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人类社会重归部落化,社群化生存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相较于算法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茧房更能决定民众的信息结构、信息质量和价值立场,社群成为民众获取外部资讯的第一媒介和中介,其塑造的回音室效应使得社群群内同质性和群际异质性双向增强,产生的信念回响效应增强了虚拟群体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本文分析了职业、性别和网络世代三个最为典型的舆情遮蔽,认为“后真相时代”建构“后共识”更为重要,“破壁”和“出圈”、构建情感按摩机制、重构社会对话秩序和重建群际认同是未来舆情治理的重要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智媒时代下,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为人们提供获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式的负面影响,使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出现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模糊、个人思想被群体束缚、理性自觉沉默等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构建培养理性自觉意识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是破解“信息茧房”的有效途径。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之间合力共育,完善社会多元主体治理,建设家文化“保育带”,可以引导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在觉解中“破茧成蝶”,实现价值观认知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通过“网络算法”推送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形成的“信息茧房”却让受众成为“信息孤岛”的“原住民”,它桎梏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递;导致“沉默的螺旋”不断增大;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计算机通过大数据隐性地给个人匹配相似的信息,并为用户推荐相似的传播方式,这些现象都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消解和孤立的作用。个人慢慢会处于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困境中,因此,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者牢牢掌握话语权;转变话语的讲述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的供给侧改革;占领网络领域的主战场,防止意识形态领域主体空间的挤压和缩小。 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变迁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一方面,多元载体、媒体融合和科技赋能催生的多样化表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另一方面,制度模糊、“去中心化”和圈群固化的现实困境,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分化、消解的潜在弊端。学生圈群“信息茧房”效应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消解的外化表征,也是重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着力点;“信息茧房”的瓦解与预防,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守正与创新的重要战略。唯有严把信息入口、整合信息出口、强化精准供给,才能为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提供现实基础;唯有推崇表达创新、强化氛围营造、发挥技术效能,才能为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创新开辟更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茧房”在我国互联网情境之中出现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影响。就其生成和发展的脉络来看,“信息茧房”的条件是“回音室效应”也即同质化信息的反复传播,受众被困于同质化信息中从而形成“信息茧房”,其可能的后果就是“群体极化”。“信息茧房”可能会阻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群传播,也为负面信息的群体传播创造了条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狂热化的网络舆论事件。为了降低“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负面效应,必须要从思想层面唤醒网民的公民意识,以尽可能消除“茧房”的壁垒,从文化层面针对不同类型的“茧房”进行不同的文化传播,还要从法律层面构建网络监管机构,以保障紧急情况下对信息的及时监管。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更迭实现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选择权。这一现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发展的同时,也充满了新的挑战。一些媒体的无序竞争、算法推荐机制的个性化和大学生主体意愿的选择性接触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自己构建的“信息茧房”而无法自拔。“信息茧房”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降低大学生道德底线。对此,应通过创新媒体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内容推送;优化算法推送机制,唤起大学生破茧意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立足实践促进大学生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预防“信息茧房”形成等路径助力大学生破除“信息茧房”。  相似文献   

7.
