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等活动异常的一种疾病,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酯类、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Na+、Ca2+以及K+通道,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对肾上腺素、缺血复灌以及氯化钙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而产生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新的发展。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明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部位、成分等。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中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及目前中药单体在抗心律失常研究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是多种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其后期治疗疗效大大降低,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的一些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中药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均展示出独特的优势,但其发挥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及有效单体成分尚未明确,在不同癌症类型的应用方面也十分局限,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该文总结了近年与紫杉醇联用具备协同抗肿瘤疗效的中药单体成分,并分类列举了其发挥逆转紫杉醇耐药作用的具体机制及药理活性,发现中药单体不仅通过作用于膜转运蛋白促进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抑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代谢酶表达抑制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因子水平及凋亡相关通路促进紫杉醇发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抑制肿瘤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代谢重编程、改善肿瘤微环境、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性自噬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为明确中药单体联合紫杉醇抗肿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中药新药开发及临床寻找紫杉醇的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探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肿瘤治疗领域凸显出较好的效果。结合近十年文献,通过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抑制微管聚合、影响延伸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方面治疗肿瘤的机制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中药对肿瘤不同靶点的作用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药理活性的特点,作用机制较复杂。本文对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归纳,并从促血管新生、扩张冠状动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凋亡、调节血液流变学、抑制Ca2+超载、自噬、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对中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的开发提供新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红素是中药雷公藤的一个单体成分,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等作用。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对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为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冯五文  乐世俊  刘娟  李芸霞  敖慧  彭成 《中草药》2020,51(7):1914-1923
随着现代慢性复杂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以及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中药的国内外地位与日俱增。而中药活性成分、效应物质及相应作用机制的未知性极大限制了中药的临床接受度与国际化进程。发现直接关切中药药效的活性成分及效应物质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回顾目前中药活性成分发现模式的基础上,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结合中药成分特征,依据大多数中药通过口服给药的特点,结合课题组相关研究基础,探讨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活性成分与效应物质发现研究模式,以期为中药新药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提供新思路,助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富含了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种单体活性成分。现代医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冬虫夏草及其单体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的治疗多种疾病。本文在检索近几年来有关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冬虫夏草的单体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冬虫夏草的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对目前冬虫夏草及单体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冬虫夏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药抗菌成分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显著,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从单味中药及单体化合物、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3方面的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抗菌作用,且具有不易产生耐药的特点与优势。研究还发现,中药的抗细菌作用机制不同于抗生素,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表现为对细菌的直接抑杀、抑制酶的活性、逆转耐药机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综合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抗菌活性成分及其抗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在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作用于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的中药研究进行了文献分析和整理.迄今,越来越多的中药被用于临床心血管心律失常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运用钙离子通道与相关的蛋白受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热点.以钙通道、中药、膜片钳等为主题词检索了MEDLINE和CNKI数据库,选取了最新并具有代表性文献21篇,总结了中药对心肌细胞钙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从中药对心肌细胞钙通道和钙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受体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心脏纤维化(MF)形成后持续进展,导致心功能逐渐降低,预后不良。近年来中草药来源的活性成分因其结构稳定、药效确切逐步受到广泛关注,或许将为新药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候选化合物。研究中药单体的作用和机制有利于寻找AMI后MF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种中药单体均对AMI后MF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抑作用且机制不同。根据中医理论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病机演变规律的认识,治疗药物可选取益气类、活血通络类、温阳类等,而对应的中药单体种类繁多、药效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对于中药单体治疗AMI后MF的实验研究逐步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日后仍需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小力  刘芹  刘宝瑞   《陕西中医》2021,(11):1640-1643
重楼是清热解毒的传统中药,临床广泛运用于抗肿瘤、抗菌、止血等领域,重楼皂苷是重楼最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目前重楼皂苷的抗肿瘤效果缺乏系统总结,现从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认识入手,综合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阐述了重楼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起到直接抗肿瘤作用。此外,进一步归纳重楼皂苷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方面发挥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包括提高免疫细胞反应性、调节细胞因子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从中医角度对肿瘤微环境抑制机制进行解读,以期为该中药单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梳理部分中药复方抗胃癌效应与机制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目前抗胃癌多靶点效应机制研究现状,探讨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抗胃癌基础研究的方法与方向。方法:依据胃癌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主要证型,整理中药复方体内外研究文献,从多方面梳理各复方抗胃癌效应及机制。结果:中药复方多源于经典医籍或团队临床实践,是在临床疗效上开展的基础研究,从抑制增殖、诱导调亡、调节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多药耐药、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转移等多方面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机制,论证了其临床疗效的机制基础。结论:基于这些研究,提示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临床方面应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挖掘胃癌主体中医证型及其物质基础,基础研究建议追踪现代医学基因突变、免疫检查点等机制及新靶点、新方法、新技术,并开展组分、组分协同及核心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籍以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并已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中药在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中药抗肿瘤的活性与机制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药物耐药等。对目前抗肿瘤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高死亡率疾病,目前临床的治疗手段多围绕抗感染、液体复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但疗效有限,仍需进行机制研究以开发新疗法。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受多靶点调控的细胞炎性程序性死亡模式,与机体炎症的调控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表明抑制细胞焦亡可以显著控制脓毒症发展、改善脓毒症造成的器官功能损伤。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的优势,近些年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多种途径的相关靶点治疗脓毒症方面可以发挥较好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几年中医药抑制细胞焦亡多种途径治疗脓毒症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探析,以期为未来探索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神类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历史悠久。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为镇静、催眠以及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失眠症与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有关。该文对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提取物、复方安神中药提取物以及复方安神中成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进行综述。该文所涉及到的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其代谢物5-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二羟苯乙酸(DOPAC)。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安神药研究最多的是5-HT和GABA能神经系统。研究最多的安神药是酸枣仁,包括其单体成分、单味中药提取物、复方中药提取物及复方中成药,涉及到的安神药还有五味子、合欢花、远志、龙眼肉、灵芝等。这为安神类中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金属离子中心与有机配体连接而成的杂化多孔晶体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活性位点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气体储存、吸附、提取、催化及药物递送等领域。近年来,MOFs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缓控释放、靶向递送、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此外,MOFs在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测方面也有诸多应用。综述近年来MOFs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MOFs在中药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为中药成分的新型递药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