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的42例胃肠道穿孔并行多排螺旋CT检查的患者,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加以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中的价值,提高影像诊断胃肠道穿孔水平。结果:多排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中气腹显示率高,可以弥补普通X线的不足,而且对定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结论:多排螺旋CT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一种简单、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及影像特征。方法 本组病例使用全身CT连续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并用窄窗调节图像,观察腹部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CT分析显示,膈下或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阴影可作为胃肠道穿孔定性诊断依据。结论 CT能清晰地显示消化道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合穿孔部位的病变特征,可以做出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X线摄片和16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立位腹部X线平片诊断胃肠道穿孔14例(73.7%),表现为膈下游离气体。螺旋CT扫描诊断胃肠道穿孔18例(94.7%),其中胃穿孔11例、十二指肠穿孔5例、回肠穿孔1例,结肠穿孔1例,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较X线片检查能更早、更准确地诊断胃肠道穿孔,并能为其定位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讨分析了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及影像特征。方法本组病例使用全身CT连续扫描,层厚/量;距均为10mm,并用窄窗调节图像,观察腹部情况。结果本组病例CT分析显示,膈下或腹腔内散在性游离气体阴影可作为胃肠道穿孔定性诊断依据。结论CT能清晰地显示消化道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合穿孔部位的病变特征,可以做出定位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多层螺旋CT和腹部立位平片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分析。方法:抽取4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开展腹部立位平片诊断,实验组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高于采取腹部平片的对照组,在误诊率、漏诊率方面低于采取腹部平片的对照组。结论:对于胃肠道穿孔病人开展多层螺旋CT诊断,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发病3h内的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螺旋CT扫描和腹部立位X平片影像表现,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32例患者术前CT扫描及腹部X线平片的阳性诊断分别为29例(90.63%)、27例(68.75%),2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T对胃肠道穿孔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为87.5%。结论螺旋CT对早期胃肠道穿孔及其病因和并发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行急诊腹部CT平扫并经过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其中术前44例行X线检查,6例为外伤患者。结果 58例患者中,良性溃疡及炎性穿孔共49例,胃癌穿孔3例,外伤所致肠穿孔6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7例阴性(气腹检出率为84.09%);CT检查2例阴性(气腹检出率96.55%),而且可显示腹腔积液量、腹膜炎症范围及实质脏器有无联合损伤等改变。结论 MSCT便捷、易行,能准确显示腹腔游离气体,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将会逐渐成为该类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在消化道穿孔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7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表现。结果:穿孔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穿孔17例,空、回肠穿孔7例,结肠穿孔3例。穿孔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16例,肿瘤2例,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4例,肠伤寒1例,肠系膜扭转2例,外伤2例。手术前CT正确定位24例,正确率为88.9%。CT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及穿孔局部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CT对早期诊断消化道穿孔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并提高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2例患者包括:胃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l3例,小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3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MSCT检查,29例CT表现为腹腔内不同部位的游离气体影,诊断符合率为90.6%(29/32),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65.0%(13/20)。结论 128层MSCT有助于对少量腹腔游离气体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胃肠道穿孔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认为胃肠道穿孔,且均采用腹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以及腹腔游离气体、腹腔及腹壁后积液等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经术后证实为胃肠道穿孔。X线与术后符合率为77.8%(29/36),螺旋CT与术后符合率为91.7%(33/36),二者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X线片检查中,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影21例。螺旋CT检查示腹腔游离气体影29例,胃肠壁增厚9例,腹腔积液25例,胸腔积液3例,病灶周围脓肿7例。螺旋CT较X线检查对胃肠道穿孔准确,可为临床手术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消化道穿孔患者穿孔病灶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穿孔的45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机体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作为分界线,将机体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两个部分,观察患者影像学资料中局限性小气泡征的形态、大小以及与穿孔病灶的相关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证实,45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上消化道穿孔,25例患者为下消化道穿孔,局限性小气泡征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定位准确率为63.2%,低于对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定位的92.3%(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局限性小气泡征在下消化道穿孔中的定位诊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主要依据病史、X线和超声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为佐证间接诊断,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声像图特征和超声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拟诊胃肠道穿孔病例常规超声检查或X线检查,并重点检查胃肠道有无异常改变,总结分析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声像图和间接声像图改变,做出定位诊断。