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及其衍生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改变,研究其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8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除外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将同期良性卵巢囊肿或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外周血血细胞、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全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凝血功能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分析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组子宫体积增大(Z=-5.746,P<0.01),PLR、SII、CA125水平升高(Z=-2.351、-3.810、-4.805,均P<0.01)。凝血功能方面,凝血酶时间在子宫腺肌病组中明显缩短(Z=-1.971,P<0.05)。子宫腺肌病非出血期组与对照组非出血组间的纤维蛋白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9,P<0.05)。子宫腺肌病非出血贫血组与对照组非出血贫血组相比,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Z=-2.200,P<0.05)。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鉴别诊断中,腹部彩超联合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4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收治65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子宫肌瘤组,另将同期6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子宫腺肌病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彩超、肿瘤标记物(CA199、CA125)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水平均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彩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15,P=0.000);CA199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85,P=0.000);CA125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92,P=0.000);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良好(Kappa=0.846,P=0.000)。联合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中采用腹部彩超与血清CA199、CA125联合诊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100例、子宫肌瘤患者96例、卵巢良性肿瘤98例的血清125(CA125)的水平,并与正常育龄女性100例血清CA125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子宫肌瘤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的血清中CA125值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女性组([ 108.23±59.52)KU/L,(19.64±9.13)KU/L,(21.07±10.38)KU/L比(1.01±0.08)KU/L,P<0.01];CA125>35KU/L子宫腺肌病组78例,阳性率78.0%(78/100),子宫肌瘤组阳性率19.8%(19/96),正常育龄女性组20.4%(20/98),子宫腺肌病组值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及正常育龄女性组(P<0.01).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升高,对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清CA125、EMAb测定对子宫腺肌病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卉  刘义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83-1384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及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99例病例,分为两组:子宫腺肌病组64例,子宫肌瘤组13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清CA125、EMA.b检测,B超检查.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血清CA125、EMAb检测阳性率是73.44%、51.56%;子宫肌瘤组血清CAl25、EMAb检测阳性率是11.11%、1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率是51.56%,较血清CA125、EMAb检测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测定血清CA125、EMAb水平,对子宫腺肌病是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和鉴别诊断指标,B超检查对该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临床及超声结果,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子宫腺肌病、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年龄、子宫肌壁创伤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病灶特征、癌抗原125(CA125)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子宫腺肌病组子宫肌壁创伤55.00%、进行性痛经72.50%、子宫增大表面结节感70.00%、有触痛77.50%;CA125(42.28±10.80)kU/L、B超图像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型80.00%、肌层可见不规则腔隙或小囊样低回声70.00%高于子宫肌瘤组的18.89%、12.22%、8.89%、16.67%、(17.76±9.78)kU/L、12.22%、6.67%;血红蛋白(107.28±12.58)g/L、B超图像包块假包膜形成界限清楚7.50%低于子宫肌瘤组的(93.86±10.56)g/L、77.78%(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具有其临床特点,应提高综合分析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芸  段华 《北京医学》2014,(11):905-90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较大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入选子宫腺肌病所致中、重度痛经合并月经量过多的患者54例,宫腔深度9~12 cm, GnRH-a治疗3个疗程后放置LNG-IUS,比较治疗前,放置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痛经缓解程度、子宫体积变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A125水平。结果47例完成研究,患者痛经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9±10.3)下降为治疗后的(27.1±8.6),VRS评分由(2.2±0.4)分下降为(1.1±0.2)分,子宫体积由(268.2±12.0)cm3下降为(196.3±7.2)cm3,血清CA125水平由(68.2±22.2)U/ml下降为(43.4±22.1)U/ml,血红蛋白由(87.4±10.3)g/L上升为(123.9±23.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在弥漫性和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宫腔深度在9~12 cm的子宫腺肌病,近期内能有效缓解痛经及月经量过多的临床症状,短期内避免手术治疗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但对于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使用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密切随访,观察疗效,适时修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子宫体积和血清CA125动态监测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对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前及术后连续动态监测血清CA125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3周子宫体积和血清明显下降(P〈0.01)。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缩小体积与CA125降低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5(P〈0、05)。