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40例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咪达唑仑0.04~0.06 mg/kg复合芬太尼0.02~0.04μg/kg。B组给予丙泊酚2~2.5 mg/kg。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情况,血压下降程度,是否有误吸危险发生。结果 A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于B组,A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小于B组,A组患者无误吸,B组患者误吸三例。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高于B组。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适合上消化道出血无痛胃镜检查,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315例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组(B组),观察各自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明显、安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过程中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各抽取60例,本院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观察组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对照组仅仅应用丙泊酚.以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不良反应等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对两组的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更少,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诱导时间、呼吸循环抑制发生概率、麻醉优良率上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联合应用丙泊酚和小剂量咪达唑仑,既可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减少丙泊酚的使用剂量,使苏醒时间缩短,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拟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氟芬合剂组(B组)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C组)各20例。A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5 min静注改良氟芬合剂0.03~0.05 mL/kg,切皮前3 min静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B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5 min静注氟芬合剂0.03~0.05 mL/kg,切皮前3 min静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C组于局部麻醉切皮前3 min静注芬太尼0.001~0.002 mg/kg,咪达唑仑0.02~0.04 mg/kg。术毕对患者术中镇静程度、镇痛程度及遗忘程度作出评价。结果A组在给药后,患者较短时间内便进入朦胧状态,维持镇静时间较B组短及较C组长,此项与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镇痛效果较好、循环系统相对稳定;术毕清醒迅速、完全。结论咪达唑仑复合改良氟芬合剂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方便、安全、疗效高的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剂量瑞太(咪达唑仑)(2 m L/10 mg H10980026宜昌人福药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腹部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以0.05、0.10、0.15 mg/kg注射咪达唑仑治疗。对注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进行腹部手术患者的镇静、遗忘及不良反应等临床疗效进行记录观察。结果记录结果分析显示A组患者镇静效果不全率最高;C组镇静过度率最高;遗忘率统计结果显示A组患者最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患者间遗忘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不良反应率统计结果显示,C组患者最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结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部手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为0.10 mg/kg时镇静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完全遗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李靖 《哈尔滨医药》2011,31(3):185-185
目的 探讨无痛性胃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无痛性胃镜检查中分别应用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A组)与单纯异丙酚(B组)进行麻醉.结果 两组全部完成检查,检查过程安全、舒适、无痛苦.结论 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人体呼吸循环影响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科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34例,其中A组123例,B组111例,检查前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3mg·kg。与异丙酚1.2mg·kg^-1后行胃镜检查,并与常规组120例对照。结果A组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为(2.5±1.6)mim、(10.8±2.1)mim;B组为(1.8±1.2)mim、(8.7±2.6)mim;检查中A组出现恶心、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为8.13%、25.20%、2.44%、0,B组为0、4.50%、O%、2.70%,比C组的85.00%、47.50%、24.16%、0明显减少(P〈0.05);A、B组检查前、后SBP、DBP、HR、SPO2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B组检查中与检查前比较SBP、DBP、HR下降较A组明显(P〈0.05),而SPO2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无痛作用效果好,起效及苏醒时间短;眯达唑仑注药简单,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变化。两者在胃镜检查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常规组明显减少,各单位可根据自身不同条件分别选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丙泊酚(异丙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或咪达唑仑用于小儿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我院2005年采用上述药物开展小儿无痛胃镜检查。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静及术后遗忘作用的差异。方法将拟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M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组(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的BP、R、HR、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术后24h遗忘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麻醉中、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时BP、HR、R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术中均介于95%~100%。两组患者BIS值在70~75期间时Ramsay镇静评分均是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完全遗忘率为80%;B组完全遗忘率为68%。两组遗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时均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在相同的镇静水平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具有相似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400例自愿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比较2组生命体征、苏醒时间、丙泊酚诱导量及总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50±0.37)min,对照组为(1.50±0.2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诱导量及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是一种麻醉效果佳且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复合利多卡因及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8年6-12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20~70岁患者共80例,ASAⅠ ~Ⅱ、BMI为18.5~27.9 kg/m2,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组:依次缓慢静注芬太尼0.05 mg,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瑞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52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F组:丙泊酚2 mg/kg联合芬太尼1 μg/kg,R组:丙泊酚2 mg/kg联合瑞芬太尼1 μg/kg.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呼吸抑制、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术后宫缩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中MAP、HR、RR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SpO2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比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但术后宫缩痛VAS评分比芬太尼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均能有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但是瑞芬太尼术中呼吸抑制少,术后苏醒快,而芬太尼术后止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20μg/kg联合丙泊酚组(D20组)、地佐辛40μg/kg联合丙泊酚组(D40组)、地佐辛60μg/kg联合丙泊酚组(D60组)、对照组为单纯丙泊酚组(C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静注丙泊酚1.5 mg/kg,术中必要时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20~50 mg。