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综合管廊的火灾风险及特点,给出了综合管廊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思路和设计内容,结合某综合管廊项目,介绍了常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可燃气体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智慧管廊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智慧管廊的安全稳定运营对城市发展、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了智慧管廊防灾预警系统,选用STM32F107互联型微处理器,实时在线监测管廊内部温度、天然气浓度等环境参数,对电力和燃气管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在环境参数超限时进行报警,并启动防灾装置,实现自动防灾预警功能.该系统的运用对保障综合管廊正常运营和居民正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与视频监控等系统进行联动,把管廊内部产生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管理相结合,助力智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保山作为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现已进入电气与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从综合管廊总体监控系统设计、总体10 k V智能配网设计以及综合管廊内变配电系统、通讯、环境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保山综合管廊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点,并对大规模综合管廊集群工程如何在供电和监控方面稳定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的原理,主要分析了探测报警模块和消防给水模块,并对系统界面进行了设计。提出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系统利用探测报警模块探测火源,将火源信息传递给消防给水模块,根据火源坐标位置和消防水炮当前位置计算转动角度,实现火源初期探测和定点灭火,保证大空间建筑的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5.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线之家,保障其安全运营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设计了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对地下管廊的全面实时监控,有效的降低了管廊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立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将传感设备数字化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实现管廊运营数据精确化显示以及协同报警的可视化操作.此外,通过管廊信息产生的大数据与城市管理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助推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火灾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结合温度和烟雾报警技术,开发了高准确度的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系统,并通过自动灭火装置,实现了电容器柜的火灾自动探测、识别以及灭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容柜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该自动灭火装置对火灾的判断准确,灭火快速及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线火灾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势,阐述了无线火灾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在医疗建筑中的设置方式和联动控制方式,可实现火灾极早期预警、报警和灭火功能,并精确确定火灾隐患点,对预防和消除医疗建筑中极早期火灾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项目综合管廊特点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思路和总体架构,分别叙述了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防火门监控系统等几部分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火灾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结合温度和烟雾报警技术,开发了高准确度的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系统,并通过自动灭火装置,实现了电容器柜的火灾自动探测、识别以及灭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容柜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该自动灭火装置对火灾的判断准确,灭火快速及时.  相似文献   

10.
基于AT89C51单片机控制,设计了一种智能火灾监测报警系统,着重阐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软件设计流程。指出智能火灾监测报警系统具有对烟浓度和温度的监测功能,能够自动监测火灾的发生,并自动报警和联动灭火,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兼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城市火灾监测技术的现状,设计了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无线智能火灾监测与报警系统. 采用STM32作为火灾监测终端节点的控制器,设计了终端节点电路,进行火灾各参数的监测;采用物联网通信模块 BC20作为通信节点,实现控制器与通信模块的数据交换;采用MQTT协议实现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平台之间的数据通 信;设计Web端和手机App软件,与云服务平台进行通信,并实时监测终端节点的状况.该设计降低了目前城市火灾 报警系统的运行成本,实现了对火灾监测点的实时无线监控和报警,为打造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综合管廊的特点、基本需求,分析了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置原则,阐述了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提出监控与报警系统保证了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协调综合管廊内部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各子系统,与各管线单位实现信息互通。  相似文献   

13.
本设计是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的小车式灭火报警机器人,通过红外火焰传感器的数字输出进行火源寻找,并根据采集到的信号对行进方向进行调整,同时利用红外对管实现机器人避障。机器人行进过程中能够依据火焰传感器的模拟量输出估算出机器人与火源之间的距离,并利用MQ 2烟雾浓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烟雾浓度。此外本设计具有液晶显示功能、蜂鸣器报警功能以及LED灯光报警功能。整体设计低能耗、低成本,实验表明:小车式机器人能够快速有效的寻找到火源,并进行灭火,适用于家庭、宿舍、加油站等小型场所。  相似文献   

14.
超大城市综合体项目建筑功能复杂、占地面积及火灾荷载大,线路敷设距离长.发生火灾后,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逃生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超大城市综合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现状,从市场主流品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产品性能参数进行分析,根据GB 50166-20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1]...  相似文献   

15.
综合管廊内可能含有城市用电高压电力电缆、燃气管道等设备,因此管廊内的防火尤为重要,而在可能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中单相接地故障比较常见。分析了综合管廊内的低压配电侧单相接地保护,结合苏州滨湖新城综合管廊项目,提出了以满足综合管廊内防火要求的单相接地保护设计。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补齐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景德镇紧紧把握机遇,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并率先在该市昌南拓展区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南拓展区地下电力管廊建设自去年3月份开工建设以来,通过工程建设者的精心施工,目前工  相似文献   

17.
方书博  罗浩  洪骁  郑雷 《电气应用》2021,40(9):41-49
隧道电缆火灾参数获取对指导机器人灭火具有重要作用,基于FDS流体仿真软件建立了原尺寸不同火情功率等级电缆燃烧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电缆火灾发生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温度、烟气浓度和CO浓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层人工火源功率分别为150 kW、600 kW和1.2 MW时电缆层燃烧的火灾总功率分布,以及600 kW、 1.2 MW火源分别置于上、中、下三层时的火灾蔓延速度.建立了多传感器机器人电缆隧道火灾参数监测系统,监测了10 kV三芯电缆模拟人工点火后电缆隧道内固定点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经分析表明,试验检测数据与仿真数据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直流输电工程最多的国家,换流阀作为直流输电工程中最重要的核心设备之一,价格昂贵且安装在相对封闭的阀厅内,换流阀组件中晶闸管、电容、电阻、触发板等元件多且运行在高压、高场强环境中,换流阀因放电、过热等原因发生火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提出了换流阀火灾监视方案,采用吸气式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和紫外探测2种不同的火灾判断方式,优化传感器布置、软件逻辑、信号传输回路等方面设计,提高了阀厅火灾监视系统可靠性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考虑到换流阀起火时,运行人员因燃烧物挥发有毒气体无法实施主动灭火措施,提出了一种阀厅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实施方案,该方案采用清洁、无二次污染的新型新一代哈龙替代品3M?Novec?1230灭火剂作为灭火介质,采用在换流阀中与换流阀冷却水管同路径预铺设灭火管道的方式,在换流阀发生火情时,火源的热量软化附近的灭火管道,灭火剂从软化点喷出并喷向火源,实现了自动灭火,避免火情扩大,降低了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19.
变电站防火报警及灭火系统联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的防火十分重要。避免火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早获得火灾警报,因此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变电站具有高磁频干扰、高温、高压的特点,所以火灾报警探测器应选用在上述场所有长期可靠性运行实绩的产品。变电站的火灾大部分是带油电气设备引起,主要的就是主变压器。国家规范规定对220kV、330kV、500kV独立变电所,单台容量在12.5万kVA及以上的大型变压器,应设置火灾探测报警及水喷雾灭火系统;按上海市电力公司第915号文要求:新建变电站,如单台变压器容量为12万kVA要安装固定自动水喷雾灭火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优选智能变电站各重点部位的灭火系统,配合基础的安全运行措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消防报警灭火远程控制和联动功能,在火灾初期就做到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满足智能电站的消防安全要求,真正解决无人值守变电站"只防不消"的现状,实现本质化安全的消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