近端对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以骨折远端旋转中立位为参照,旋转近端对位远端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84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随访,84例均为闭合骨折,按Garland分型,其中Ⅱ型10例,Ⅲ型7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 h至6 d,中位数15 h,均在全麻下和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2枚克氏针分别于内外上髁交叉固定,并行石膏外固定。结果:84例病人均一次复位成功,术后X线片示解剖复位72例,近解剖复位12例。84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术后3~4周临床愈合,参照Flynn功能评分法评定,优76例,良8例,无再移位和肘内翻发生,无Volkmann挛缩发生。结论:该治疗方法复位固定时有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影像为依据,简单省力,并有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副损伤小,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坤明 《四川中医》2005,23(3):78-79
目的:总结分析45例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手法复位及固定方法。方法:手法复位,极度屈肘位超肘关节固定外加“8”字绷带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45例患儿有28例达到解剖对位,17例达功能对位,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肘内翻。结论:极度屈肘位超肘关节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肱骨髁间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54例肱骨髁问骨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尺神经损伤加重病例,优良率74.1%,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骨折愈合时23-6个月,平均31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手术内固定方式、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是影响该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Y型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冯兴华 《新中医》2006,38(12):32-33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优66例(手法治疗53例,手术治疗13例),良18例(手法治疗11例,手术治疗7例),可7例(手法治疗3例,手术治疗4例),差4例(手法治疗1例,手术治疗3例),优良率为88.4%,总有效率为95.8%。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手法治疗,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手法整复不满意或对位较差的陈旧性骨折,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81例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81例均采用C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整复或手术开放复住、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中解剖复住,保留尺骨嘴窝的完整性。结果:本组2例并发轻度肘内翻,随访时间最长5年,优良率为97.5%,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绪论:通过本组81例手术治疗,认为手术精确复位骨折端、骨折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可显著降低肘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外髁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伸直型20例,屈曲型3例。采用静脉全麻或臂丛麻醉,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然后经外髁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针孔感染,无Volkmann挛缩,无尺神经损伤,无明显肘内翻畸形。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外髁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防止Volkmann挛缩,尺神经医源损伤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沈海 《四川中医》2013,(7):102-104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稳定性儿童肱骨近端骨骺骨折的治疗,总结体位性尺骨鹰嘴牵引对经闭合手法复住后的骨位稳定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35例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骺骨折住院儿童,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卧位肩前屈90。位尺骨鹰嘴牵引治疗。院外6~12月随访,平均9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5例患儿均在整复术后6~8周临床愈合,随访期末评分优33例。良1例,可l例;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病例。结论:闭合手法复位后,卧位肩前屈90。位尺骨鹰嘴牵引治疗能有效维持肱骨近端骨骺骨折的断端稳定,提供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解剖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病人。按内同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3例,DHS内同定组22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和DHS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短,且术巾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少。结论:1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塑型良好,术中创伤比DHS小。2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与DHS治疗粗隆间骨折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髋内翻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应严格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粗隆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感染及血栓,外敷接骨丹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粗隆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其中优30例,良5例,差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配合中药外敷,骨折可以有效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共收治14例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外髁骨折患者,且均行手术治疗。髌骨骨折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钢丝环扎固定、髌骨下极切除、髌韧带重建,股骨外髁骨折采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或克氏针固定。结果:1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3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髌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外髁骨折,基层医院漏诊率较高,术前应认真阅读X片,对可疑者可作膝关节CT等以便明确;治疗上应注重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其有效固定;手术切口建议采用髌骨下弧型切口与膝关节前外侧切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26-128
目的 :观察缪刺结合超声药物导入加运动疗法治疗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股骨髁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行缪刺与超声联合药物导入加运动疗法,对照组行单纯运动疗法。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治疗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8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缪刺结合超声药物导入加运动疗法治疗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6例股骨髁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股骨髁部骨折患者,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5个月,平均15个月.按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定标准,优14例,良2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2.61%.结论: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疗效确切,经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关节内粘连,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后双切口入路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3月,笔者采用外后双切口入路治疗外踝后踝骨折56例,评价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0~15个月,平均12.5个月。踝关节功能评价:优38例,良16例,不良2例,优良率96.43%。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11~17w,平均12.9w。结论:外后双切口入路是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良好入路,显露清楚、组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经皮加压带锁肱骨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简化带锁髓内钉的使用方法,提高带锁髓内钉的临床疗效,根据国人肱骨近端及骨髓腔的解剖特征,自行研制出一种经皮加压带锁肱骨髓内钉.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各项性能指标能达到肱骨骨折生物力学固定的要求,可用于肱骨骨折的治疗.经107例临床观察应用,从固定力度、复位结果、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使用难易程度、病人医疗费用等方面来看,该方法均优于常用的其他带锁髓内钉.表明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肱骨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钢板 (简称 DCS)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应用技巧。方法 :对 1 0 6例股骨远端和 /或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 DCS内固定术。通过对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部立体形态的再认识 ,归纳拉力螺纹钉的定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 9~ 36个月 ,平均 1 8个月 ,总有效率为 91 .7%。术中定位导针的放置方法概括为“3.2 .1”定点法和“3线”定向法。结论 :DCS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熟悉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的解剖形态比单纯在 X线照射下放置定位导针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肱骨外髁的电测实验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测实验方法探讨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的发生机制和合理的固定方法。取一具6岁儿童新鲜尸体的肘关节,处理后粘贴电阻应变片,模拟肘关节伸直和屈曲45°状态下前臂旋前、中立、旋后6种体位,和屈曲90°时前臂旋前、中立、旋后3种体位的应力测定,结果显示肱骨外髁前后部竖直方向的应变无论伸肘还是屈肘均为压应变,屈肘45°位为拉应变。肱骨外髁在屈肘90°前臂旋后位时,水平方向的压应变最大,中立位次之,旋前位时其前方呈拉应变。提示肱骨外髁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肘关节半屈曲位,骨折后最佳的固定体位是屈肘90°前臂旋后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