分别于注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5 min(T3)、术毕(T4)及清醒时(T5)记录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总用量、药物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肠镜检查满意度和出院时间,观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4组患者在T1及T2时间点的MAP、HR和RR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0.05);C组在T2、T3时间点的MAP显著低于D40组、D60组的同时间点(P〈0.05),追加的丙泊酚剂量显著高于D40组、D60组(P〈0.01),体动、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40组、D60组(P〈0.05)。4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所有患者对肠镜检查时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地佐辛40~60μg/kg配伍丙泊酚1.5 mg/kg可安全用于门诊老年患者的无痛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陈燃 《安徽医药》2010,14(8):957-95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性人工流产手术的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自愿施行无痛人流手术的孕妇120例,年龄20~35岁,体重45~60 k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30例,分别应用芬太尼50、75μg、舒芬太尼5、7.5μg。各组丙泊酚以2 mg.kg-1、2 min匀速推注完毕,术中如有体动追加丙泊酚0.5 mg.kg-1。观察HR、BP、SPO2、术中体动情况及术毕清醒时间、术后宫缩痛状况。结果HR、BP、SPO2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各组内比较术前与术中、术毕HR、BP有显著变化(P〈0.05),各组术中体动情况A组与B、C、D组比较,术中体动明显增多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毕清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出现术后宫缩痛比C、D组明显增多(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而D组与A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优于芬太尼、丙泊酚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丙泊酚、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安全、舒适的人工流产术麻醉方案。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160例(孕周610周),随机分为4组(n=40):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组(PMF)、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F)、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组(EMF)及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组(EF)。PMF组和EMF组于麻醉前2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PF组与EF组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作为对照;2 min后各组均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注射完毕2 min后,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 mg/kg。记录各组入室(T1)、预给后(T2)、诱导期(T3)、追加期(T4)、结束时(T5)、苏醒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诱导至第1次追加时间(t1)、末次给药至睁眼时间(t2)、末次给药至应答时间(t3)、末次给药至自行走动时间(t4)、手术时间(ST)、术毕至睁眼时间(SZ);丙泊酚和依托咪酯计算总量(SUM),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经体重、手术时间校正后的总量(SWM)及不良反应。结果 (1)用药量:EMF组SUM、SWM小于EF组(P<0.05或0.01);PMF组SUM、SWM小于PF组(P<0.05或<0.01)。(2)麻醉恢复时间:PMF组t2、t3大于PF组(P<0.01)、EMF组(P<0.01或0.05);PMF组SZ大于EMF组(P<0.01)。(3)MAP:PMF、PF、EMF、EF组T3期MAP小于T1期、T4期(P<0.01);PMF、PF、EMF、EF组T5期MAP小于T4期(P<0.01)。EF组T4期MAP高于T1期(P<0.05),PMF、PF组T6期MAP小于T1期(P<0.05或0.01)。PF、PMF、EMF组T3期MAP小于EF组(P<0.05或0.01)。(4)HR:PMF、PF、EMF、EF组T3期HR小于T1期(P<0.01)、T4期(P<0.01)。PMF、PF、EMF组T6期HR高于T3期(P<0.05)。(5)SpO2:PMF、PF、EF组T3期SpO2小于T1期(P<0.01)。EMF、EF组T3期SpO2均大于PMF、PF组(P<0.05或0.01);PMF、PF组T5期SpO2小于EF组(P<0.01)。丙泊酚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依托咪酯;依托咪酯组术中肌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复合咪达唑仑可降低依托咪酯组上述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期间,丙泊酚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明显,以诱导期最为突出,而依托咪酯在麻醉期间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及咪达唑仑是适于人工流产术的舒适、安全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此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B组(单用丙泊酚组)和D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吸宫时和手术结束时MAP、SpO2、HR、RR的变化、术毕苏醒时间、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疼痛分级及丙泊酚总用量等。结果与B组比较,D组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MAP、HR、SpO2、RR)变化更为平稳,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微,但苏醒时间略延长。结论与单用丙泊酚相比,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麻醉更能满足无痛人流的手术要求,且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比较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15 mg/kg,予面罩吸氧5~10min后,K组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 mg/kg追加;P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 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置镜前置镜后,MAP、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P组置镜后MAP、HR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不明显,MAP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 咪达唑仑.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优于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胡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778-780,800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240例病例按中心分层方法产生随机数,根据用药情况分为3组:P组,丙泊酚-生理盐水组;F组,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布托啡诺组。监测三组的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并对术中镇痛效果评级、术后宫缩痛进行VAS评分。结果和P组比较,F、B组患者HR、MAP下降低于P组(P〈0.05),其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术中效果较好、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P〈0.05);与F组比较,B组SpO: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佐辛-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麻醉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无痛胃镜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分为2组:A组单纯用丙泊酚2.0mg/kg静脉麻醉;B组地佐辛2.5mg+丙泊酚2.0mg/kg静脉麻醉,分别观察两组BP、HR、SpO2值,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和观察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间患者术中BP、HR、SpO2及麻醉起效和清醒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麻醉效果和术后10min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丙泊酚总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安全用于无痛胃镜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20.
周建军  胡美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86-2088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P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P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PD组)组各100例。P组静脉注射首剂量的丙泊酚2 mg/kg;P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 mg/kg,2 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P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5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分别于三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苏醒时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后检测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分别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用药2 min、苏醒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统计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苏醒时、苏醒后5、10、15、30、60 min各时间点宫缩疼痛评分。结果(1)术中PD组的HR、SpO2显著高于PF组和P组(P<0.05);苏醒时PF组和PD组HR、SpO2也显著高于P组(P<0.05)。(2)术中和苏醒时,PD组和PF组NE、ADR、ACTH、COR显著低于P组(P<0.05)。(3)PD组和PF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少于P组(P<0.05)。(4)PD组和PF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P组(P<0.05)。(5)术后镇痛效果比较,PD组优于PF组和P组(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较佳,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应激反应轻,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