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肿瘤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手术治疗腰椎肿瘤已被广泛接受。然而,由于腰椎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很难象治疗四肢肿瘤一样用整块切除的方式达到广泛的切除,而不得不采取分块切除或刮除。1手术方法除少部分良性肿瘤采用刮除术外,恶性肿瘤及转移瘤均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及累及范围,选用广泛性病灶切除术及腰椎重建与内固定术。腰椎肿瘤的广泛性病灶切除指采用分块切除法,使肿瘤的切除边界达到肿瘤假膜以外的正常组织。①对软组织肿块侵犯范围较小者,先分离其假膜外的正常组织,将软组织肿块完全游离,然后整块切除;对软组织肿块广泛者,通过单…  相似文献   

2.
张益红 《山东医药》2009,49(44):66-67
目的探讨腰椎肿瘤术前经椎弓根和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评价其作用。方法采用在CT引导下经椎弓根和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对25例腰椎肿瘤患者进行病理诊断,结合脊柱原发肿瘤分期系统(WBB)分期制定外科治疗方案,切除肿瘤后采用钛笼重建缺损并以Zplate钢板固定。结果25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有24例获得阳性结果,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治疗术后疼痛症状均有减轻或消失,随访3—36个月,仅1例Zplate松动。随访期间所有病例无内固定物断裂,未发现高度丢失现象。结论CT引导下经椎弓根和经皮穿刺活检是术前确诊腰椎肿瘤的有效方法,前路切除后行钛笼重建和Zplate固定是理想的外科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外科手术对胸椎/胸腰椎结核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如何防止手术引发椎体移位或脱位的事件发生。方法 本组共8例,女5例,男3例,年龄13-60岁,病变分别位于T3(1case),T4-5(1),T11-12(1),T10-12(1),T8-9(1),T7-8,10-11(1),T7-8(1),T5-6(1),其中5例并发截瘫,手术方式如下:椎板切除减压1例,前外侧减压2例,双侧肋骨横突切除术4例和双侧经胸病灶清除1例。结果 胸椎/胸腰椎结核病人特别是截瘫患者椎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破坏,有潜在脊柱不稳定,所以椎板切除、后外侧椎管切除减压等,按生物力学分析必将进一步导致脊柱不稳定,招致功能性节段(FSU)移位5例,脱位3例,从而出现脊髓神经症状或截瘫加重。结论 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外侧椎管减压和先后进行双侧肋骨横突切除术或双侧椎管减压术,在脊椎结核,并发截瘫患者都不可取。必要时应同期进行椎间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腰神经后外侧支切断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导致慢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反复发作者需手术治疗。2000年以来,我们对54例本病患者行第三腰椎(L3)横突切除的同时切断腰神经后外侧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     
孙建民 《山东医药》2006,46(3):71-72
腰椎滑脱的常见病因是椎弓不连或称峡部裂。在Colonnade临床随访中发现,约1.25%腰背痛患者是腰椎滑脱引起的,而X线平片证实为腰椎滑脱者,仅约50%出现症状,且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缓解,最终只有10%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经保守治疗不缓解;②伴发持续神经根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③严重腰椎滑脱;④X线片证实滑脱进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稳定脊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近5年来2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并发椎管狭窄者分别进行了椎板减压、部分病人附加了内固定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评估了手术疗效和恢复活动后继续滑脱的可恿生。结果 随访8个月-4年(平均1年3个月)。术前腿痛麻17例均获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前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者6例,术后2-3个月均能行走,生活自理,其中5例尿便功能障碍者也恢复括约肌功能。术后X线平片证实,继续滑脱者仅2例,滑脱度增加不足5%。结论 老年人因合并骨质疏松症、心脑等疾病,手术不宜过大,不宜附加内固定和另外取骨植骨融合,因而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有限地扩大椎板减压和间盘切除对缓解神经受压及马尾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病手术后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我院针对FBSS采用椎板切除并探查切除硬膜及神经根致压物的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类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对13例复杂纵隔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颈部低位领状(和胸骨半劈开)切口切除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6例;3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分别行纵隔肿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或自体心包修补术;再次手术完整切除纵隔肿瘤2例;手术治疗因肿瘤反复破溃引起纵隔感染、冻结2例。结论一些复杂纵隔肿瘤的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术式,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辅助下原发性气管肿瘤切除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下气管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6年3例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切除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2例;2例患者经右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患者开胸经右心房和升主动脉插管;2例患者行气管环形切除、气管断端行端端吻合,1例患者行气管环形切除加肿瘤剔除。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8-135min,平均76min,术后呼吸困难均有明显好转,平均切除气管长度为3.6cm,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对于气管严重梗阻的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应用体外循环(CPB)技术可降低麻醉手术风险,提供清晰术野和手术空间等有利条件,是解决气管切除及气道重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融合术用于治疗感染、外伤、畸形、退行性变和肿瘤切除术后固定。1930年,Capener等首度介绍腰椎间融合术,虽然当时存在多种椎体融合的路径和术式,但中心原则都是切除椎间盘后融合相邻的椎体。当时通过联合椎体间融合和后侧入融合实现360°融合,也称之为环状融合~([1])。  相似文献   

11.