34例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复发时子宫体积明显增大,CA125明显升高(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增大体积与CA125升高水平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7,(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血清CA125水平动态监测在评价子宫腺肌病疗效及监测复发作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曼月乐(左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LNG-IUS)治疗不同肌壁厚度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寻找LNG-IUS治疗腺肌病有效的病灶阈值.方法 将84例子宫腺肌病病人按子宫肌壁厚度或腺肌瘤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MD)分为A、B、C、D4组,4组病人均于经期宫内放置LNG-IUS,对比分析LNG-IUS放置前后不同时段病人经量、痛经评分、子宫体积和CA125的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不同时段,A、B两组痛经、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CA125均明显下降(P<0.05);C组痛经及经量评分缓解明显(P<0.05),但子宫体积、CA125下降不明显(P>0.05);D组痛经、经量评分、CA125和子宫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存在病灶大小的选择性,其治疗有效的病灶阈值为MD≤35 mm.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和MRI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佳丽  夏薇等 《实用新医学》2002,4(4):I001-I002
目的:探讨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对76例诊断不明是子宫腺肌病还是子宫肌瘤的患者,就其(1)临床表现,(2)血清CA125水平,(3)B超检查,(4)MRI检查这四个指标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以评估上述各指标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席子经。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发现;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性较差,痛经者86.7%,月经改变53.3%;血清CA125检测子宫腺肌病阳性率73.3% ,子宫肌瘤阳性率25.0%;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53.3%,特异性57.1%;MRI检查无创伤,对该病诊断的灵敏度93.3%,特异性100%,结论:MRI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创伤,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综合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子宫腺肌病非侵入性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初诊为子宫腺肌病330例及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3例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超声、磁共振、血CA125测定等。结果与临床初诊组比较,病理证实组的子宫腺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痛经(64.08%)和月经改变或不规则子宫出血(72.82%),但缺乏特异性;超声、磁共振、血CA125测定等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66%,53.40%,86.41%,90.3%,超声诊断敏感性欠佳,磁共振对于弥漫型及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均具有最好的诊断价值。血清CA125敏感性高,特异性低。结论提出基于以上诊断方法合理组合的子宫腺肌病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孕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变化与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115例患者,检测患者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D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69例)和非妊娠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IVF助孕前/后PT、APTT、FIB、TT及DD的变化有无差异。  结果  妊娠组IVF助孕后的FIB及DD均值明显高于IVF助孕前[(3.502±0.773)、1.718±1.107)] vs [(2.875±0.625)、(0.706±3.101)],而TT明显低于IVF助孕前(3.502±0.773)vs(2.875±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妊娠组IVF助孕后的DD明显高于IVF助孕前(2.058±1.507)vs(0.294±0.244),而TT明显低于IVF助孕前(16.094±0.862)vs(16.830±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IVF助孕前/后的凝血四项及DD的指标相比,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针对不孕女性IVF-ET助孕前后PT、APTT、FIB、TT及DD等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提高不孕女性IVF-ET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红细胞碎片(fragmented red cells,FRC)是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提供的一项新的检测参数,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血液细胞分析仪红细胞碎片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  通过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对SYSMEX XN系列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红细胞碎片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  SYSMEX XN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碎片的携带污染率为0.11%;批内精密度:各实验浓度下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8.75%(FRC:42.15×109/L)、6.38%(FRC:83.42×109/L )、4.57%(FRC:228.74×109/L)、5.31%(FRC:796.89×109/L);线性验证:线性回归方程为Y = 1.0001X + 9.3288,相关系数为r = 0.9936;正确度验证:以人工镜检为标准,仪器法与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相关系数为r = 0.82,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2%。  结论  SYSMEX XN系列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碎片快速、简便,携带污染率低,精密度尚佳,线性范围满足要求,与人工镜检法相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异度和敏感度也较高。血液细胞分析仪可作为外周血红细胞碎片的快速筛查手段,但其检测的精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且由于方法的局限性,阳性标本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及黄体血流多普勒参数在早期妊娠不确定丢失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64例早期妊娠胚胎存活力不确定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其子宫动脉及黄体血流参数,以随访后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将不可存活宫内妊娠者纳入研究组,可存活宫内妊娠者纳入对照组。  结果  不可存活妊娠组mUAPI(2.16±0.50)、mUARI(0.82±0.07),低于可存活妊娠组mUAPI(2.93±0.48)、mUARI(0.8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可存活妊娠组黄体血流PI(0.85±0.13)、RI(0.56±0.06)、高于对照组黄体血流PI(0.75±0.13)、黄体血流RI(0.5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子宫动脉及黄体血流搏动指数对早期存活力不确定妊娠临床咨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碘-125粒子放疗胃癌过程中微小RNA(miR)-193b-5p的作用.方法 以胃癌细胞系BGC-823作为对象,建立碘-125粒子体外照射模型,采用小分子RNA测序技术检测miRNA的表达谱.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碘-125辐照组和非辐照组细胞中miR-193b-5p的表达水平,使用hsa-miR-193b...  相似文献   

15.
