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氧化共沉淀制备锑掺杂超细SnO2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用氧化共沉淀方法制备掺锑纳米二氧化锡粉料的适宜工艺条件,探讨了前驱体的快速洗涤分离。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前驱体的溶剂化作用,可促使胶粒聚集,从而可有效加快洗涤分离前驱体的速度。可以解决使用沉淀法制备超细(纳米)粉体过程中存在的沉淀难以洗涤分离的弊端,为工业上利用沉淀法制备掺锑纳米SnO2粉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纳米铁及氧化铁粉广泛用于磁记录、气敏元件、光吸收材料、高效催化等领域。近年来,铁纳米粉的制备已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方法。该文从物理法和化学法两个方面入手,着重介绍国内外纳米铁及氧化铁粉的几种基本制备方法的原理,以及简要概括了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生产工艺和产物粉体的粒径分布、纯度等方面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纳米SnO2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纳米SnO2粉体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溶胶一凝胶法、微乳液法、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和金属醇盐烃化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阐明了制备纳米SnO2粉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及其功能改性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纳米TiO2粉体的气相和液相制备方法,概括了纳米TiO2粉体的无机包覆和有机改性等表面修饰技术,并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粉体的物化特性及其应用领域。重点论述了纳米TiO2抗老化功能改性塑料和抗菌功能改性塑料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纳米SnO2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李敦钫  管洪涛 《云南冶金》2001,30(6):40-41,54
论述了目前制备纳米SnO2粉体的方法,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指出了制备纳米SnO2粉体的两种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并说明了其优缺点,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锡(SnO2)粉体是制备气、湿敏传感器和催化剂等较为理想的原料。利用有机单体自由基聚合反应机制,采用聚合物网络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锡粉体。以五水氯化锡为原料,选取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两种水溶性有机物作为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铵的作用下,有机单体发生交联共聚,从而使Sn^4+溶液转变成凝胶。该凝胶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能够较好地抑制热处理过程中粒子的团聚,500℃下热处理2h获得的SnO2粉体具有金红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7.9nm。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日向社会推出立方相纳米氮化钒粉体制备方法。据介绍 ,这种制备立方相纳米氮化钒粉体的方法 ,主要特征是以沉淀法制备的一水合五氧二钒 (V2 O5·H2 O)粉体为原料、在氨气气氛中将一水合五氧二钒粉体于管式反应炉中高温氮化制得立方相纳米氮化钒粉体。通过改变氮化温度、氮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可获得小于 5 0nm的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氮化钒粉体。氮化反应温度控制在 5 0 0~80 0℃ ,氮化保温时间 3~ 5h ,氮化升温速率为 5~ 10℃ /min。在优化条件下 ,可得到立方相纳米氮化钒粉体。立方相纳米氮化钒粉体制备方…  相似文献   

8.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钛酸钡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绝缘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制造陶瓷敏感元件、多层陶瓷电容器、记忆材料等。纳米BaTiO3粉体的制备及其形貌控制一直是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最近几年其制备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综述了钛酸钡粉体的合成方法,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In2O3气敏元件的研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氯化铟为前驱体, OP-10为形貌控制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In2O3粉体, 并以TG-DSC, XRD, TEM等多种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以此粉体为气敏材料, 采用涂敷烧结的方法制成旁热式气敏传感元件, 研究了该元件对三甲胺(TMA)的检测性能, 重点讨论存在NH3干扰情况下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 350 ℃煅烧1 h制备的In2O3粉体, 晶粒尺寸<20 nm, 呈立方晶型; 该粉体制成的气敏元件对TMA气体的检测灵敏度比起H2, C2H5OH等气体要高的多, 因此可用于选择性检测TMA; 此外, 该元件对NH3也有一定的响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NH3存在对TMA检测的影响主要是NH3在In2O3材料表面的吸附所至.掺杂Pd2+可提高In2O3材料的检测灵敏度, 降低检测温度; Pd2+的掺杂量在质量分数0.2%~5% PdCl2-In2O3范围内变化对TM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铁及氧化铁粉制备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纳米铁及氧化铁粉广泛用于磁记录、气敏元件、光吸收材料、高效催化等领域。近年来,纳米铁及氧化铁粉的制备技术和物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该文着重介绍国内外纳米铁及氧化铁粉的几种基本制备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粉末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来制备ITO纳米粉末,探讨了反应终点pH值(分别为7,8及9)和煅烧温度(分别为350℃,650℃,750cc及850℃)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借助TG—DSC、XRD、SEM、HRTEM、FT-IR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为8,老化制度为60min,煅烧制度为750℃/2h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不含SnO2相,呈显著的单相结构,是一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体粒径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3/g,形貌为近球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在波数840—3164cm。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达66%~94%。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锡纳米薄膜,研究了反应时间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宏观形貌上,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SnO_2薄膜的宏观完整性有所改善;在表面粗糙度方面,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薄膜表面峰的数量增加,峰的独立性增强,峰形变得尖锐,这使薄膜表面积增大;在显微结构方面,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多孔结构变得均匀,孔的数量增加;基于制备周期的考虑,水热反应时间确定为7 d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粉末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超声波-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纳米SnO2粉末,用XRD和TEM等方法对粉末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超声场,pH值和洗涤方式对产品粒度与团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SnO2和Cu2FeSnS4碱浸出热力学行为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钨精矿焙烧预处理对锡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苛性钠浸出钨精矿时,SnO2极难浸出,浸出率接近为零,而Cu2FeSnS4的浸出率则高得多,在一般浸出条件下可高达40%~50%。钨精矿经过氧化焙烧后,可明显降低锡的浸出率,在焙烧温度为700~800℃、焙烧时间为2 h工艺条件下,Cu2FeSnS4所含硫化状态的锡就可完全转化为SnO2。锡的浸出率由5.96%下降至1.05%。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suffice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improve gas.sensing property of SnOZ ...,..[1]. There aremany researches on chemical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rare earth .l....t,[2'3]. The deviationof oxygen from stoichiometric can be adjustedby process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during SnOZ-- x preparation. The x value in SnOZ -- x prese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vacancy in SnO2. Theoxygen vacancy can form the donor level andaffect t…  相似文献   

16.
Y was used as a dopant in preparing conductive powder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Y and Sb co-doped SnO2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mplexation-co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Sn,Sb2O3 and Y2O3 as the raw materials. Crystal phase,thermal behavior and structure of the prepared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thermal analysis(TG-DSC)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echniques,respectively. The Y and Sb co-doped SnO2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with a structure of tetragonal rutile had intense absorption in 4000-2500 cm-1,and the diameter ranged from 10 to 30 nm. The resistivity of Y and Sb co-doped SnO2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was as low as 0.09 Ω·cm which was 4.6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Sb doped SnO2 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
杨在志  傅小明 《中国钨业》2010,25(6):35-37,40
主要综述了纳米WC-Co复合粉的制备技术(机械合金化法、直接还原碳化法、喷雾转化法、气相反应法、原位渗碳还原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和研究现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对我国纳米WC-Co复合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快速制备纳米级金属氧化物的喷雾燃烧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高压纯氧借高效雾化燃烧器将金属熔体进行雾化,并立即于燃烧室中直接氧化燃烧,可快速制得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陶瓷粉体。应用该工艺不仅制备出了Bi2O3.SnO2和In2O3陶瓷粉未,同时在将Sn-In合金熔体进行喷雾燃烧时,获得了复合的SnO2/In2O3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粉体的平均粒径为20nm。制备1kg的金属氧化物粉未,仅需45~48s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