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正硅酸甲酯(TMOS)的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聚甲氧基硅氧烷(PMOS),其分子式可表示为:[SiOa(OH)b(OCH3)c]n。用丙烯酸-2-羟乙酯(HEA)进行酯交换后,制的功能化产物聚丙烯酰氧基甲基硅氧:烷(PAMOS),其分子式可表示为:[SiOd(OH)c(OCH3)f(OCH2CH2OCOCH=CH2)g]k。通过二氧化硅分析、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确定了分子式中a、b、c、n及d、e、f、g、k的值,是一种比较方便、快捷且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膨胀计法在促进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下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的六甲基环三硅氧烷的阴离子均聚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六甲基环三硅氧烷的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及DMF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并通过阿仑尼乌斯方程求得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聚合活化能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3.
4-氧杂-6,7-环硫庚基三甲氧基硅烷依次与气相法二氧化硅及水,三氯化铑反应,合成了聚-4-氧杂-6,7-环硫庚基硅氧烷铑配合物。研究了其对烯烃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哈克流变仪模拟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阴离子开环聚合的反应挤出试验.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其绝对分子量,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其结构.研究表明:在促进剂乙酸乙酯作用下,120 ℃下反应4 min可得到数均分子量为2.45×105的氟硅聚合物,反应温度、时间对制备氟硅聚合物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香兰醛)和Merrmeld树脂为原料,在以DMF为反应介质、KzC03为固相碱、18-冠-6醚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固一液一固三相转移催化体系中,合成了一种以醛基为反应活性基团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交联聚苯乙烯-4-苄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树脂。用FTIR和有机元素分析对树脂进行表征,树脂的醛基含量通过DNP衍生化产物进行元素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间歇高压反应器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聚碳酸酯(PC)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通过建立聚酯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降解反应模型,探讨了聚酯在甲醇中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PET、PBT和PC在甲醇溶液中的降解具有共性,均可分为超临界区、非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三个区域。在超临界区聚酯完全溶于甲醇并降解为原料单体,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碳酸二甲酯(DMC)的收率均大于90%;聚酯的降解是在聚合物分子链的无规断裂和聚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间甲氧基苯乙酮(Ⅴ)合成1-甲基-3-乙基-3-(3-羟基苯基)-六氢-1H-氮杂革盐酸盐(Ⅰ)。方法以问甲氧基苯乙酮(Ⅴ)为起始原料经Willgerodt重排和氯置换成酰氯,然后与4-甲氨基丁酸甲酯盐酸盐(Ⅳ)缩合成酰胺,碱性环合后再乙基化,通过Wolff-Kishner-Huallg和锂铝氢二步还原,最后成盐共八步反应得到1-甲基-3-乙基-3-(3-羟基苯基)-六氢-1H-氮杂革盐酸盐(Ⅰ)。结果采用价廉易得的原料、试剂和普通的反应条件、经八步反应高质量地合成了1-甲基-3-乙基-3-(3-羟基苯基)-六氢-1H-氮杂革盐酸盐(Ⅰ)。结论该合成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PC、PBT熔融共混时的酯交换反应,发现PBT中残余的Ti催化剂会对酯交换反应起催化作用。通过加入能和Ti催化剂络合添加剂,可以控制酯交换程度,这为控制PC/PBT合金的性能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水相酶促酯交换反应生产类可可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乌桕脂与硬脂甲酯进行酯交换生产类可可脂作研究了。考察了无机、水活度、温度以及有要溶剂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进行了产物分离和性能检测以及固定化脂肪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CaSO4显著促进脂肪酶酯交换活力;最适水活度为0.35-0.45;在正己烷溶剂中的酯交换反应最佳温度为60℃,乌桕脂:硬脂酸甲酯(CVT:SME)=1:3(m/m),每克底物加入正己烷1.0mL,固定化  相似文献   

10.
