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2—2013年进行了30%多·酮WP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wP按照1950g/hm。兑水喷施,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病指防效分别是78.98%和78.03%,防病效果分别优于常用单剂50%多茵灵WP和15%三唑酮WP的防治效果,且有一定的保产作用,可作为小麦中后期病害防治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8-10g,多菌灵有效成分50-75g,对以根腐叶枯为主的叶枯病防治效果分别在63.9%和55.5%以上,增产12.2%和9.3%以上。若气候条件有利于叶枯病发生,应于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防治两次为宜。上述两种药剂混用还能兼治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26.9% 石英水剂(硅鲨)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在白粉病发生期内田间喷雾2 次。调查药剂防效发现,26.9% 石英水剂(硅鲨)单次用量90 ml 处理对白粉病的病情指数1.74,防效95.12%。试验设置各剂量处理均未出现明显药害情况,对小麦安全。该药剂对小麦的防病、增产作用高于对照药剂20% 硫磺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产上可选用26.9% 石英水剂(硅鲨)1 350/hm2 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高效、低成本的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2016年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中心在所属试验田内开展了12.5%腈菌唑与30%醚菌酯两种药剂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以30%醚菌酯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该药剂以白粉病发生初期用药为好,以每667m~2用15g对水30kg为宜,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鹏程 《农技服务》2009,26(2):89-90
选用几种防治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白粉捕、15%三唑酮、20%三唑酮、12.5%禾果利、20%福·腈菌唑均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始盛期防治;按常规用药量防治对小麦白粉病达不到预期效果,要适当增加药剂用量,才能保证防效。  相似文献   

6.
为储备和丰富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药种,于4月初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实施了不同剂量86%十三吗啉OL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5d,每667m~2用86%十三吗啉OL20g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75.34%,对照药剂每667m~2用20%三唑酮EC50g的防效为73.15%,两处理防效相当;随着小麦白粉病病情严重度上升,各药剂的防效均下降,药后30d,每667m~2用86%十三吗啉OL15g、20g的防效分别为54.50%、53.46%,好于对照药剂每667m~2用20%三唑酮EC50g的防效(47.72%)。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筛选对小麦白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7.5%氟环唑乳油、50%醚菌酯干悬浮剂等13种杀菌剂进行喷雾,25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为40.5%~86.8%.其中50%醚菌酯干悬浮剂、7.5%氟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分...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和锈病是小麦常发性病害,主要用药为三唑酮等三唑类药剂.2020年无为市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偏重发生.为此,无为市植保站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白粉病病指防效最高的为30%肟菌·戊唑醇750mL/hm2,对锈病病指防效最高的为17%吡唑·氟环唑600mL/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试验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较佳;15%氯啶菌酯乳油2种剂量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相近;小麦施药后,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25,12,5μg·mL-1的多效唑进行保护性施药即可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达到100%的防效。200μg·mL-1的治疗性施药可铲除寄主体内的条锈菌菌体,并使已形成的孢子堆枯死。25μg·mL-1的治疗性施药可铲除白粉病寄主体内茵体和使体表的菌落崩解。0.05%和0.1%的拌种量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持效期分别为50d以上和27d以上,但拌种用量不可超过0.1%以免引起药害。本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可作为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可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品种更替、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模式改变等原因,小麦病害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尤其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防治,农民群众常常由于选择防治时间、防控药剂不适宜,造成防治效果差,导致损失严重。乐麦宝(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的新药剂,为探明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20年对乐麦宝(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痛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按照1500g/hm^2、1800g/hm^2间隔7-10d连续喷施2次,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7%、81.58%和80.67%、82.87%,可以作为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效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30%醚菌酯WP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最好,其次是12.5%烯唑醇WP和5%己唑醇SC,这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及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25%腈菌唑乳油、10%高渗三唑酮乳油对小麦白粉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一次用药14天后试验药剂的防效均在80%以上,均显著优于对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且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建议今后可作为小麦白粉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并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和新药剂5%烯醇唑微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较佳;试验期间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其它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小麦施药后,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测定26.9%石英水剂(硅鲨)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在白粉病发生期内田间喷雾2次。调查药剂防效发现,26.9%石英水剂(硅鲨)单次用量90 ml处理对白粉病的病情指数1.74,防效95.12%。试验设置各剂量处理均未出现明显药害情况,对小麦安全。该药剂对小麦的防病、增产作用高于对照药剂20%硫磺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生产上可选用26.9%石英水剂(硅鲨)1 350/hm2防治。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5%已唑醇悬浮剂按20~30 g/667m2均可有效的防治小麦白粉病,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间隔7 d第2次施药,施药时采用喷雾法,药液量为60 kg/667m2,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反应,生产上可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常用药剂三唑酮、烯肟菌胺等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对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按照1500g/hm2 、1800g/hm2间隔7-10d连续喷施2次,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7%、81.58%和80.67%、82.87%,可以作为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0.05%菌妥浓乳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白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蔓延迅速,危害严重。草莓果实属无果皮浆果,以鲜食为主,因此对农药残留要求严格。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粉锈宁、三唑铜、腈菌唑等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白粉病,其防效不够理想,易造成农药残留。为了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剂代替上述药剂,笔者于2004年在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用植物源农药——0.05%菌妥浓乳剂对大棚草莓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为无公害草莓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