右心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2 7例右心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右房原发肿瘤 18例 ,转移性肿瘤 3例 ,右室原发肿瘤 6例 ;恶性肿瘤 10例 ,占 3 7%。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1例因术中出血 ,肿瘤未能完全切除。 3例转移性肿瘤仅做解除梗阻手术。 2例肿瘤切除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术。结论  ( 1)术中应注意插管方法 ,防止瘤体脱落 ,必要时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方法 ;( 2 )切除瘤体时应注意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方法9例胸腰段肿瘤全部行左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TSRH短节段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螺钉无松动,TSRH短棒无断裂,6个月内钛网内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效果满意.结论TSRH加钛网植骨融合固定牢靠,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须外固定,植骨融合快,瘫痪恢复满意,特别适合于椎体肿瘤切除后脊柱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肺癌累及食管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累及食管的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8例肺癌累及食管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14例手术切除肺肿瘤及扩大切除部分食管,其中7例仅切除局部受累的食管肌层,5例行受累段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切除大部受累肌层,部分肿瘤残留;4例病人单纯探查。患者术前、后辅助化或(和)放疗。结果 该组无手术死亡。14例切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可达78.6%。9例正在随访中,最长者为34个月,单纯探查组无1例生存过1年。结论 肺癌单纯累及食管者,经术前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肺及受累食管是可行的,大部分患者的近期效果理想,远期效果仍在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上腰椎(或胸腰段椎体)肿瘤经侧前方入路可同时完成病变切除、减压、植骨、固定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下腰椎手术因受腹主动脉、腔静脉影响,病椎切除后无法同时自侧前方固定脊柱而做到即刻稳定。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固定侧前方切除术治疗L3椎体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科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6年13例手术治疗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颈领式切口1例,后外侧切口12例;3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辅助下手术。结果切除长度1~5cm,平均切除气管长度为3.7cm;体外循环时间38~135min,平均76min;术后呼吸困难均有明显好转,围手术期无死亡。讨论气管节段切除手术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安全平稳的麻醉至关重要,对于严重梗阻的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应用体外循环(CPB)技术可降低麻醉手术风险,提供清晰术野和手术空间等有利条件,是解决气管切除及气道重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桢  朱强  贺键祥  严祖佑 《山东医药》2008,48(48):55-56
对67例老年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于入院后3 h-5 d行手术治疗,2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一期行切除吻合术21例,因广泛转移而仅行造瘘术2例;44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一期行切除吻合术16例,一期行Hartmann术、二期行闭瘘吻合术17例,行乙状结肠切除吻合加横结肠造口术3例,行肿瘤切除永久性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4例,行姑息性单纯结肠造口术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肠瘘)12例,死亡3例。认为对老年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为积极处理合并症,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合理选择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7.
王会同  张贵旺 《山东医药》2005,45(27):84-84
自2003年以来,我们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腰椎非融合外科技术因不固定脊柱节段,也许较融合术具有更多的优势。本文讨论了对于适合的老年患者,腰椎非融合术的主要类型、进展、适应证及禁忌证、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非融合技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我们认为,各主要非融合技术在延缓治疗节段椎间盘退变的速度、保留该节段的运动功能、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减轻临床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显示出较融合术所具有的更多优势和更少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一期切除者44例,肿瘤切除率84.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者(28例)术中均进行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瘘,经充分引流及支持疗法等治疗,1个月后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6 a,8例术后2 a死亡,44例存活,最长已达5 a。认为只要患者病情允许,术中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对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脊柱滑脱的病例中,腰椎滑脱最为常见。成年人腰椎滑脱的发病率约为3%~4%,男女间的比例为2∶1,女性严重滑脱多见。6岁以下儿童很少发生此病,20岁左右的青年人易发生腰椎滑脱。腰椎滑脱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腰背痛,退行性变时多伴有明显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1定义腰椎滑脱症是比利时医师Herbinlaux于1782年最先描述的L5椎体在骶骨上向前滑移的病例,1854年H.F.Kilian把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