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检验科收治的14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接组中G-杆菌299例,G+球菌60例;常规组中G-杆菌349例,G+球菌78例。G-杆菌和G+球菌的一致率分别为85.7%和76.9%;2组患者药物耐药、中度敏感、敏感度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大致相同,用直接药敏试验替代常规药敏试验能够有效缩短检测时间,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集的129份细菌检测阳性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对血液标本中的细菌进行检测与鉴定,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药物敏感度结果与菌株分布鉴定结果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鉴定出G-杆菌符合率、G+杆菌符合率、G-杆菌抗生素敏感度符合率、G-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G+杆菌抗生素敏感度符合率和G+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89.09%、78.95%、90.48%、89.29%、81.82%和66.67%;直接药敏试验所需平均时间为(9.9±1.2)h,明显短于常规药敏试验的(63.7±8.3)h(P0.01)。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检验中符合率均高,但直接药敏试验操作更为简单,检验结果更快,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证明血培养阳性标本快速直接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05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200份阳性血液标本,选取18种抗菌药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比较,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Bactec9240和BACTED PLUS+血液培养瓶均购自美国BD 公司.细菌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板条.结果200份阳性血液标本中分离到210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4株,革兰阳性球菌66株.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的平均符合率为87.4%.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药敏试验结果是快速和准确的,它能够缩短阳性血培养的报告时间,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420份血液标本,经血培养仪培养后,同时分别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直接法)和常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常规检测法)对阳性的169份标本进行比较。结果:对169例阳性标本,其中用常规检测法鉴定出革兰阳性菌杆菌130株,革兰阳性菌球菌39株,直接法鉴定出革兰阳性菌杆菌112株,革兰阳性菌球菌29株。两种方法细菌鉴定的总符合率为85.3%,其中革兰阳性菌球菌符合率76.9%,肠杆菌科鉴定的符合率为86.3%,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所有报警阳性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符合率亦较高,革兰阴性菌杆菌:敏感、中度敏感、耐药分别为94.7%,91.3%,96.3%,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球菌:敏感、中度敏感、耐药分别为96.7%,93.6%,98.9%,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直接法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时间较常规检测方法的报告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与常规检测法一样,其检测结果是可靠、准确的,但更加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样本选取413例需行血液细菌检验患者其阳性血液标本,将每例样本分作两份,分别实施直接药敏实验与常规药敏试验,观察并分析两种试验结果 中细菌鉴定结果 、药物敏感度、试验所需时间等.结果研究表明,两种试验G+球菌与G-杆菌鉴定符合率达80.93%与89.47%;两种试验的G-杆菌与G+球菌在耐药、中度敏感、敏感等药物敏感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药敏试验操作平均时间可见明显长于直接药敏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均可获取相关病原菌药物特性等有效信息,但直接药敏试验能更快速地获取相应试验结果,可见在实际应用中可为患者针对性治疗与用药争取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细菌鉴定法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常规药敏法与直接药敏法对这400例患者的4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比较用这两种细菌鉴定方法检验血液标本的符合率。结果:在这400份血液标本中,用常规药敏法共检出326份阳性血液标本,其中,有266份G-杆菌,60份G+球菌;用直接药敏法共检出273份阳性血液标本,其中,有227份G-杆菌,46份G+球菌。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5.34%和76.66%,总的符合率为83.74%。这两种检测方法的药物敏感度、耐药性等符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常规药敏法和直接药敏法都可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用常规药敏法进行检验时,其结果的符合率相对较高。不过,用直接药敏法进行检验时,其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能够有效地节约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二者相比,后者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龚地芳 《求医问药》2014,(15):52-52
目的:探讨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采集的血培养阳性标本314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药敏试验法和直接药敏试验法对这些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观察对比应用这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并将对比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直接法检出符合率为96.3%、85.9%,检出G+球菌与G-球菌的敏感度为97.5%、96.8%,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可靠准确,可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种方法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  汪定成  刘树林 《医学争鸣》2004,25(20):1867-1869
目的:比较直接法与常规法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一致率.方法:将BacT9050型血培养仪报警的阳性标本,直接上机进行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同时将阳性标本转种平板分离培养,分纯后的菌落按常规法上机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直接法与常规法对肠杆菌科的鉴定一致率为95%,对非发酵菌、弧菌科及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一致率分别为75%, 67%, 77%. 两种方法药敏试验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Z=-1.002, P=0.316). 结论: 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上机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与常规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而报告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李素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73-574
目的:为了证明血培养阳性标本快速直接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2005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200份阳性血液标本,选取18种抗菌药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进行比较,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Bactec9240和BACTEDPLUS+血液培养瓶均购自美国BD公司。细菌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板条。结果:200份阳性血液标本中分离到210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4株,革兰阳性球菌66株。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的平均符合率为87.4%。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药敏试验结果是快速和准确的,它能够缩短阳性血培养的报告时间,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李国豪  雷秀霞 《微创医学》2003,22(6):892-89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呼吸道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肉汤稀释法测MIC,通过Sceptor数码分析系统完成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在1260份痰标本中,培养出444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160株,G+球菌196株,真菌88株.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6.3%;G+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71.4%;金葡萄球占总检出率的31.5%.由此推测下呼吸道感染以感染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抗生素敏感率下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该引起医药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阳性血液标本690份,对每份样本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各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间G+球菌敏感度无明显差异(Z=-0.217,P>0.05)。两种方法间G-杆菌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的符合率亦无明显差异(Z=-1.109,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较高,直接药敏试验且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血液检验。  相似文献   

12.