陈霖  孙萍  罗丽 《吉林医学》2010,31(36):6678-668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月经过多及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子宫腺肌病所致月经过多及痛经患者,于月经第4~7天放置LNG-IUS,行前后对照:于LNG-IUS放置前及放置后3、6、12个月,分别采用PBAC法及VRS法比较月经量及疼痛评分,同时分别测定血清CA125、月经第3天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结果: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后12个月,月经量的PBAC法评分由放置前(119.6±61.0)分,分别下降为治疗后3、6、12个月时的(55.1±22.8)分、(38.4±17.8)分、(19.6±8.5)分,与放置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经的VRS评分由治疗前的(2.2±0.4)分下降为(1.3±0.6)分、(0.5±0.2)分、(0.4±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125由治疗前的(66±21)kU/L下降为(52±20)kU/L、(35±14)kU/L、(22±11)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2、FSH及LH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的月经过多和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应用库存血制品预充体外循环对体重低于7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凝血机制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5例体重在7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库存时间2周左右的悬浮红细胞加新鲜冰冻血浆预充,比较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电解质、血糖、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前后患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分别由术前的(15.79±4.45)s和(42.45±7.75)s延长至术后的(20.31±5.92)s和(107.36±12.64)s;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分别由(1.70±0.33)g/L和(302±76)×109/L下降到(1.49±0.58)g/L和(87±49)×109/L;血糖由(4.62±3.39)mmol/L升高至(14.94±5.62)mmol/L。肌酐、尿素氮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解质等其它指标变化不大。结论应用库存悬浮红细胞加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婴幼儿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血糖等影响较大,术后应加强对症治疗和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在输血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对肠氧合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以来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新生儿,根据输血过程中是否继续喂养,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禁食组及喂养组。使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其指标进行检测,新生儿在输注红细胞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时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rSO2)变化。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新生儿59例,禁食组21例,喂养组38例。2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早产儿纠正胎龄)、日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果  在红细胞输注过程中禁食组禁食前、禁食段、禁食后肠道rSO2 (%)平均值分别是[(54.77±6.49)、(55.18±7.64)、(55.94±6.46)];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段、喂养后肠道rSO2 (%)平均值分别是[(55.35±6.11)、(57.79±6.37)、(58.89±5.55)]。2组禁食/喂养前、禁食/喂养段、禁食/喂养后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对比禁食或喂养前后的肠道rSO2变化范围不大,在原喂养基础上可以考虑在输血过程中继续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胆道125I粒子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Bismuth Corlette Ⅲ型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疗效。  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0 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进行治疗的所有由Bismuth Corlette Ⅲ型胆管癌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共51例,其中125I粒子支架植入组(观察组)25例,金属裸支架植入组(对照组)26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期。  结果  125I粒子支架植入组(观察组)与金属裸支架植入组(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肝功能及黄疸程度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观察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为(369.20±231.64) d,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310.05 d,对照组的平均支架通畅时间为(194.57±118.09) d,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2.52 d,观察组患者支架通畅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为(334.24±193.38) d,中位生存期为385.21 d,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51.23±182.51) d,中位生存期为274.43 d,观察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胆道125I粒子支架较金属裸支架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显著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延长支架的通畅时间,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肝/扩大半肝 + 全尾叶切除36例(联合半肝切除组),肝门部/围肝门区 + 全尾叶切除16例((围肝门切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CA19-9值,以及术后1、3 a生存率等指标。  结果  联合半肝切除组与围肝门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705.5±54.3)mL vs (809.9±61.4)mL]、手术时间[(240.4±22.5)min vs (358.1±31.1)min]、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3% vs 18.8%)、术后3个月CA19-9值阴性率(88.2% vs 73.3%)以及术后1 a生存率(58.8% vs 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均是HCCA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前者具有更高的 R0 切除率及短期生存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