结果本组26例中,X线发现腹腔游离气体50.0%(13/26),超声发现游离气体65.3%(17/26)。超声检查发现胃肠道声像图改变23例,表现为:胃或肠道壁局部性增厚,中央凹陷全层回声中断缺损,局部见气体贯穿腔内。超声检查诊断胃肠道穿孔26例,定位诊断23例。超声诊断胃肠道穿孔与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100%,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88.4%。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显示胃肠道穿孔病变的间接声像改变而且可以发现穿孔部位的直接征象改变,可以较准确地做出定位诊断。因此,超声检查不仅弥补了X线和常规超声检查检查的不足,而且解决了临床定位诊断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早期及时定位诊断,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和赢得抢救时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春梅  李亭  王军  何平 《华西医学》2013,(4):544-546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18例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胃肠道穿孔及穿孔部位的MSCT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MSCT明确诊断穿孔17例,对穿孔部位准确定位11例。其中术后诊断胃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9例、小肠穿孔3例、结肠穿孔1例、阑尾穿孔1例。MSCT表现有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周围局限性积气、腹腔积液及肠袢积液、肠壁增厚、肠腔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条纹征)。结论MSCT有利于显示腹腔游离气体、胃肠道穿孔部位及其肠壁周围的变化情况,对胃肠道穿孔术前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经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腹腔游离气体为103例,占88.8%;腹盆腔积液107例,占92.2%;腹腔包块和包裹性积液8例,占6.9%;发现穿孔部位51例,占43.9%;X线诊断腹腔游离气体95例,占81.9%;13例包裹性消化道穿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均未发现游离气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胃肠道穿孔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2例发病6h内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病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32例患者包括:胃壁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1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3例,外伤性肠道撕裂伤4例。多层螺旋CT平扫确诊29例(90%),表现为腹腔内不同位置、大小、形态的游离气体影。结论根据腹腔游离气体,多层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时,能及时、准确做出定性诊断,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胃肠道溃疡、肿瘤、炎症、外伤等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其发病经过凶险、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而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很大价值。现结合文献就本院1998~2002年间经手术证实且资料完整的1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分析,复习影像学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通过CT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影像表现.方法:此次研究时间自2017年7月1日开始,至2019年6月30日结束,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6例,均于术前接受CT早期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CT诊断准确率,同时对患者征象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此次36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CT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30例患者穿孔位于十二指肠球处,2例患者穿孔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患者穿孔位于胃部.所有患者腹腔内均存在游离气体影,18例气体影位于剑突下隐窝处,14例气体影位于肝门肝圆韧带间隙处,2例气体影位于腹膜后.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早期以CT诊断准确性高,可通过游离气体对病情进行判断,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的CT表现。结果:本组5例中,急、亚急性穿孔4例,慢性穿孔1例。穿孔部位包括:胃窦小弯侧1例,胃体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球部上壁及前壁各1例,十二指肠球后部后壁1例。溃疡穿孔的CT表现;定性征象有腹腔内游离气体;定位片像有局部管壁增厚,不规则,周围脂肪层模糊;同时能全面地显示穿孔后腹腔内的继发改变。本组5例中有3例未能确定穿孔部位。结论:CT对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很有价值,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但对部分急性穿孔的定应诊断、慢性穿孔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9.
CT游离气体征在早期胃肠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胃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成人胃肠穿孔的CT表现。结果14例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乙状结肠穿孔5例,肠缺血坏死致回肠、结肠穿孔3例,直肠肿瘤梗阻致乙状结肠穿孔1例。CT表现剑突下隐窝积气12例,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6例,腹膜后间隙积气4例及腹腔积液3例。结论CT较立位腹平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能为胃肠穿孔部位的初步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消化道穿孔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消化道穿孔患者使用超声尤其是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15例超声显示腹腔游离气体,19例患者腹腔内可探及量不等的游离或局限性积液,其中有5例腹腔内显示胃肠道旁低回声、不均质包块,仅有3例探及穿孔的通道。结论超声对消化道穿孔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