微传播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信息体量剧增、信息传播交互、传播价值多元、传播内容碎片化等特征.传播主体多元要求改变以往单一主流意识传播格局;信息高速发展要求进行适当的信息疏导及总量管控;信息交互传播要求意识形态阵地应实现对话式宣教;信息价值多元要求进行适当的意识形态合规性监管;传播内容碎片化要求意识形态传播应进行话语转化.当前我国应着重健全主流微媒体意识形态宣教长效机制、完善特别群体信息疏导及总量管控机制、建立意识形态对话式灌输长效实施机制、实施微媒体意识形态风险分级监控制度和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微话语传播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个性化信息消费时代,信息茧房带来的社会文化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表层之下,陷入“茧房”是让用户走向内容趋同还是趋异,是具有争议的学术命题和亟需检验的现实问题。基于BERT模型,以新浪微博用户(N = 2 143)为样本,实证检视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的用户“茧房趋同性”现象。主要研究发现:(1)任意两个用户的内容相似程度,能够通过彼此的“茧房”程度予以表达和预测;(2)“茧房”程度越高的用户彼此的内容相似程度越高,“茧房”程度差异越大的用户彼此的内容相似程度越低。结果从相似关系视角拓展和反思对信息茧房的认知,有助于深入刻画社交媒体UGC用户趋同背后的复杂机制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智慧媒体的兴起,推动了信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带来巨大的赋能效应与机遇。但消息滤镜、特色画像、信息个性化消费导致了信息茧房与圈层固化,形成了与提升高校党建质量的现实冲突。高校党建要探索构建“智慧党建”系统,驾驭并利用“算法”创新组织形式、描述方式与话语体系,突破信息茧房与圈层固化,构筑线上线下相呼应的党员及群众的“注意力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党建的引领力、教育力、穿透力与辐射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中“信息茧房”负效应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个体信息碎片化下的认知偏差;第二,个体“情绪偏爱”下的选择性接受;第三,群体效应影响下个体的非理性共享。具体表现为网络谣言、“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发酵;网络泛娱乐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多元文化圈对个体特别是青少年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传统人文精神塑造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式,面对“信息茧房”负效应,亟须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思想价值引导突破网络社群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信息“把关人”和议程设置;强化网络法治意识;树立网络用户正确的文化消费观,促进拟态环境下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网络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科技及风险防范制度中所蕴含的权利、权力内容及复杂关系,决定了以"权利-权力"为核心范畴的"法权理论"对其有更充分的解释力。金融科技运行中的权利类型包括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和经营者的自由经营权,权力形态表现为监管机构的金融管理权。金融消费者权利的非理性行使、金融科技经营者自由经营权的过度扩张以及国家金融管理权运行中的失灵情形,是诱发金融科技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法权理论视角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的优化路径包括:提升金融素养,促成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理性行使;实施"监管沙盒",平衡经营自由权行使中的创新与安全;规范金融监管权,提升金融科技监管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视角下我国农地流转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有助于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民、规模经营者、基层政府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者,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展开博弈,导致农地流转中存在农民权益受到侵害、规模经营者风险高、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风险。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历程表明,保障农地出租方权益,利用财政金融降低规模经营者的风险,管制土地用途严格保护耕地是预防和化解农地流转风险的有效手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法律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采取财税金融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分散规模经营风险;健全农地流转监督机制,防止农地非农化等措施保障农地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具体应用和业务拓展,对缓解农业产业链条中农户、合作社、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受到信息、区域、行业等诸多限制,使得业务功效未能充分发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成为趋势,这对克服传统业务局限具有重要意义,但线上业务开展的环境更为复杂,参与主体较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在系统梳理和提炼线上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公因子与具体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构建线上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发展过程中因邻避项目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对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民众对于邻避项目所呈现的心理状态与其行为选择密切相关,基于此,聚焦个体与群体两个层次,以焦虑心理为核心,分析了邻避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从滋生、蔓延到扩散的生成机理,并以\  相似文献   

16.
舆论多元化导致受众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官方或者非官方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官方与非官方媒体提供的风险信息叠加如何影响受众风险感知成为重要问题。基于系统-启发式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实验法与调查研究法探究了信息偏向性、媒体类型及信息一致性对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负面偏向性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但受媒体类型(官方与非官方媒体)的调节作用。同时媒体内信息的一致性影响受众的风险信息加工,在信息一致性时受众倾向于线索启发式加工即基于信息内容的正负偏向性做出判断,而在不一致性时则整合信息内容与媒体类型进行系统式加工,信息内容与媒体类型共同影响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17.
二元经济的初始条件使中国不同于东欧国家,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经济体制构成了城乡利益集团与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制度博弈的逻辑起点,受城乡利益集团博弈力量相对变化的影响,中国二元经济体制改革表现为非均衡的制度变迁过程。二元经济体制变革的非均衡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城市与农村两大区域的改革来看,我国二元经济体制变革表现为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最后是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二是从二元经济体制不同组成部分的改革来看,二元经济体制变革又表现为先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革,后进行二元资源配置体制、二元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分析方法,对经济法制度所内具的决策规则、资源配置方式、价值偏好三项制度要素进行分析,揭示出经济法的均衡理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私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私营企业的复兴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而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受政府政策的有力约束。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制度供给者,应严格保护私有产权,清除不合理的规制,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