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肋烟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白肋烟处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行了探讨.改进后的白肋烟处理工艺提高了各工序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加料的控制精度,有利于所加料液的充分吸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在白肋烟处理过程中,各工序工艺参数的确定和控制是白肋烟处理的关键.实验发现真空回潮后,烟叶的主要致香成分略有增加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白肋烟烘焙前的含水率有利于提高白肋烟的吸味品质;提高白肋烟烘焙前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白肋烟的香气质量.白肋烟烘焙温度的选择要结合致香物质分析和感官质量评吸的结果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白肋烟烘焙关键工艺参数设置与加工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白肋烟烘焙过程中干燥气流温度与干燥终端含水率之间的关系,选择确定适宜的热风风量和排潮风门开度、铺叶厚度、烘焙时间等配套参数,进行了白肋烟叶组不同干燥模式、干燥气流温度及干燥终端含水率等关键工艺参数与烘焙处理后白肋烟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采用“先高后低”的干燥气流温度模式,选择130℃、130℃、110℃、110℃的干燥气流温度和4%~6%干燥终端含水率的参数设置,最适于F白肋烟叶组感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白肋烟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对4种国产白肋烟进行加工工艺试验,并对白肋烟处理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白肋烟烘焙质量不仅与干燥区气流温度有关,而且与烘焙时的湿度条件密切相关,干燥区气流湿度是影响物料温度和白肋烟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所要处理白肋烟的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特点确定加工工艺条件,对总氮和总挥发碱含量较高、劲头较大、干燥感强、刺激性和杂气较大的白肋烟应采用高温处理,在处理温度较高时宜采用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条件.对于总氮和总挥发碱含量适中、香气较好、劲头适中、干燥感不明显、刺激性和杂气较小的白肋烟应采用低温处理,并选用较高的湿球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上部烟叶配方5种不同干燥方式的工艺进行研究,卷接成烟支后从主要香韵、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四点21个分项指标全面评价不同工艺对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且从正面指标、负面指标的角度综合评价了各干燥方式的感官质量。结果表明:加料可显著改善上部烟的整体感官质量;干燥方式对上部烟的各感官指标影响显著,与其处理温度和工艺过程有一定相关性,滚筒干燥(B1)工艺对上部烟感官质量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白肋烟烘焙+滚筒干燥组合(B3)。  相似文献   

5.
安毅  徐丽霞  杨靖  李斌  毛多斌 《烟草科技》2012,(10):56-60,84
选择适宜的烘焙温度、空气含湿量和终端含水率等配套参数,以不同烘焙条件处理白肋烟,测定了处理后白肋烟中脯氨酸-葡萄糖Amadori化合物和13种碱性香味成分的含量,结合白肋烟处理前后两类致香成分总量的变化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确定了白肋烟最优工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①经不同条件烘焙处理后,白肋烟样品脯氨酸-葡萄糖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即烘焙处理有利于Amadori化合物的生成.②碱性香味成分的总量在低温(100℃)下随空气含湿量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在高温(140℃)下随空气含湿量的增大则呈现上升趋势.③感官评吸结果与白肋烟中Amadori化合物和碱性香味成分总量的实验测定结果一致,即,最佳工艺处理条件为:烘焙温度120℃,空气含湿量400 g/kg,终端含水率8%.该工艺处理条件下,白肋烟致香成分含量较高,香气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电热鼓风烘箱烘焙白肋烟效果不佳、与生产线烘焙效果差异大以及工艺研究中的原料浪费和能耗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实验室用的白肋烟烘焙设备。该设备采用三段式烘焙设计和PID自动控温技术,能够有效模拟在线生产中白肋烟的烘焙过程,满足白肋烟烘焙工艺研究、产品开发及配方维护需求,填补了国内白肋烟实验室三段式烘焙设备的空白。验证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对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使用该设备处理后白肋烟中主要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感官质量能够达到与在线烘焙机一致的效果。②该设备稳定性良好,同一叶组,经不同批次烘焙后,其主要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和感官质量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背景和目的  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丝,再经回潮加料,制成成品白肋烟膨胀烟丝,对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处理的试验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1)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整丝率、填充值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2)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3)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NNN、NAT、NNK含量显著低于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4)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烟气特种成分CO、NNK、NH3、苯酚、巴豆醛释放量均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且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达10.07%。(5)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感官质量得分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  结论  对于白肋烟膨胀烟丝而言,不进行烘焙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卷烟减害。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烟丝解湿过程的差异,应用SPSx动态水分吸附仪分析了不同原料烟丝在干燥解湿过程中含水率变化差异,考察了烟丝质量对含水率变化率和平衡时间的影响;对10种烟丝干燥解湿过程中含水率变化曲线进行了数学拟合,量化比较了不同烟丝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烟丝质量对含水率变化率和平衡时间均有影响,优化确定的SPSx动态水分分析仪适宜的烟丝质量为0.8 g;(2)烟丝在干燥解湿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曲线可用非线性指数方程进行拟合;拟合方程解析和推导结果显示,在实验范围内,不同类型烟丝的理论平衡含水率高低顺序为烤烟白肋烟晒黄烟;(3)与烟叶部位相比,烤烟产地对理论平衡含水率的影响更加显著;(4)烟丝失水比例的平均变化速率大小顺序为白肋烟晒黄烟烤烟;相对于产地,烤烟部位对失水比例的平均变化速率影响较显著,下部烟叶比中部和上部烟叶变化快,而中部与上部烟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酶解法改善烟叶吸味品质的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降低烟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 ,改善烟叶的吸味品质 ,采用不同种类的酶处理了烤烟烟叶和白肋烟烟叶。