血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军  贾伟  周哓燕 《医学争鸣》2005,26(23):2133-2135
目的:调查血液培养中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趋势.方法:1995/2004血液培养标本用荧光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ec9120)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进行鉴定,药敏采用K-B法.结果:在6207份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62株,阳性检出率为10.7%.病原菌以革兰阳性(G )需氧球菌居首位(50.3%),革兰阴性(G-)需氧杆菌次之(44.7%),真菌3.0%,厌氧菌1.1%.血液培养中的G 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较为敏感,G-杆菌对亚胺培南、舒普深、丁胺卡那较为敏感.结论:血液培养病原菌以G 球菌为主,G-杆菌次之;儿童血液培养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亚胺培南对G 球菌和G-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3.
程素珍 《中外医疗》2016,(16):34-36
目的:分析比较临床血液检验中不同细菌鉴定法结果及与药敏结果的符合率。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检验科收治的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集的100份阳性血液标本,并依据鉴定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应用常规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研究组中,采取直接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对比两组细菌鉴定结果与药敏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于研究组中,临床经直接药敏试验,其细菌鉴定中对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细菌鉴定结果符合率较高,G-球菌中中度敏感﹑敏感﹑耐药符合率分别为97.4%﹑93.8%﹑42.6%;G+球菌中度敏感﹑敏感﹑耐药符合率分别为87.4%﹑92.0%﹑32.1%;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直接药敏试验进行细菌鉴定,提升鉴定结果与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有良好的检验结果,发挥积极检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云龙 《大家健康》2016,(12):40-41
目的:探讨在血液细菌检验中两种不同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血液培养阳性标本168份,分别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及直接药敏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细菌鉴定情况及药敏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检验 G-杆菌及 G+球菌一致率分别为85.29%、81.55%;在药物耐药、敏感、中位敏感等方面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在血液细菌检验中所需时间较短,可减少结果显示时间快速进行检验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同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对620份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及各细菌的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0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共375份。两种方法检测的G-球菌和G+杆菌的敏感、中度敏感、耐药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均较高,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血液检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科痰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方法:标本经分离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scanWalkAway40plus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 027份儿科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18株,阳性率为30.96%,其中G-杆菌203株,占63.84%;G+球菌115株,占36.1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46.2%和27.0%。分离出的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低。分离出的G+球菌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都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利福平的敏感率为96.15%,对克林霉素、红霉素敏感率低。结论:儿科痰培养出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以降低耐药性的产生。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尽可能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428例新生儿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28份新生儿血培养结果及其细菌种类与药敏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428份血标本中分离出致病9898株(20个种),阳性率为23%,G+球菌62株占63.3%,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49%,其中又以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G-杆菌23株占23.5%,其他菌13株占13.2%.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菌对常用首选药耐药率很高,超过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年间大同市三医院细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方法 对2004-01~2007-12大同市三医院各临床科室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阳性细菌分离鉴定,并应用纸片扩散法检查药敏性. 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离细菌1 190株,其中G-杆菌861株,占72.35%;G+球菌329株,占27.65%.G-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最多,187株占21.72%,之后依次为克雷伯菌属163株,占18.93%,肠杆菌属157株,占18.23%等;G+球菌中以β溶血性链球菌最多,共119株占36.17%,之后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9株,占17.93%,肺炎链球菌40株,占12.15%等.药敏试验以亚胺培南对G-杆菌最为敏感,为77.7%-100%,而万古霉素对G+球菌敏感性居首位在98%-100%. 结论 监测医院感染细菌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旋转恒温箱进行细菌培养的实用性及直接利用阳性培养瓶内细菌进行鉴定和快速药敏试验。方法比较旋转培养箱和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显示阳性所需时间,并从阳性培养瓶中提取菌体后,直接进行细菌鉴定和显色快速药敏试验,同时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进行分纯,再进行常规(标准)的细菌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比较符合率。结果利用旋转培养箱和BACTEC9120同时平行培养了105份模拟标本和52份临床标本的细菌,阳性显示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直接鉴定细菌与常规法对照,肠杆菌科细菌符合率97.83%,非发酵菌的符合率为72.41%,葡萄球菌符合率90.00%,链球菌符合率68.18%。快速药敏法与K-B法对照符合率为96.82%。结论利用旋转培养箱进行细菌培养可以代替BACTECX3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来缩短血液细菌培养时间;直接法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结果可靠,可养菌不理想;直接显色快速药敏法结果既快速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致病菌谱及常见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凡具备下列条件者列为分析对象:(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标本;(2)尿培养细菌阳性者,G-杆菌菌落计数≥105/ml,球菌菌落计数≥103/ml;(3)有完整的药敏结果.结果:G-杆菌及G+球菌各占48.53%及49.72%.G-杆菌中以大肠杆菌居首,743株,占79.21%;G+球菌中葡萄球菌828株,占86.16%.本组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其次为微球菌、变形杆菌、聚团肠杆菌.药敏显示73% G-杆菌及58% G+球菌至少耐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66% G-杆菌及42%球菌至少耐5种或5种以上抗菌药物.结论: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中G-杆菌所占比例下降,但G-杆菌中仍以大肠杆菌居首,G+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已成为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