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产品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来自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促使我国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样本回归发现,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与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提升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而资本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供给侧改革以高质量劳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质量不高、贸易竞争力亟待提升的现实需求,探讨劳动力质量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构建劳动力质量的测算指标体系及测算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使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省级行业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构成劳动力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劳动力质量可以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质量,其增长效应受制于经济区与产业分类.为了将劳动力质量转化为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动能,在重视培养高质量劳动力的同时,需根据经济区及行业的要素禀赋特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创造以高质量劳动力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5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海关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从上下游产业关联视角探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内和行业间前向关联渠道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行业间后向关联渠道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产品质量变动不存在显著影响;各渠道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企业所有制类型和行业要素密集度密切相关,其中同行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食品和饮料业以及木材和家具业,对纺织和服装业的产品质量升级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资源再配置效应,行业内和行业间前向关联渠道机器人应用对核心产品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实证分析员工培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培训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且稳健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作用存在异质性:生产性员工培训未显著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非生产性员工培训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研发企业的员工培训显著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而无研发企业的员工培训未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显著影响;员工培训对位于劳动力供给相对丰裕地区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未起作用,而位于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地区的企业的员工培训显著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期部分学者发现的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问题,可能是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导致的。为此文章选择加工贸易比重较低的辽宁省作为检验对象,对2003~2008年间持续存在的2644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生产率悖论”在该地区并不存在,高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同时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市场进入成本等也会影响出口。针对人均利润、人均应收账款等方面的对比还发现,国内信用制度较差、交易成本过高也可能导致了中国企业“被迫出口”。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选用2006-2013年中国高铁数据、中国城市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外围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外围城市低生产率企业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高,而高生产率企业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低,甚至会出现出口产品质量降低的情况;外围城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低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调节效应;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外围城市高生产率企业高技能工人比例,高铁开通给外围城市高生产率企业带来了人才虹吸效应。据此,外围城市可以通过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升级人才政策以及培育地区特色产业集聚等措施缓解高铁开通带来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不仅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潜在创业者所面对的创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个人的创业活动。就影响机制而言,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信息渠道,使个人创业概率提高4.1%~4.8%。同时,就信息类型而言,专业信息和商务信息的获得都对创业产生了明显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机会型创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9年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用Heckman模型分别估计了身高、身体质量指数对非农就业居民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身高对工资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男性的影响要更大,但是女性没有发现;身体质量指数对工资没有影响,但在考虑了不同的工作类型和教育程度之后发现,私企的男性身体质量指数对工资影响是显著的,且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影响更为明显.在纠正了选择性偏误之后,身高对工资的显著性影响仍然存在.用健康自评进行强力检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健康状况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居民工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激励的环境下,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研发强度密不可分。本文以84家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研发强度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工作背景、男性董事比例与研发强度正相关,而董事会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酬与研发强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竞争激励的环境下,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研发强度密不可分。本文以84家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研发强度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工作背景、男性董事比例与研发强度正相关,而董事会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酬与研发强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县域高速铁路数据及微观企业产品数据,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研究了县域高铁开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县域高铁开通促进了要素流动,进而通过管理效率提升效应、驱动研发创新效应和优质中间品匹配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管理效率高的企业、异质性产品和核心产品及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域,高铁开通的质量升级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出口产品质量是实现贸易强国的重要引擎,其升级需依托良好的制度环境。论文基于2005~2015年企业层面平衡面板数据,探究腐败如何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研究发现:腐败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主要通过加剧融资约束程度和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两个渠道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腐败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程度更深。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缓解腐败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消极影响。因而,完善腐败治理体系、扩大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将有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出口产品质量改善的权属状况,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及其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是:相对于利用外资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改善,体现国内要素贡献的本土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更有助于出口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升级拉大了技能工资差距;本土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在直接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同时,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间接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利用外资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负向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间接降低了技能工资差距;在中间投入品进口较多、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外资参与度较高的行业,最终产品出口质量虽然较高,但并未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扩大技能工资差距;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更容易拉大技能工资差距。因此,在提高本土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出口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同时,要注重高质量外贸发展与技能工资差距缩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性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为基础,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就企业性质通过研发效率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资企业性质降低了研发投资效率,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国有企业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外商投资企业性质则有利于发挥研发投资的功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来自轻重工业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中企业性质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轻工业国有和私营企业性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显著,而重工业企业与总体样本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数据,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的提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密切相关;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该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解释;异质性检验表明,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影响不显著,而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区域差异上,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股市冲击通过影响需求及汇率等因素影响企业出口。以200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匹配数据为样本分析美国股市冲击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揭示了美国股市冲击对中国企业出口的传导机制和异质性影响,为中国企业增强风险抵抗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1.美国股市收益率每下降1%,导致中国企业出口额减少0.07%,该影响主要通过出口数量减少实现,而对出口价格影响较小;2.美国股市冲击通过需求传导和汇率传导影响中国企业出口,其中需求传导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汇率传导影响相对较弱;3.美国股市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影响大于全要素生产率低的企业;4.民营企业受到美国股市冲击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5.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受美国股市冲击的影响远大于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