以3,4-二甲氧基-6-溴苯甲醛、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和4-溴苯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Ullmann反应、醛基还原、磷盐生成、Wittig反应、分子内Wittig反应、酚羟基与醛基的保护和脱保护以及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等方法完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新型双联苄衍生物(17)的全合成。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S、1H NMR进行确证。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17对U20S细胞和YFP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17的活性强于地钱素C。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由间甲氧基苯乙酮(Ⅴ)合成1-甲基-3-乙基-3-(3-羟基苯基)-六氢-1H-氮杂(艹卓)盐酸盐(Ⅰ).方法以间甲氧基苯乙酮(Ⅴ)为起始原料经Willgerodt重排和氯置换成酰氯,然后与4-甲氨基丁酸甲酯盐酸盐(Ⅳ)缩合成酰胺,碱性环合后再乙基化,通过Wolff-Kishner-Huang和锂铝氢二步还原,最后成盐共八步反应得到1-甲基-3-乙基-3-(3-羟基苯基)-六氢-1H-氮杂(艹卓)盐酸盐(Ⅰ).结果采用价廉易得的原料、试剂和普通的反应条件、经八步反应高质量地合成了1-甲基-3-乙基-3-(3-羟基苯基)-六氢-1H-氮杂(艹卓)盐酸盐(Ⅰ).结论该合成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工业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了生物催化反应制备酯化葡甘聚糖(KGM)衍生物的可能性,并构建了酶催化天然高分子改性的新模式。利用KGM与乙酸乙烯酯在无溶剂体系中的酯交换反应,对8种脂肪酶和5种蛋白酶的催化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考察了以固定化脂肪酶N ovozym 435作生物催化剂时,不同的非水介质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这些酶对该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 c)、甲苯(T o luene)和异辛烷(IOCT)以及其他非水相有机介质,如离子液体N-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 im] [BF4]-和丁二酸二辛基磺酸钠(AOT)/异辛烷反相胶束体系,均有利于脂肪酶N ovozym 435催化的KGM与乙酸乙烯酯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对交联聚苯乙烯 (CPS) 微球实施了氯甲基化反应,然后使5-氨基水杨酸(AS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氨基水杨酸-交联聚苯乙烯(ASA-CPS)螯合树脂。考察了主要反应条件对取代反应的影响,初步试验了ASA-CPS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 ASA-CPS对Fe(Ⅲ)离子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吸附容量达3.77 mmol/g。  相似文献   

14.
用带双键官能团的2-烯丙氧基乙醇与四丙醇钛酸酯进行酯交换,可合成用于ε-己内酯配位开环聚合的钛化合物引发剂;利用此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聚合得到了分子链一端为双键的功能化聚己内酯.研究了物料配比和反应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和速率的影响,进而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实施快速本体聚合,合成了带活性双键的功能化聚己内酯.引发剂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由 1H-NMR予以表征,GPC测定的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与物料摩尔比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钯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类侧链含不同烷氧取代基(甲氧基,辛烷氧基,十二烷氧基)的聚时苯撑乙炔,讨论了侧链烷氧取代基对聚对苯撑乙炔的分子量和溶解性的影响,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原料制备微米级聚甲基硅氧烷微球,粒径为1~15pm,粒径分布较窄;就反应体系pH值、油水比等条件对微球粒径大小、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在水解过程应控制pH=4.0~6.0之间,投料油水比(MTMS与水的摩尔比)应小于1/4,缩聚过程控制pH=7.0~9.0之间;随着油水比的增大以及缩聚反应中pH值的降低,微球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PBT、PC间的酯交换反应及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热行为。IR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PBT、PC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磷酸三苯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酯交换反应的进行,但是当温度过高或共混时间过长时,TPP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9.
以对甲氧基苯酚和溴代正壬烷为原料,通过醚化、氯甲基化和脱氯化氢反应得到可溶性的聚(2-甲氧基-5-壬氧基)对苯乙炔,以其为发光层装配了聚合物单层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它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性质;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起亮电压为7V。聚合物的结构由IR、^1H-NMR及UV/Vis光谱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20.
以四氯化碳为氯化剂。利用聚甲基硅烷(PMS)Si-H键的反应活性。在室温条件下即可通过氯化反应制备PCMS。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硅氢反应程度增大,所得PCMS的氯含量相应增大。但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PCMS仍保持其离域结构;同时。PMS分子的支化程度越高,氯化反应的速度越快。PCMS的结构以^1H-NMR和^29Si CP MAS-NMR等手段予以表征和确认。初步讨论认为反应属于自由基反应,四氯化碳对Si-H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