烤烟烟叶 (B3F和B4F)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糖化酶混合处理 ;白肋烟先用蛋白酶处理 ,再进行加料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 :①不同种类的酶同时施加在烤烟烟叶上的处理效果与各种酶在最佳条件下单独处理的效果比较一致 ;②与未经酶处理的白肋烟相比 ,蛋白酶处理的白肋烟吸味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升白肋烟烘焙后的香味物质含量。方法:建立烘焙后还原糖含量与3个干燥区温度之间的模型,并以烘焙后白肋烟香味物质总量为标准对3个干燥区温度进行优化。结果:所建模型R2达0.947,拟合效果较好。干燥二区和干燥三区的温度对白肋烟烘焙增香的效果大于干燥一区,且此类型白肋烟烟叶的最佳烘焙条件为一区110 ℃(3 min),二区145 ℃(3 min),三区135 ℃(3 min)。结论:最佳烘焙温度下,白肋烟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且香味物质总量最高,白肋烟烘焙增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密封降氧对醇化环境及库存白肋烟品质的影响,以自然醇化42个月的湖北恩施成品白肋烟为材料,运用新型气调法,设置T1(1.5%~2%)和T2(7.5%~8%)2个低氧处理及1个常规处理CK,对其温、湿度及烟叶内在品质进行周期性对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对温度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相对湿度的变幅和变异系数。CK处理烟叶外观质量缓慢下降,而T1和T2处理则缓慢上升;T1、T2处理在12个月后,均显著提升了总糖含量,处理6个月后均显著提升了烟碱、钾、氯含量(除T1处理第12个月外);T1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总分在周期内呈现缓慢上升趋势,T2处理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CK处理呈现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趋势;其中T1处理显著降低了烟叶NNN、NAT含量及TSNAs总量,而T2、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两低氧气调处理均对库存白肋烟的品质提升具有一定效果,且以T1处理综合提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郭小璇  郭敏  韩帅  孙乐平 《食品与机械》2023,39(10):100-104,145
目的:提高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干燥芒果的能效。方法:对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干燥芒果的工艺进行细分,采用变结构控制实现干燥室温湿度的智能化动态调节以提高能效,即将每个干燥工艺阶段细分为三部分:远离转换点、接近转换点和临近转换点,对前两部分采用受限的带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对干燥室温度和湿度设定值进行智能调整来节约电能,而对第三部分则采用PI控制器对干燥工艺转换点除湿量进行精准控制,保证芒果干燥品质。结果:与常规的分段恒温恒湿干燥方法相比,研究提出的细分段变结构控制方法能保证芒果干燥品质,并能节约8.63%的电能。结论:研究提出的细分段变结构控制方法能明显提高热泵干燥系统能效,并获得与常规分段恒温恒湿方法接近的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14.
达州烟区生态因素与白肋烟质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四川省达州市烟区适宜烟草种植的基本条件、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状况及所产白肋烟叶的质量特点,结果表明:(1)该烟区具有热量资源丰富、温度较高、降雨量和空气湿度大等突出气候特点,地貌类型丘陵、低山、中低山等为主,土壤类型有紫色土、红壤、红黄壤、冲积土、水稻土等。分析表明达州烟区多项指标达到了适宜烟草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是烟草种植适宜区。(2)达州烟区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土壤多为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大部分养分含量适宜,应注意追施钾肥、补充硼、镁等微肥。(3)达州烟区白肋烟叶外观质量一般,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适宜,感官评吸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脱水蔬菜热泵干燥调控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热泵干燥工作原理及控制要求,研制了脱水蔬菜热泵干燥计算机调控装置。通过控制热泵系统启停及辅助加热器开度,可调控热泵干燥过程中介质的温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通过监控蒸发器表面温度,调节湿空气的流量,可快速调节热泵系统工作状态,有效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干燥效率。运行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介质湿度可调控在20~60%之间,温度可在30~60℃范围内精确控制,能够很好地满足热泵干燥过程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析滚筒干燥条件对烟丝干燥过程中筒内的温湿度场和流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开展烟丝滚筒干燥的筒内温湿度场的研究。通过干燥实验测量滚筒内部空气湿度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探究进口热风温度、进口热风速度、筒壁温度和滚筒转速等因素对滚筒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增加进口热风温度会使蒸发过程加快;(2)提高进口热风速度能加强滚筒前段部分的水分蒸发,但进口热风速度过大会造成滚筒内整体水分浓度下降;(3)改变筒壁温度直接影响烟丝温度与筒内的平衡含水量,筒内平衡含水量随着筒壁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增加滚筒转速会减少烟丝在筒内的停留时间,不利于烟丝的干燥。  相似文献   

17.
滚筒干燥过程中叶丝表面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滚筒干燥过程中叶丝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叶丝滚筒干燥过程中表面温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壁温对叶丝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烤烟和白肋烟两种叶丝干燥过程中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热量和质量传递平衡方程得到的叶丝表面温度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反映叶丝干燥过程表面温度动态变化特征.②随着筒壁温度升高,烤烟B2F和白肋烟C3F的升温速率增大,两种叶丝所能达到的表面温度增加;相同干燥条件下,烤烟的表面温度变化较白肋烟的表面温度变化快.③表面温度随含水率的变化经历3个阶段:第1阶段,随含水率下降,表面温度升高很快;第2阶段,随含水率的降低,表面温度缓慢升高;第3阶段,表面温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